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在校园戏剧中翻阅青春

2014-06-05
来源:人民日报 王珏 赵玲

  又到一年毕业季。在形形色色的毕业庆祝活动中,“毕业大戏”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的一个独特仪式。“我们就这样哭着、笑着,在戏剧中翻阅了青春。”一名毕业生说。

  作为戏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戏剧近年来方兴未艾,校园戏剧的生存现状如何,对专业戏剧产生了什么反哺作用,对参与的学生又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期报道选择“校园戏剧”作为主题,而更关注的是,校园戏剧中的人和事、戏剧教育不可取代的作用、戏剧精神的生生不息。

  ——编者

  校园戏剧方兴未艾

  青春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三学生严晓旭,平日里安静、温婉,只有在话剧社,她才展露出重庆妹子泼辣、利落的本色。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勾沉剧社的社长,她对话剧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话剧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你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 从一个“打酱油”的做到话剧社社长,她身兼编剧、导演、道具等数职,乐在其中。

  北京某时尚周刊记者郝曼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时会回想起她当初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的时光。“大学中我最庆幸的事之一,便是通过了话剧社苛刻的招新考试,成为了北国剧社的一员。”在剧社期间,她参演了近20部话剧,即将毕业时还当起了编剧和导演。北国剧社2006年的大戏《枣树》在北京第一届大学生戏剧节中获得包括最佳剧目、最佳编剧等五项大奖,至今仍旧是她人生经历中值得珍藏的一笔。

  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艺术中心的老师桂迎,24年来一直是颇有名气的浙江大学剧团“黑白剧社”的指导老师。桂迎坦言,和戏剧的缘分早就结下。“1990年我来到浙江大学,那时学校没有话剧队,一开始我同时带话剧和舞蹈两个团队。后来话剧团成立了,但我一直没能确定一个比较好的名字。直到1997年浙大百年校庆,原黑白文艺社的老校友们联名提议复名‘黑白剧社’,这才把剧团的名字定下来。”

  他们的经历不是个例。随着校园戏剧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校园剧社,和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2012年浙江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校园戏剧社团的高校已达到405所。而最近几年,校园戏剧不论在剧团还是剧目上,都呈现出激增的趋势。《枣树》《蒋公的面子》等一批校园戏剧不但制作精良、质量上乘,也丰富了校园戏剧的内涵。

  戏剧评论家黎继德指出,作为我国话剧艺术诞生的摇篮,校园戏剧在我国的戏剧发展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从最初学生自发组织的零星小剧团发展到今天颇具影响的“校园戏剧热”,校园戏剧在专业戏剧之外延续着一条与之并行、对其影响巨大而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发展道路。

  展示成长 演绎探索

  用创新和实验走出别具一格的道路

  曾作为北师大话剧社元老的郝曼宁,对校园戏剧的历史耳熟能详。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的第三部,开始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和创造。随后的很多校园剧团都有过广泛的社会影响,如20年代南开大学的南开剧团,40年代上海复旦大学的剧团,都享誉全国。80年代中期创立至今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国剧社,也培养了一批颇具专业水准的戏剧人才。

  对于加入拥有优良传统的北国剧社,郝曼宁说她身边可以用藏龙卧虎来形容,当时北国剧社的导演黄盈已经成为活跃在当今戏剧界前沿的年轻导演。“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每一次排练都充满了快乐。” 郝曼宁说,剧社经费不足,也没有固定的排练场地,楼梯间、地下室、操场上,都曾经有我们排练的身影。尽管我们没有豪华的舞台、灯光、道具,但是来看的观众依然很多,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令严晓旭记忆犹新的是大二下学期,她改编、主演、导演了巴金的《寒夜》。“在几个月的排演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话剧是面对面的交流。在话剧中我能不断地认识自己,这是其他艺术很难做到的。”

  桂迎说,每个学生在话剧团的时间其实非常短暂,学生真正演话剧的时间只有1年左右。因此,在表演中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话剧创作过程体现了同学们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的思考,这种体验是极其珍贵的。”

  校园戏剧的特点便是学生们自己写剧本,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人生,演绎学校生活,表达当代学生对于人生、青春、爱情、成长、友谊等问题的困惑及思索。也有一些剧团把经典剧目重新解构编排,创作出与经典剧目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

  黎继德说,校园戏剧由于受其内容的影响,风格清新活泼,与社会上专业剧团的演出相比,少了几许商业味,多了一份浓浓的青春气息。因为不需要去承担商业风险,没有那么多的市场压力,校园戏剧更易于实验和创新,和专业剧社形成互补和良性循环,也培养了一批话剧后备人才和爱好群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话剧生态。

  陶冶情操 传承精神

  戏剧教育帮助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校园戏剧,意味着什么?

  从一个重逻辑的理科生到一名话剧社社长,严晓旭说,在表演中,如果想表现一个角色,必须先把自己打开。“久而久之,我觉得我变得更加坦诚了,也更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

  “演话剧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那时大家一起排戏,不为名利,目标一致。把所有的钱用来看戏,为了省钱从人艺的老剧场走路回学校。” 郝曼宁说,这对她整个人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坚持做一件事情,可以非常专心地投入一项工作,这都是那段经历带给她的财富。

  “剧社的日常活动不仅是排练、演出、接触表演艺术,更重要的是一届又一届的求是学子在这个天地中,提高了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认识,培养了踏实灵活的创造能力,开朗真诚的性格,健康向上的心态。剧社学生爱好广泛,品学兼优,获各大奖学金的、保送硕(博)研究生的、出国攻研的层出不穷;毕业出去的同学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卓有成就……”桂迎将这段对校园戏剧的感悟,写入了黑白剧社的介绍中。

  桂迎的观点得到了黎继德的认同。黎继德说,校园戏剧在学生美育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力、鉴赏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我国目前的戏剧教育还比较滞后,可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戏剧教育,让戏剧能够走进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能够从小接受戏剧教育,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

  据了解,在日本、英国等国,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戏剧教育,仅在日本中学生中,就有2000多个剧团。专家们普遍认为,戏剧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承受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并且给学生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尽管有不少学生通过校园戏剧走上了戏剧之路,成为专业的戏剧人才,但更多的学生进入了别的工作岗位。但那段和戏剧有关的青葱岁月,在他们心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位置。

  时至今日,郝曼宁有机会就会走入剧院,在戏剧中感受人生百态。她也在问自己,戏剧到底意味着什么?郝曼宁记起一名大学生写下的一段话:拒绝放弃拥有梦和理想的权利,以自己的方式、以最为原始最为质朴的语言、以令人敬佩的勇气,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大概就是戏剧的真谛。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