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虎行腳僧》圖是敦煌藏經洞內取出的一幅彩色絹畫,現藏於法國盧浮宮。
玄奘西行取經和東歸大唐時,曾途徑河西走廊的涼州(今武威)、敦煌等地,因此,甘肅地區分布的「唐僧取經」壁畫、窗欞畫、雕塑作品極多,僅敦煌紙絹畫中的「攜虎行腳僧圖」就至少有12幅。此圖一般的形象為,一僧背負經囊,手持塵尾,風塵僕僕地疾行,旁有一虎相隨,上方有一化佛。
那麼,陪唐僧西行取經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哪兒去了呢?原來,那都是明代文人吳承恩(1500年-1582年)在小說《西游記》中塑造的形象,而「攜虎行腳僧」大多創作於西夏以前或早期,三大徒弟還沒「問世」呢。
現在可初步判定與取經有關的最早人物形象是《俄藏敦煌藝術品II》中的紙本彩繪「豬臉天王」、「豬臉武士」,畫作大約完成於五代至宋時期。中國現存最早的「唐僧取經」壁畫在敦煌東千佛洞第2窟的兩側甬道壁上,北邊甬道上畫的是玄奘雙手合十禮拜,悟空穿著人衣,左手搭涼棚遠望,右手牽著白馬;南邊甬道上畫的是玄奘施身躬禮,悟空一手牽馬,一手拿著錫杖。此圖為西夏(1038-1227年)統治瓜沙時期所創作。可見,唐僧取經的事蹟在演繹成文學作品之前,曾在民間廣泛流傳,由各民族共同創造了故事的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