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

禮佛游:帶上信仰去旅行

2014-05-07
来源:香港商报 黃鶯

  春回大地萬物生,禮佛心境隨緣開。現在,一種新的旅游方式開始出現禮佛游,帶上信仰去旅行,或是踏上尋找信仰的旅途。禮佛游不只是簡單祈福,還可以吃一頓素齋,聽一堂佛課,從心靈深處感受信仰的力量。

  吃素齋受佛一餐飯

  九華山,神奇的蓮花佛國,與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并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這里供奉的是無量劫前的地藏王,一千年前的金喬覺。

  坐上旅游大巴,穿梭在九華山的青山綠水間,暗香浮動,鐘磬聲聞。原本嬉笑的心情也慢慢被禮佛的嚴峻替代,路邊三三兩兩的小築,都是廟家。你似乎能聞到香火的氣息,看到零星的火光,但卻總不得見。隱藏在叢林中的廟宇一如老禪僧不顯山、不露水的淡定心境,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忍不住地想要探究和靠近。

  俗話說,受佛一餐飯,勝讀十年書。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卻也不無道理。民以食為天,食素齋、拜大佛似乎也顯得更加虔誠。在老百姓的觀念里素齋就是全素宴,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天台東坡肉、一品羅漢齋、地藏三寶……這些「形葷實素」的菜餚才是地道的素齋。素齋吃的不是味道,而是一種信仰,一種慰藉。

  聽佛課讓心靈洗滌

  現代的都市人大多是沒有特殊信仰的,但是「不得志而逃於禪者」卻也比比皆是。如今的生活已是注定為生計而被動忙碌,古時文人墨客的隱於世,寄情山水的自在情懷已不能過,但是抽幾天時間,到九華山一游,參禪悟道,聽一堂佛課,洗滌一次心靈,也算是對現實短暫的逃離。

  休閒假期,躲到深山處吃一次地道素齋,聽一堂佛課道義,晚上夜宿九華山上,看這片佛教清净地的星光,是不是也較塵世更加幽靜璀璨。無論是呢喃私語的森林泉水,還是盤旋而上的青石板路,抑或是一壺熱酒、一盤小菜的篱笆小館,這些質樸素雅的美景即便撇開禪修不談也足夠讓你愜意心靈了。

  虔誠修行與僧人做功課

  鸡足山是天下靈山,靈异的東西很多。走進神秘的鸡足山,常常看到雲霧飄逸、無窮幻變的美景,那是祥瑞的象徵。鸡足山的雲因有了佛意而經常顯示出它傳達佛意的職能,有時候像龍,有時候像風,有時候又化成佛菩薩羅漢的模樣,不斷地在山間、在天空展示出梵天勝景的影像。雨后天晴,山林寺院被霧氣籠罩,淡淡薄霧在互相追趕,空蒙中顯出神秘,形成茫茫雲海,人如在梵宮游逛一般。登山看佛雲靈霧奔走蒸騰,人們就會感到像佛菩薩知道自己的願望一樣,無比輕松,身心自在。

  此外,位於浙江舟山的普陀山,有「海天佛國」的美譽,它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島上有南海觀音大銅像。相傳唐朝年間,日本僧人慧鍔請了一尊觀世音像歸國,船行至普陀山附近觸礁后,慧鍔便把觀世音菩薩留在了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很靈驗,后來這里就演化成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和顯聖之地。香火一直延續了千年,每年都有很多人來此祈福。

  一些前來休假的居士也可以住在普濟禪寺,每天和和尚們一起做早晚功課,虔誠修行。普陀山的寺廟由於建在海島之上,少了些浮躁之感。這里無論僧人還是游客,都是一心向佛,沒有強迫人燒香的那種事情,商業色彩不那麼濃,很適合虔誠的佛教徒來參拜。在普陀山,印象最深的是在觀音自在院全山唯一的舍利子供奉地,瞻仰佛舍利,了解佛門聖地進香禮佛方式,學到了不少佛教知識。

  尋覓佛跡參謁佛祖誕生地

  除了國內佛教聖地,還有些佛教徒會選擇出國來進行自己的朝聖之旅。作為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幾千年來,藍毗尼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長途跋涉,來到這里尋覓佛跡、參謁佛祖誕生地。梵文中,藍毗尼為「可愛」的意思,占地七百多平方米,分為三個區:阿育王石柱、娑羅樹、水池、摩耶夫人祠為遺址區,各國佛教組織興建的寺廟為寺院區,還有綠化區。1997年藍毗尼遺址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漫步在綠草掩映的遺址區,可以感受著另一世界的寧靜與安詳。到處是枝葉繁茂的菩提樹,一重又一重的經幡挂在樹與樹之間,微風拂過,空氣中好像都是誦經的聲音。

  在摩耶夫人祠前有一口數十米的方形水池,看上去并非明澈如鏡,但卻是一座真正的聖池。相傳佛祖的母親產后在此沐浴净身,而釋迦牟尼幼年時代也曾在此洗澡。池邊長著一棵巨大的菩提樹,粗大的樹干需七八人方能合抱。這就是傳說中摩耶夫人生下佛祖時手扶的娑羅樹的所在地。當年的娑羅樹已被如今的菩提樹所替代這棵樹是后人補種的,也有500年歷史了。樹前有香台,供香客游人燃香拜謁。也有僧人就在不遠的另一棵菩提樹下誦經打坐,風餐露宿。據說至少要經過七七四十九天這樣潜心問佛的日子,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朝聖之旅稍有收獲。

  菩提樹下,人們去了又來。找個角落坐下來,小松鼠就在身邊竄來竄去。陽光斑駁地灑下來,將地面照得一明一暗,風柔柔的,經幡輕舞,空氣中有誦經的聲音一時間有些恍惚,又覺得內心從未如此寧和。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