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以纯粹的舞蹈本体语言探索艺术“美”的逻辑

2014-05-0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孙豪

  以纯粹的舞蹈本体语言探索艺术“美”的逻辑

  ——浅议第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三部新作

芭蕾舞剧《哈姆雷特》剧照

  开放、自由、个性、前卫……都是用来形容现代芭蕾舞蹈艺术创作理念的关键词。让年轻的舞蹈编导、作曲家、舞美设计和表演艺术家以肢体、音符、道具为工具,以表演为媒介,充分地展示其内心的冲动和思考,传递新时代年轻群体的心声,展示新世界舞蹈艺术的节奏,这是中央芭蕾舞团举办芭蕾创意工作坊的初衷,是其推动中国芭蕾艺术创新和发展的有效举措。

  第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精心筹备的三部题材不同、风格迥异的舞剧,费波的《哈姆雷特》,张镇新的《香莲·赛莲》和王思正的《偃师》均为新创作品。可谓目前中国芭蕾舞蹈艺术发展的一个微观缩影。正如此次工作坊的主题“开放的求索”,从其舞台呈现可以观察当前中国芭蕾舞蹈艺术创作动向的几个特征。

  对文学经典“节选浓缩”式的改编与全新演绎方略。这种创作手法,代表着对经典作品的再阐释。由于舞剧的容量有限,加之舞台的“假定性”,这样的改编需要编导充分调动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在纷繁的线索中,巧妙地抓到主线、素材、提炼主题,并转化为舞台视听语言。

  已经多次参与大型芭蕾舞剧创作的编导费波,以其较为成熟的编舞技法和较深的文学思考,为此次创意工作坊创作了新作《哈姆雷特》。这部舞作重构了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充满人性冲突的同名文学经典,将高能的肢体语言与诗意多样的剧场元素相结合,加上技术性极强、内涵丰富的音乐,以及精心设计的灯光、服饰和舞台装置等,形成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强烈对比。用舞蹈剧场的形式,作者展开一场游走于“命运”与“人性”的艺术思辨。作品发人深思,“人是否能够摆脱自身的命运?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文学经典给人的深层哲思再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曾经编导过《天黑请闭眼》等获奖作品的年轻编导张镇新则选用了中国现代文学名作、冯骥才的《三寸金莲》来进行此次芭蕾创意工作坊作品的创编。《香莲·赛莲》将场景放置于以中国传统封建家庭为典型的男权世界中,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渲染中,集中、明确地展示了一场暗含权力、欲望争斗的特殊赛事。

芭蕾舞剧《偃师》剧照

  曾编创过微型舞剧《胡笳十八拍》的“90后”编导王思正,此次创作了阵容强大、主题鲜明和风格神秘的作品《偃师》,剧情同样来自于先秦文学《穆天子传》中的传说,主旨在于揭示人应该如何用“心”做事。作品在炫目壮观的舞美效果下,应用较为好懂的情节舞,情感色彩强烈的双人舞,变幻多端的场景性、过场性群舞,完成故事情节的完整叙述。

  探索处理历史与当代、传统与创新这对矛盾的方法。在对待此问题的方面,此次演出中,三部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跨界交融的态度。

  《香莲·赛莲》运用中国民族舞蹈动作元素,配合以琵琶作为主奏乐器的现代民乐,表达对传统的反思,带有一丝留恋和妥协的叛逆,追求自由的新生。编导张镇新在芭蕾舞与“小脚文化”的主题之间,寻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点,通过张弛质密、强劲有力的现代芭蕾动作语汇与传统民族舞蹈身韵,加上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具和服装与观众对传统芭蕾艺术的固有认识之间的对比,凸显出一种在芭蕾创意领域中“破土而出”的新生。

  《哈姆雷特》以古典芭蕾经典动作语汇和舞蹈造型为基础,以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经典音乐作品中的主题元素为发展动机,故意制造出一种离奇荒诞的新生意境,呈现人源自内心的悔恨和渴望。经过一番内心的矛盾、纠结和挣扎之后,舞者以最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示编创者对人生的感悟。演出现场用特制白色吊灯和翻滚的红色幕布来营造环境,舞蹈、灯光、道具等元素的一体融合,为观众带来强大的视听冲击力。

  与前两部作品一样,《偃师》也是一部充满对比和对立的作品。编导与作曲家及视觉设计师合作,将图像及超现实视觉景象、舞台设计、舞美、灯光与富有质感张力的舞蹈融为一体,运用丰富的现代芭蕾舞蹈肢体语言,和富含民族元素的音乐,带领观众走进夺人心魄的“真实”历史现场。

  回归舞蹈本体,重视舞蹈动作的观赏性,强调舞剧“可舞性”。虽然有说法认为现当代舞剧看重叙事的立场和视角而非“事件”本身,根本不存在“可舞性”的问题;但如果真的离开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仅用哑剧来“演事件”,必然会让作品难以达到理想水平。观众走进剧场多数还是先要欣赏“舞蹈”表演,再体会深刻人生哲理的,故所编排的舞蹈动作技术技巧的优劣,以及情感诠释的准确度和投入度等传统舞蹈表演和欣赏的技术指标,在现代芭蕾作品的编创中也很值得注意。

  在三部作品的舞台呈现中可以看出,年轻编导们还是特别注意到了舞蹈本身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每部作品中都相应地出现了具有较高难度和观赏性的古典芭蕾技术动作。这是以纯粹的舞蹈本体语言来探索艺术“美”的逻辑。这个出发点源自对身体和动作本身的关注,它是在假定排除故事情节和其他一切外在因素基础上,还能阐发出的人体运动的自然美感和独立内涵。虽然舞蹈难以呈现文学作品的细致描述,但对于具有“可舞性”的舞蹈作品而言,身体语言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和隐喻色彩不仅不是缺点,而是特色,可以使观众去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第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圆满落幕,它给许多芭蕾艺术工作者留下了太多的触动、惊喜、赞叹、思考与回味。期待这个工作坊今后能展演更多的品质将更胜一筹的作品,期望中国芭蕾艺术创作领域多出现以自身叙事立场为基础,追求理性精神,具有“中国气派”的芭蕾新作。

芭蕾舞剧《香莲·赛莲》剧照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