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弟子眼中王世襄:玩家之外大家风范

2014-07-04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王世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其唯一入室弟子田家青将追随恩师的三十年,浓缩为一本《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还原了世俗口中神乎其神之下,那个清高、拙朴,而又非常可爱的胡同老头儿。

玩物得“明”志
 
自六年前与世长辞,有关王世襄的书籍文字始终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大多是围绕他的家世和寻宝、甚至美食等传奇故事。在田家青看来,其实这些只能算是浪花,老人的人生境界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当然,如果不是追随三十年,我也不可能看到”。
虽然涉猎广泛,甚至包括蝈蝈、鸽子等偏门无一不精,但王世襄的名字往往就是明式家具的代名词。其《明式家具研究》,和郭沫若的《青铜器时代》、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起,被公认为近世三部开创性的学术名著。在徒弟看来,师父的境界正和其学术专长不谋而合。“王先生不是一个玩家那么简单,明式家具也不是一个玩意儿那么简单。它是中国五千年汉文化的精神产品融入在物质上最好的一个体现,是代表文人精神的器物: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那种造型上在美和夸张之间把握的严谨,艺术、思想、哲学,全综合在里面了。”
明式家具最重要的外观特点,就是绝无多余的装饰,所有构件全都严丝合缝,任何一部分哪怕再小,拆掉就不完整,甚至整个散架了。“表面看着不难,但越琢磨越有深东西,明式家具绝就绝在这儿了。而王先生写东西也是,有内容很深刻,读起来却并不晦涩,但删节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就不成立了。”田家青表示。
王世襄的珍贵收藏里,“人弃我取”者比比皆是。不少被市场追捧、身价高昂的俏货,其实从审美角度粗陋不堪,“给我钱我都不要”,但发现是真宝贝,他则“俯首甘为孺子牛”。“外行搬家具是拖着搬,内行是抱着搬,王先生是只要家具不出问题,自己多难受都不在乎。”据田家青介绍,王家有一张铁力木大香几,搬回家时是老头儿用双脚当肉垫子,生怕“托泥”被板儿车颠坏了,结果香几没事,脚给硌出两道沟来。
老头儿的求知若渴却让忘年交赵珩了一把。“我当时是编辑,第一次找畅老是约稿,结果他一听说我家有明式家具,成他倒找我了……那天他六点半来我家敲门,我家人还都没起呢”,进门也不见外,拿着相机就拍上了;不过知道赵珩也好吃,没空手,提着个大冬瓜做见面礼。
“市场上的仿明式家具多难看都能卖得出去,甚至有些博物馆藏的都有问题。能看懂明式家具里那种‘弦断有谁听’的孤傲文人气质的人并非很多。”田家青可惜:世人言收藏、言明式家具必称王世襄,却没人真理解畅安老人的“玩物明志”,都是人云亦云。
 
“狠、傻”出真知
 
知夫莫若妻,在王夫人袁荃猷看来,“世襄其实就不是个玩儿家”。这不是老太太谦虚,老北京有句话:不能光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王世襄可堪称其代言人。“大家光看见王先生一辈子‘玩儿’了,以为玩得轻松容易,没看见他在那个年代忍辱负重地坚守,没看见他玩背后下的狠功夫和傻劲儿。”田家青表示。
做过多年王家房客的黄大刚说,那时父亲黄苗子每天五点起来读书写作,已堪称劳模,而斜对过王伯屋四点灯就亮了。田家青则记得:王先生每次出版新书,都是由他这个弟子诵读,先生订正错漏,甚至语气词不合适的都会改过,然后先生亲自正楷手抄,哪怕写错一个字,都会整页重写,力求每个字都认真漂亮。
三十年来,个性随和的先生没强求过学生什么,只学好英语是个例外。但如果不是尊了师命,最终达到用英语写论文的水平,田家青也不会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清代家具研究暨创作专家。所以世纪之交,看到某位艺术名师为看上的学生英语考不过而“炮轰”的新闻,亲手打过家具的这爷儿俩均表示不敢苟同:“英语是工具,你连工具都无法掌握,做什么也不成”。
一方面严于律己,另一方面,“王先生有两个特别好的品质,一是特别容得下人,还有就是从来不愿给人找麻烦,人家说了也就说了。”在没有版权法的年代,王世襄花费四十年心血的《明式家具研究》,曾遭遇不打招呼就被转卖了海外版权的状况,但他只是写了声明“不提任何意见要求、更无谴责或讨个公道之意,只说明事实”,到逝世都没多拿出版社一分钱、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但如果和自己有关的作品质量掺沙子,对老人而言,比往他眼里掺还难受。
世人皆知王世襄是美食家,其实先生只喜欢新鲜又便宜的时令蔬菜,家馔从无山珍海味,被老友誉为“死而无憾”的焖葱、炸酱才是拿手好戏。如果参加宴请,不仅绝不点贵的,用作装饰的萝卜花、仙鹤、小桥也会下意识挑拣出去,“生活中他本是一位十分能容忍的人,这个动作完全是出于对形式主义潜在厌恶的本能。”田家青说,“世好妍华,我耽拙朴”八个字,畅安老人精彩一生的奥秘尽在于此。
 
 
 
精彩书摘:
 
王先生爱用藏头诗的形式给人用姓名写对子,挺有趣。我妻子名叫胡航,王先生每次说起都打趣儿地说:“胡”这个姓后面不能跟动词,不然准乱套……“你这个‘航’不仅是个动词,还是个要劲儿的动词。‘胡航’,乱跑怎么能行呢?”王夫人也跟着逗乐儿说:“还好文革时候没人较真儿,不然还不把她抓起来:人家大海航行靠舵手,您这儿‘胡航’,不是成心跟舵手较劲吗?”多年之后有一天,“写好了,可惜我岁数大了手不随心,字写得不如当年了,但意思不错,你们就琢磨吧。”
王先生写下这幅对子时已九十高龄,一目已失明……这幅书联嵌字巧妙,涵义深远。明用文姬胡笳十八拍和禅祖达摩一苇渡航的古典,又暗含我们夫妻的今典,寓意胡航这么多年对我精神上事业上的支持,真是绝了。(p117)
 
他擅长买菜,不愿意买反时令的蔬菜,总是什么季节吃什么菜。时令蔬菜既新鲜又便宜,而且味儿对。
改革开放初期,王先生的生活也挺困难。逢年过节请我们吃饭,常点烤鸭,往往会点半只。鸭架可做汤,但王先生一般不愿让餐厅来做,嫌时间不够,熬得不好,认为是变相的浪费,一定是将之一分为二,给我一半,他再拿回家一半。
记得有一次,按王先生的选择,在马凯餐厅的热热闹闹的大堂间用餐,吃饱了以后,剩余饭菜打包带走,再剩下没法儿打包带走的,王先生就当场分配。结果给这位美国大人物分配了吃剩下的半拉鱼头。等每个人吃完各自那份,他还那儿磨磨叽叽地没吃完,看来他是真不爱吃了,尽管他苦笑“no,no,no”地摇着头,王先生和大家还是盯着他,打着哈哈,直到哄着他把半个鱼头干干净净彻底吃了下去。(p140)
 
也不知是谁这么有心,做了一个几乎是半人多高的王世襄的木雕半身塑像。师母说:“你瞧瞧,你瞧瞧,给送来这么大个儿的一个玩意儿,这是要我们如何是好,你说我应该怎么对待它?把它当成什么?搁哪儿?放外边?风吹雨打的,不合适,放屋里头,大晚上出来,儿吓人的……得了,受累你帮着把这个‘王世襄’放在他睡觉的那张床底下得了。”
顺便再说一句,那张床底下已经有一件大‘玩意儿’了:王先生在某个活动上,与一位大人物相见,没想到后来人家送来一张巨幅合影照片。一般人可能会引以为傲,有小半面墙那么大,可一送到家,王先生就把它塞床底下了。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