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中阿合作面臨新突破

2014-06-17
来源:香港商报 凌昆

   凌昆

  中國近期十分積極拓展對外經貿關系。這不單是為了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進一步參與全球化大潮,還有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通過推動經貿交流來擴大共同利益,將有利於與友國建立政治互信和鞏固友好關系,從而更有效地打破美國的「重返亞洲」圍堵政策,要反包圍必須冲出去。

  此等突圍行動近月尤見精采,中俄及中非交往合作都取得突破,與東盟及中東歐等地區的關系亦不斷有新發展。在推動合作深化中,中國的最新構想是建設「一帶一路」,即絲路經濟帶和海上絲路。最近此種推動對外關系的積極表現,又出現在與阿拉伯國家合作之上。習近平主席親自出席了早前在北京舉行的中阿論壇部長級會議,凸顯了對發展中阿關系的重視。在講話中他提出了一些新的合作路向更值得研究。這顯示中國在推動對外關系上甚具創新精神。

       合力建設「一帶一路」

  習近平先從歷史講起,指出千百年來中阿都通過陸上絲路及海上香料之路交往,體現了不同文明間的良性互動。在今天合力建設「一帶一路」,正是延續歷史上的源遠流長關系。當然,這必須有更具體的合作方案支持,為此中國提出了一些擴大交流規模的指標:十年內把雙邊貿易由去年的2400億美元增至6000億,中國在阿拉伯國家投資總額則由100億美元增至600億。

  更重要者是在量增外,交流還要有質的提升,要在廣度及深度上有所拓展,不能只重量不重質。為此,習近平提出了甚具創意的新構思:中阿雙方共建「1+2+3」的產業合作格局,即以能源為主軸,以基建及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兩翼,和以核能、航天衛星及新能源為合作的新突破口。這個新格局有承前啟后、高瞻遠矚的長期性、結構性優點,如能全面落實,確可為中阿合作帶來更廣闊空間,也可成為中國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新範例,并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充實內容而起到示範作用。

  能源為主軸乃承前重點:中國是能源尤其油氣的消費大戶,進口量或已居世界之首,而阿方則為油氣生產及出口大戶,雙方的供求配合乃最自然的雙贏互補。目前已形成此種格局作為中阿交流的主要基石,今后隨着中國需求上升仍有發展空間。在基建方面同樣有廣闊的雙贏互補空間:中國在承包基建工程上競爭力卓著,而阿方隨發展及收入水平上升,基建需求日大,雙方自可形成另一完美的供求配合。貿易投資便利化其實是促進雙方合作的軟基建,目的在消除交流上的行政及其他障礙。中國將與海灣國家集團洽談自由貿易協議,宜盡快取得「早期收穫」條款,并適時啟動與海灣以外的阿拉伯國家洽談類似協議。由於中阿雙方經濟互補性頗高,洽談的難度應不會很大。

  如兩翼是啟后的重點,則三大突破口乃開展未來合作的門路。中國提出這三大高科技領域確具慧眼,可望形成更高層次的中阿雙贏互補格局,其潜力及前景無可限量。阿方隨着發展水平上升,對航天特別是衛星服務的需求日廣,如為阿拉伯世界廣大地域提供通訊、氣象及資源勘探等服務。阿拉伯地區油氣資源豐富,但從長遠看還是要發展其他能源,以備油氣礦源枯竭時作替代,同時又可讓經濟基礎更多元化以降低風險。為此,開發核能及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自成了長遠發展規劃的要項。中國在上述航天及替代能源方面,都是甚具競爭力的供應者,已掌握了有關的先進技術及產能推動。中阿合作,乃為中國高檔次裝備產品開拓和搶占新興市場的大戰略,其商業價值巨大。當然,此類合作的地緣政治意義亦不容輕視。

       須充分估算政局風險

  最后,在促進及加快合作時中國亦須采審慎態度,尤其在短期更應如此。一是在阿拉伯地區之內差异甚大,合作應因國制宜各適其適,不能搞一刀切。二是區內多處政局動蕩,最近的敘利亞、利比亞及伊拉克動亂足以為戒,特別是作長遠大型投資時,更須充分估算政局風險。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