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拾回消逝的羌文化符号

2014-06-06
来源:

  中新社绵阳6月6日电 题:拾回消逝的羌文化符号

  作者 曾云 杨超

  雨後的羌山,树木?郁,羌寨依山而建,白云掩映。趁着“瓦尔俄足节”选出的“黄道吉日”,四川平武紫荆村的羌族妇女们哼唱着悠扬的羌歌,行走在云雾缭绕的羌山,前往“风水宝地”修建祭祀塔。

  “瓦尔俄足节”,俗称“歌仙节”或“羌族妇女节”。据记载,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到初五,所有羌族妇女都会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以萨朗歌舞庆祝节日。

  73岁的何先群婆婆是村里屈指可数会唱古羌歌的老人。她说,“瓦尔俄足节”在当地失传已久,很多老人也祗是耳闻。

  随着一首首悦耳的羌歌小调唱响,节日庆祝活动开始。羌族妇女们在老者的带领下沿山而行,来到百年“神树”楠木树下挂羌红、许愿、祈求神灵保佑村民和睦相处、平平安安。

  “羌族祗有语言没有文字,很多古老文化祗能靠口口相传。”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燕是当地这项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为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沈?燕筹资修建了牛飞羌?文化旅游产业园,带领2000名家乡姐妹拿起针线,“以前损毁的羌文化,希望我们能一点点地拾回来。”

  两年前,她偶然从茂县古羌寨了解到这个节日,便着手筹备将其“移植”到当地羌族群落。沈?燕告诉中新社记者,羌族聚居区域较广、相对分散,加之受现代文化的冲击,村里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的羌文化不甚了解。“珍贵的原生态羌文化符号,不能在我们这里失传。”

  6月5日,平武羌寨人在“黄道吉日”里,决定在海拔1100米的山腰上修建羌人最高保护神“天神”的祭祀塔,用於怀念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以及 记那些在抗震救灾和灾後重建中帮助过他们的人。

  全村男女老少背着背篓沿山而行,背篓内装满了白石、石板等建塔材料。老人们说,这寓意家家户户辈辈相传,兴旺发达。祭祀塔前,男人砌塔,女人传递石材,栽柏树,庄重肃穆。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一座高三米、六边形的石塔?立眼前。羌族男女手捧香蜡、酒肉等供品虔诚供奉,祈求神灵保佑五 丰登、国泰民安。

  夕阳西下,馀晖映衬祭祀塔。羌族男女唱响羌歌,跳起萨朗,喝着咂酒(自酿酒),笑谈人生。

  “今年是平武羌族百馀年来第一次过‘瓦尔俄足节’。”沈?燕说,传承、挖掘羌族文化,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对於已建立的文化旅游产业园来说,要的不祗是“形”,需要更多体现羌族符号的“神”作为其内涵。“我想在清漪江流域建立较为完整的羌文化区,让更多人重新认识羌族,了解羌族。”(完)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