首页 > > 63

小剧种更需特别关注

2014-05-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安葵

  小剧种更需特别关注

  ——读《鲁西北吹腔研究》想到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传统戏剧说,一些流布地域大、影响较大的剧种,大多已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遗名录,但尚有一些流布地域较小、相对影响较小的民间戏曲还没有受到关注。这些剧种虽然流布地域较小,但并非没有价值,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和鲜明的民间特点,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它们的存在,彰显了戏曲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特点,对它们的研究也可以给其他剧种的保护和创新以有益的启发。但是由于过去文化界对它们关注不够,这些剧种的从业者本身文化较低,缺少宣传,所以除了当地群众,其他人对它们知道的较少,而在经济、交通日益发展的今天,它们就越来越处于萎缩、濒危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在非遗保护的新的阶段,应该对这类民间戏曲给予特别关注,而高校师生、专家学者的加入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笔者读了山东艺术学院的教师周爱华写的《鲁西北吹腔研究》感到很高兴。过去听说过这个剧种,知道它是柳子戏的一支,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没有看过演出,也不知它有怎样的好处。周爱华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鲁西北吹腔的历史和它的艺术特点。它起源于大运河的南端,沿大运河向北发展,因此是典型的“水路传播”的产物。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民间俗曲结合,因此其声腔上就具有南曲与北曲交汇融合的特点。在它的音乐唱腔中还保留着元杂剧中的曲牌和昆曲的曲牌,它不避俚俗,却又具古典风韵。

  这些民间戏曲大多保留在交通不便、经济也相对落后的地区,周爱华不避艰苦,多次深入到村子里去走访老艺人,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剧本,记录唱腔,因此能揭示出鲁西北吹腔的诸多好处。比如她指出:鲁西北吹腔的“语言浅白,人物形象质朴自然,率真大胆,尤其是女性形象,不追求含蓄内敛,而是大胆泼辣,不惧生死,表现出贴近农民欣赏兴趣的原始气息。”看得出来,由于作者真正深入到民间,所以对这些民间戏曲,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五四”以来,许多文化人(如郑振铎等)都重视民间文学、俗文学,拓展了文学研究的领域。我们新一代研究工作者应该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进,为非遗保护作出新的贡献。

  由鲁西北吹腔使笔者想到,这类民间戏曲还有不少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就笔者近年接触到的,如江西赣州的东河戏、河南邓州的罗卷戏、湖北谷城的越调等,看过以后,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但这些剧种大多只有民间剧团演出,流布地域越来越小,能演这些剧种的演员也越来越少。听凭它们自然地消亡无疑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很需要各方的重视,戏曲人努力承担起保护传承的责任,也需要更多文化人的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