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回歸十七年 溫故可知新

2014-06-23
来源:香港商報

   民政事務局局長 曾德成

 

  還有一星期,香港回歸祖國就滿17年了。

  如今,海內外客人紛至沓來,看到的是繁華的國際大都會,至於「開埠」前的香港,人們──包括香港人──就印象模糊了。最近,港鐵「沙中線」工程土瓜灣工地的考古發現,還有正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粵港澳考古成果展「嶺南印記」,應該有助改變這印象。

  英治前非一座荒島

  土瓜灣工地多口古井的發現因傳媒廣泛報道而備受社會關注。有關的考古研究不能一蹴而就,仍待專家、學者深入細緻進行,才能確定當中的價值和意義。不過據專家的初步觀察斷定,這是宋元遺址,有數百以至上千年的歷史。至於多年前早已發現的李鄭屋村東漢古墓,有陶井模型出土,是近二千年的遺物。李鄭屋村與土瓜灣之間,即從東漢到宋元之間,九龍半島應有值得探究的淵源。

  據專家、學者的研究,目前香港還有數以十計的宋元時期重要遺址散布在各處。「嶺南印記」展出的考古成果表明,自漢代以來,隨着海外交通路線的拓展,廣東沿海是「海上瓷路」的重要線段,香港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一個重要證明,是大嶼山竹篙灣出土的大量青花瓷片,很多應來自明代中期的江西景德鎮。

  由此可證,英國藉鴉片戰爭侵佔的香港,決不是過往英國人形容的「一塊禿石」、「一座荒島」。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政府表明不承認不平等條約,會在條件成熟時用適當方式和平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中國重返聯合國後,即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指出「解決香港問題完全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範疇。」其後,港英在香港的鈔票以至官方文件上,都除去了「殖民地」字樣。

  中國對港擁全面管治權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時,出現種種議論、方案。北京的《半月談》雜誌1983年第十八期曾就此發表評論說:「『議論』有些是合情合理的,有一部分則是極其錯誤的。諸如續約、記管、共管、輪流坐莊以及『中國主權、英國管理』等等……都有損我國主權,是我們絕對不能接受的。」

  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其回憶錄裏寫到:她1982年9月挾福克蘭戰果的威勢訪華談香港問題,當時談判的目標,就是「以港島的主權交換英國對整個香港延續至將來的管治」。鄧小平當面告訴她,主權問題不可討論。

  上引的《半月談》30年前的文章已說得清楚:「從國際法的意義來說,主權是一個不受外來控制的自由,它是完整無缺、不可分割而獨立行使的,是最高的權力和尊嚴。」於是,中國收回香港,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

  中英經過多輪談判,幾經曲折,終於陰霾盡去,中國如期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確定了對香港的管治模式:設立為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並以基本法規定50年不變。

  溫故知新,可消除不少誤解。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