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普京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签署。 新华社
中俄昨在上海簽署兩國政府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兩份能源領域重要合作文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見證了簽字儀式。根據合同,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協議總價值4000億美元。有專家指,這兩個文件的簽署堪稱中國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的里程碑事件,成為中俄建立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的生動註腳。香港商報記者張麗娟
●馬拉松式談判終結束
俄總統普京此次訪華期間,中俄天然氣合作問題備受關注。昨日,這一重大議題終於有了決定性進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與俄羅斯聯邦能礦部部長諾瓦克代表中俄兩國政府簽署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董事長周吉平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代表雙方簽署購銷合同。
至此,持續了十多年的中俄馬拉松式天然氣合作談判終於結束。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這可以稱為中國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的里程碑事件。
合同約定,主供氣源地為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恰揚金氣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負責氣田開發、天然氣處理廠和俄羅斯境內管道的建設。中國石油負責中國境內輸氣管道和儲氣庫等配套設施建設。
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是在中俄兩國領導人親自關心和推動下,在兩國政府直接指導和參與下,在雙方企業長期共同努力下實現的,是中俄加強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體現了互信互利原則。雙方將共同努力,落實相關工作,確保項目圓滿實施。
●30年供氣總值4000億美元
中石油有關負責人表示,中俄天然氣合作將加快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遠東地區油氣資源開發,實現出口多元化。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目標市場主要是中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滿足中國國內能源消費增長、改善大氣環境、優化能源利用結構、促進能源進口多元化等需求,並帶動沿線地區相關產業發展。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676億立方米,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大增25%,達到530億立方米。本次協議中俄羅斯每年向中國運輸的380億立方米,約為當前消費量的兩成多。
引人關注的是,中俄雙方並未披露此次合同的成交價格。昨日,有外媒轉述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高層的話指,稱輸華天然氣價格是「商業機密」,中俄期限為30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總價值4000億美元,俄羅斯在中俄天然氣協議中提供了稅項優惠。
據俄傳媒報道,俄能源部長表示,中國可選擇支付最多250億美元前期費用。俄總統普京則表示,俄方將投資550億美元用於勘探及對中國能源管道建設。根據協議,中國亦將出資2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及天然氣開發。
●輸華氣價是「商業機密」
林伯強認為,未公開價格應是考慮到俄羅斯開給中國的單價略低於歐洲。歐洲資產逐漸萎縮、加強與中國政府外交合作、談判時間戰線太長等,都可能是俄羅斯給中國提供優惠價格的原因。
不久前,中石油還曾抱怨「因進口天然氣而巨虧」。對此,林伯強表示,本次進口天然氣屬於增量氣,應為市場價。「到2018年階梯氣價的相關政策也會出台,中石油這回應該不會虧。」
另有美國媒體認為,按合同總額4000億美元計,每千立方米價格低於350美元,顯然中國贏了這場價格戰。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價格不能如此簡單計算,更重要的是天然氣定價公式如何確定。無論如何,是次合作雙方都有所讓步,最終達成協議,中俄都是贏家。
德媒推算俄供气单价为350美元
中俄双方昨天在上海签订4000亿美元的“世纪供气协议”,未来30年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中俄双方均没有对外透露该供气合同的单价。德国《明镜》周刊推算,实际成交的价格在350美元/千立方米,比早些年俄方要求的400美元低,也低于德国3月份365美元的进口价格。为了实现2018年供气目标,中俄双方还要投资700亿美元建设气田和管道等设施。在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之时,中俄突破性的达成天然气巨额交易,在欧洲引发震动和担忧。签约前一天,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一次访谈中称,极端情况下,俄罗斯将对欧供气转向中国,理论上是可能的。
每立方2.19元低于供欧价格
国内分析人士推算得到中俄天然气协议的具体价格约为2.19元人民币/立方米。资料显示,俄罗斯向欧盟售气的价格约为2.3元/立方米,而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在2.2元/立方米。
2.19元/立方米只是推算价格,推算依据是合同总值约4000亿美元,协议期限30年,俄方每年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俄气首席执行官也表示,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价格是商业机密。对此,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表示,谈判主要谈价格公式,公式定了,一段时间的价格就定了,一般会约定几年一调参数。
尽管201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可以达到1700亿立方米,但与此同时天然气供需缺口也将上升至900亿立方米,相当于对外依存度35%。
中石油表示,进口天然气将满足中国国内能源消费增长、改善大气环境、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等需求,并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外力令中俄走得更近
亞信峰會昨前兩日於上海舉行,中俄兩國借助這一契機向世人展示了其超過以往的友好關係,兩國領導人不僅一同參與軍演開始儀式,還簽署了頗具分量的聯合聲明,並共同見證了多項合作文件的簽署儀式。中通社引述內地學者表示,是外力令兩國走得更近。
●中俄關係達歷史最好時期
是次,俄總統普京乘出席亞信峰會之機,對中國開展了為期兩天的訪問。在最近兩天的媒體鏡頭中,習近平與普京並肩同行頻頻出現,不僅表現在出席兩國間的相關活動中,而且在有多國領導人出席的亞信峰會上,兩人親密關係亦表露無遺。
5月20日,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在上海拉開帷幕,習近平與普京共同出席了演習開始儀式。有輿論認為,這標誌着兩國軍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兩國關係更加緊密,戰略互信達到新高度。同日,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俄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並見證中俄能源、電力、航空、通信等領域多項合作文件的簽署儀式。昨日,兩人共同見證了天然氣協議等兩份能源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至此,中俄雙邊經貿、雙向投資、多領域合作全面升級。
普京訪華前曾說,目前俄中合作已進入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新階段,「如果我把這種合作稱為兩國悠久交往史中的最好合作,也並不過分」。中國社科院中亞俄羅斯問題專家孫壯志認為,中俄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經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共同外力推動中俄走更近
昨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維護好中俄關係是雙方共同的歷史責任,要堅定不移推動中俄各領域合作不斷取得更大成果。對此,中國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表示,有三方面原因令中俄之間比以往走得更近。
首先,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受到西方國家孤立,面臨經濟困難,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國是俄羅斯目前唯一可以找到的外援國家;就中國而言,目前也面臨來自於美國的壓力。可以說,中俄關係進一步密切,是來自於共同的外力推動。
其次,從中國長遠發展需要看,中國需要有更加穩定的能源供應國,俄國顯然可以扮演這一角色。
另外,兩國領導人行事風格較為接近,都具有強勢個性。這使得兩國領導人私人感情更容易建立,對問題的看法上,更容易達成共識。有報道稱,去年3月習近平出訪俄羅斯與普京會談時曾說:「我覺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據媒體盤點,習近平上任國家主席一年多來,先後7次與普京會晤,除此之外,還有7次電話溝通,而其中談論的不僅僅是工作。
中俄將聯產寬體客機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設計師田民昨在滬表示,中國商飛確實在進行下一代新型寬體客機研究,其中重點便是中俄聯合生產新一代遠程寬體客機的可行性論證工作。
俄媒早前報道,俄中首腦今次見面會討論兩項重大合作項目:聯合生產遠程寬體客機和在中國境內生產米-26型重型直升機。而在上海的數十家中外媒體則在亞信峰會開幕前實地探訪中國商飛,中俄聯合生產遠程寬體客機相關信息成為關注焦點。田民昨稱,該項目可行性論證工作目前進展順利,正穩步向前推進,但因尚處可行性論證階段,具體時間表仍無法給出。可以預見的是,中俄聯合生產寬體客機或將成為「市場巨頭」空客與波音的有力競爭者。
俄羅斯藉能源合作向東轉
中俄借亞信峰會之機提出建立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並最終簽署天然氣購銷大單。能源外交研究領域專家認為,這意味着兩國互信進一步升級,亦顯示俄羅斯外交戰略真正向東轉移。香港商報記者張麗娟
●能源合作全產業鏈延伸
中俄前天簽署聯合聲明,提出建立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但在簽署的系列協議中沒有出現天然氣合作,令外界頗感意外。昨日,在外界一片猜疑之中,中俄卻終於傳來佳音——雙方簽署兩國政府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中俄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一直都在提,此次內涵更深一些,「原來談能源合作一般僅限於貿易,即能源進出口。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則超出了貿易關係,產業鏈得以延伸,包含了中國能源企業可以進入俄能源上游,比如搞合資開發、加工以及LNG工廠的建設等。另外,從油氣的合作發展延伸到煤炭、發電,甚至核能的合作。」
引人注目的是,兩國企業在亞信峰會期間簽署多項重要合作協議,如俄羅斯第一大獨立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公司與中石油簽署年供300萬噸液化天然氣合同;中石化與俄石化企業西布爾簽署在上海建立合資公司協議,等等。
董秀成指,中俄天然氣最終協議之所以遲遲未得簽署,定價機制(而非政治因素)是最主要原因。俄方希望在亞太市場分享與歐洲相似的定價水平,但對於中國來說,由於國內天然氣價格尚未完全市場化,中國市場對於天然氣價格承受能力較低,因此造成討價還價並使協議最終簽署時間推遲。
如今,天然氣協議「塵埃落定」,而中俄落實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才剛剛開場。人們有理由期待,隨着中俄不斷擴大和深化務實合作,圍繞能源領域的合作將逐漸擴大和深入,並為中俄經貿「換檔」提供更多「燃料」。
●俄羅斯加大戰略東移「天然氣協議達成,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對於兩國能源安全和兩國關係深化都會起到重大作用。」中國前駐俄使館武官、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能源外交研究領域的專家王海運表示,經濟是兩國關係的物質基礎,在經濟合作上有突破,意味着政治關係上也取得重大進展,協議簽署是兩國政治互信的結果。
王海運亦認為,實際上,兩國天然氣合作戰略決心早已下定,只是具體利益上存在客觀困難——俄方開發天然氣成本高,中方市場培育亦需相當長時間,中國企業受不了過高價格。當前,俄方對於加快開闢東方市場具有緊迫性,俄政府加大推動中俄合作力度是顯而易見的。
能源等領域合作讓雙方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也意味着俄方外交戰略的調整。王海運表示,中國一直是全方位外交戰略,在中俄關係上亦一直強調,中俄關係是最成熟、最具建設性的大國關係,中俄是大國關係中的典範。俄羅斯在戰略上則存在一定意義上的調整,「面向歐洲還是面向東方?實際上,俄羅斯在多年前已經提出面向東方的戰略,現在只是加大了力度」。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助理張永靖表示,中俄天然氣供應協議將為兩國帶來益處,「現在中俄有着共同利益:俄羅斯需要能源銷售利潤,而中國需要可靠的能源供應來源。所以,這筆交易對雙方都有利。」他強調,這筆交易背後有兩個聯繫緊密的因素:一是經濟因素,二是政治因素;由於協議簽訂,中俄將出現新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