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门票收益翻7倍 接待剧组数量翻10倍
象山影视城如何实现市场逆袭
目前全国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影视剧拍摄地高达千余家,在此之中立项并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已达122家,其中能够实现盈利的屈指可数。
从《王的盛宴》、《四大名捕》到新《天龙八部》,象山影视城日渐成为继横店影视基地之后,国内又一深受剧组及游客欢迎的影视剧拍摄地。然而就在三年以前,象山影视城全年的门票收入仅为500万元,去年其全年门票收益激增到3500万元,剧组年接待量翻了10倍。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影视城,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便成为继横店之后接待剧组数量最多的影视基地?
困难时期
全年只有三五个剧组前来问津
2004年,因导演张纪中拍摄的电视剧《神雕侠侣》,让象山影视城第一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但《神雕侠侣》在当年的热播,并没有让象山影视城受到剧组的热捧。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建瑜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忆道:“影视城经营困难时期,全年下来所接待的剧组也就3-5个,全年都是门庭冷清。”
对于影视城来说,没有了剧组进来拍摄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随后由于运营资金严重不足等因素,象山影视城曾转由民企经营,但最终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经营方式,直到2010年,象山影视城全年的剧组接待量依然没有增长,游客量也仅为10万余人次,景区门票收入年均500万元左右。
陈建瑜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经营象山影视城的过程中,最艰难的地方在于很多问题摆在面前你却根本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去解决。后来,我们用最短的时间,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影视基地去吸取经验,甚至还借鉴了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等海外影视制作基地的经营模式,来借此实现象山影视基地的转型”。
如今,拍摄地因某部影视作品的走红,从而扩大建设,在吸引更多剧组进入拍摄的同时发展文化旅游,这已经成为国内影视基地惯用的发展模式。北京佐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佐如表示,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逐年递增,同质化竞争也在相应加剧,因此影视基地的生存关键就在于“差异化”。
快速成长
提升软硬配置加速功能转型
2011年,象山影视城在原有“神雕侠侣城”、“西游记乐园”和“春秋战国城”这三大场景群基础上,为不同剧组先后搭建了十余个拍摄场景。陈建瑜指出,“影视基地若想良性发展首先要服务好剧组,在硬件配套设施上满足影视剧作品的拍摄需求”。
区别于其他影视基地自己全资投入搭建景群的做法,象山影视城则采取了“阶梯式”的投资模式。据了解,景群造价在100万元以内的,根据实景保留价值的不同,象山影视城方面会采取全资投建的方式;景群造价在100万-1000万元之间的,象山影视城会通过与剧组联合出品的方式共同投建景群。
这种项目合作的方式,既可以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也可以提升影视城的引资能力,从而最终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关注象山影视城。 陈建瑜补充道:“与此同时,我们将影视城周边资源进行了整合,在象山影视城附近现阶段已有50余家农家客栈,可同时满足1500人的住宿需求。”
说到发展文化旅游,象山影视城通过定期举办美食节、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陈建瑜直言:“某些影视基地,一旦剧组撤出便立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城’,游客进去之后多是‘失望而归’。因此,我们首先会尽可能地保留、还原电影拍摄时的情景,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感。”据了解,象山影视城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共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210万元,同比增长260%。
市场调查
国内影视基地或将进入洗牌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影视剧拍摄地达千余家,在此之中立项并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数量为122家。影评人刘畅强调:“现阶段国内影视基地正处于供大于求的发展状态。数量多、质量差使得全国能够真正实现盈利的影视基地连10%都不到。大量资源被闲置,‘一戏一城’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的影视基地如果还将自身功能停留在供摄制组取景的阶段,那么最终必将被市场淘汰。据了解,今年象山影视城将在计划搭建数字化拍摄设施的基础之上,结合与横店影视基地的距离优势,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合作,陈建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们会通过吸引海外剧组的进驻,来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国产电视市场的快速发展、制作质量及要求的逐步提升,影视基地在未来5-10年将进入‘洗牌期’,根据不同区域摄制组的需求,全国的影视基地或以北京、浙江为两大中心,以点带面地逐步形成包括影视外景地、后期制作等在内的影视产业经济带。”陈建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