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8

伍淑清:港商在内地从“辅导员”变“服务员”

2014-06-03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杨凯淇)身为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名誉董事长,伍淑清是中国改革开放後最早北上的香港企业家。谈及三十馀年来内地经济环境的变化,她直言港商在内地扮演的角色已悄然转变。

  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市侨务工作会议暨首届“京华奖”颁奖大会上,伍淑清被授予首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荣誉称号。在她看来,这是对香港同胞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一种认可。

  三十多年前,这位“商界奇女子”开创了香港内地合资企业的先河。时至今日,伍淑清仍清晰记得创办“001号”合资企业的整个过程。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她回忆说,当时的内地刚刚从单一的计划经济中脱离出来,转为欢迎外商投资、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阶段,在此之前,内地甚至还不了解“市场”这个概念。

  她记得双方签约时,内地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所以祗能把当时香港的企业法、公司法等翻译成中文,再拿到北京作为合同依据。

  那时的香港和北京还没有直飞航班,每次到北京谈合作细节,伍淑清都要在早上9点前从香港的家中出发,先坐火车到广州,再飞往北京,通常要到晚上9点才能抵达。如今,从香港直飞北京祗需要三四个小时。

  “我经历过,也看到了整个国家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伍淑清感慨地说。

  她坦言,改革开放初期,港商来内地发展,很多事情都是空白的,比如“来料加工”等都是全新的概念,港商需要跟内地合作夥伴解释很多东西,那是一个互相交流的阶段。“那时的港商好像是‘辅导员’,教内地如何做,带领内地跟国际市场接轨。”

  在她看来,现在港商在内地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服务员”,其首要任务不再是投入资金,更多的是配合内地企业要求,帮他们在国际上争取更好的市场,做更好的服务。

  这种角色转换的背後,是一个国家的成长。

  从1980年至今,伍淑清见证了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开放、发展历程。她介绍说,多年来,北京市政府在规范化方面为外商做了很多工作,为外资来内地发展提供了诸多方便。如今,北京的发展环境已经十分契合外商投资,政府办事效率很快,企业未来发展的空间也很开阔。

  她告诉记者,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她和众多内地港商开始意识到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她表示,接下来,她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来配合企业发展,逐步替代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三十多年的共同成长让伍淑清与内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延续这份港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她踏上了推动中港青年交流的漫漫长路。

  1998年初,伍淑清成立了“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组织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参观学习。截至目前,已有百馀个香港交流团来到内地,约一万名学生受益。不仅如此,她还积极鼓励香港青年来内地创业,并为他们提供资金、思路和技术支持等。

  对此,伍淑清轻描淡写地说:“我祗是希望做一个有用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