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娄家欢 插图 李晓东
当年辜鸿铭在北大教授英国诗的时候,经常一时兴起,开场便是“今天教你们一首外国的小雅”,又或者“我教你们一首洋离骚”。私以为,学贯中西之后,才有权选择自己的兴趣与偏好。民国时的名家大儒,无论林语堂、钱钟书,英文可以称得上“是极好的”。钱钟书更是强调治学需“打通”: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人文与科学。如果连英国字儿都识不得一箩筐,遑论“打通”。
坊间传言,2017 年英语将滚出高考圈,一时间学渣们欢呼雀跃,学霸们处变不惊。虽然官方对此新闻的补充说明是:“英语并非退出高考,而是改为社会化考试,由社会机构组织,一年可考多次,像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样划分等级,不同高校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等级的要求。”教育部也表示,招生改革方案还在完善,尚未出台。英语2017 年是否真退出高考还未知。
我上学时,身边就有为英语所苦血淋淋的事例——此君偏科数理化,数学、物理考得将近满分,英语只得到三十几分,最终连大学本科都没捞上一个。如果英语撤出高考,似乎对这种偏科型人才更加公平。试想一下,即使此君被清华理工科特招,其后漫漫治学之路又该当如何?你知道现在多少理工科的文献、专著是以英文写就的吗,其中越是质量高的文献,越是英文著作。俄罗斯的科技杂志要翻译成英文,你见过将《科学美国人》翻译成俄语的吗?骄傲如日耳曼民族,德国理工科教授也要用英文发表研究成果,因为德语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眼睁睁摆在那里。回到身边同学的例子,即使他是能给出十种证明式,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天才,不懂英语也无法成为一流学者,因为你压根儿不知道科学界的下一个猜想是什么。
在我们国家,英语教育确实存在过热现象,就连靠英语教育发家致富的俞敏洪都说:“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评定职称还要考英语,这很荒唐!” 2000 年,陈丹青为清华美院招收“美术学”博士生,经严格筛选,入围5 人专业资质可谓翘楚,但在英语考试中,5 名准博士生竟然全军覆没。
在我们国家,英语教育确实存在过热现象,就连靠英语教育发家致富的俞敏洪都说:“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评定职称还要考英语,这很荒唐!” 2000 年,陈丹青为清华美院招收“美术学”博士生,经严格筛选,入围5 人专业资质可谓翘楚,但在英语考试中,5 名准博士生竟然全军覆没。辜鸿铭曾批判当适时中国的英语教育:“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式之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但是放到今天,英语教育虽然已经极大普及,但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恐怕连阅报、修函,这种“猫狗式的小成”都难以企及。但是不能因为厨子的手艺不到家,我们就不吃饭了。英语从高考指挥棒,变为社会化考试,看似是将英语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变为一种技能评定。但是君不见很多偏远山区“no 考no 学”的现实吗?如南周报道河南衡水中学的一些细节,一切与高考无关的事物,均被校方明令禁止。
“一考定终身”依然是高悬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上的一把利剑,令应试之风不减,素质教育推行不能。在如此现实之下,英语率先退出高考,也实难称其为好事一桩。学渣还会接二连三地抱怨,“为什么数学不退出,语文不退出?”如韩少所说: “学数学干什么,我又不想造出个把火箭玩玩。”相比数学,英语的确是这个社会更普遍需要的技能之一,更是我辈在职场立身之本,如某网友所言:“你问问华为、中兴肯不肯招一位不懂英语的工程师?”毕业生们总不能举个小牌子,在外企门前抗议,“让英语滚出面试”吧。
将英语划出高考范围,只能令学霸和学渣的区分更加明显,同时也为商业英语教育机构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从此寒门子弟想要冲向更高阶层的通道,也在无形中变得更窄了。动辄过万的英语补习费用,不是家家都能承担起的,而且并非为人父母者,都能明白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深植于社会的20/80 法则中,20%的精英人士,无不精通英语,甚至还会根据实际需要,掌握更多门语言。英语退出高考,如果我们连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一并忽视,那么唯一的结果,只能是社会阶层更加固化,流动性减弱,一个人一辈子拼拼斗斗,也敌不过马太效应,让富有的人更加富有,把穷人所有的也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