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民间抗战博物馆如何重拾抗战记忆?

2014-05-20
来源:新华社 王建

  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民间抗战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记者在黑龙江省内多家民间抗战博物馆了解到,因资金缺乏、管理落后、参观人数少,一些民间抗战博物馆步履维艰。这些捉襟见肘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如何重拾抗战记忆?

  “每件藏品都是‘心肝宝贝’”

  黑龙江省海林市素有“林海雪原”之称。穿过海林市区,走进一条泥泞的土路巷子,在连排的民房中,并不醒目、有着200多平方米的“海林市抗日战争博物馆”内,收藏有1000多件抗战文物。

  2013年9月18日,王海军创办了“海林市抗日战争博物馆”。“八九式”掷弹筒、日式军刀、手榴弹,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见证了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日本军衣、军用铁床、药箱……看似陈旧废弃的物品,却记载了一段血腥的历史。

  在这些藏品中,有一个小锅炉放在了显要位置。据王海军介绍,这个锅炉是10年前花了4000多元从一个农民手里购买的,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这是当年侵华日军进行野外活动时用的烧水锅炉。

  王海军说:“也许这些物品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堆废铁,但在我看来就是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罪证,每件收藏品都是‘心肝宝贝’。”

  同样,因爱好民间抗战文物的收藏,黑龙江省宁安市市民付刚创办了宁安市抗战博物馆。前来参观的宁安市民邹吉友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生动的抗战故事逐渐消散,这些民间收集的抗战藏品,显得弥足珍贵。

  民间抗战博物馆捉襟见肘

  我国目前民间性质的抗战馆不在少数,如四川建川博物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等。专家表示,民间抗战博物馆与政府创办的大馆形成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的呼应、文物价值上的补充。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资金严重不足、缺乏管理经验、参观人数少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记者在王海军的“海林市抗日战争博物馆”看到,一些侵华日军使用过的枪支弹药、穿过的军衣、使用过的器具以及信件,有的摆在桌上,有的挂在墙上,有的堆在地上,不少文献都被氧化,甚至看不清内容。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731问题国际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彦君说,大型博物馆的文物文献存放,都是经过技术处理的。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管理经验,大多数民间博物馆无法保证文物所需的收藏条件,对抗战文物文献造成一定程度的破损。

  为了维持日常运行,有的民间抗战博物馆甚至靠卖藏品来维持。宁安市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付刚没有正式工作,他告诉记者,由于缺乏资金,为了维持展馆的正常运行,每年都被迫卖几件藏品,不然就维持不下去。就在记者参观时,一位参观者有意购买付刚的“镇馆之宝”——一架日军重型机枪。

  此外,民间抗战博物馆参观人数少,文物文献得不到有效展示。“海林市抗日战争博物馆”位于海林市城乡接合部一民房内,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展馆条件落后,开馆后参观的人并不多。一到冬天,由于展馆内没有暖气,就得关门。

  记者还了解到,尽管挂着“海林市抗日战争博物馆”的牌子,但这个博物馆并没有“合法身份”,王海军曾多次向海林市文广新局申请一张“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至今没有着落。

  加大支持,捡起民间“抗战记忆”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遗址保护部主任宋吉庆认为,民间抗战博物馆搜集的日军侵华罪证文物文献,如果能够得到综合保护、有效陈列展示,是对官方抗战博物馆的有益补充,能够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的内涵,应从多个方面加大对民间抗战博物馆的综合保护和利用。

  杨彦君说,政府可以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来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将民间抗战博物馆作为地方红色文化宣传的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前来参观,教育和民政等部门可以将门票的购买作为政府采购项目来运作。制定符合民间博物馆发展的政策,使民间博物馆能从事相关文化产业开发,获取资金。

  宋吉庆认为,官方大型抗战博物馆和民间抗战博物馆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合作,予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指导,确保民间抗战文物文献得到有效展示和妥善保存。有关专家还表示,应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规范民间文物流通秩序,确保民间抗战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