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以創新實力激揚民族自信

2014-07-07
来源:香港商报 杜洁菡

   韓流到底有多熱?在淘寶的搜索欄里輸入「千頌伊」,會得到15.96萬條商品搜索結果;輸入「韓版」會得到3948.9萬條商品搜索結果,其中不少商品於過去一個月內的購買量超過萬件……這些數據,從極微觀的角度反映了韓流對中國內地年輕人的消費號召力。可是,另一方面,網絡上的年輕人卻又對韓國報以極大的文化優越感,最典型的例證是:韓國為暖炕、端午節申遺,均被中國網民譏諷為「文化剽竊」,人們甚至不惜杜撰出「據韓國學者考證,孔子、西施、李白、朱元璋、孫中山是韓國人」「韓國擬為漢字書寫申遺」等假新聞來嘲笑韓國之「小」。惡搞式的解讀,消解了韓國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借鑒意義。首先,就事論事,韓國的暖炕指的是從公元7世紀就開始在朝鮮半島流行的地熱取暖方式,與中國東北的「炕鋪」完全是兩回事;至於端午節,指的是每年農历4月到5月初,韓國江陵地區舉行的薩滿祭祀、歌舞表演、民俗游戲等一系列慶祝活動,并非中國傳統意義上為紀念屈原的「龍舟粽子節」。從中國網民對這兩項申遺「剽竊中國傳統文化」的指控來看,人們多半沒有事先查證過其具體所指,而僅僅是望文生義就出口譏諷。由狂妄而生出的無知,何其淺薄!更為重要的是,文化遺產只能證明過去。現今的中國除了靠托庇祖蔭,可有什麼新的影響現時當代的文化「拳頭產品」?從這一點上來說,韓國是中國的榜樣。因為,他們吸收了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從中汲取出創新的資源,將之內化為自己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從而形成世界文明中獨樹一幟的韓國文化,哪怕是流行文化。

  文化行銷遠輸韓國

  另一個不能不提的區別是,中國式的申遺總像是去搶回一頂可資顯擺的桂冠,然后指望拿它做展覽,賺游客的錢。可在現實中,我們并沒有真正的很關愛自己的傳統文化。相比之下,韓國對於傳統文化的守護和品牌營銷無處不在。幾乎所有的韓劇都不忘展示一下過生日要喝海帶湯、泡菜是韓國人最不可或缺的傳統食物、遇到祖先祭日要穿韓服行大禮之類的習俗,演員在劇中使用的電器、車輛也一律是韓國的品牌……一定程度上,韓國的國家形象、民族習俗就是通過這種文化輸出潜移默化地在其國內和中國傳播開來的,并形成了以韓劇為龍頭帶動的旅游、服飾、飲食、電子產品等一系列商業鏈條上的多次收益。這種模式的成功,不僅僅是商業廣告運作的力量,更有賴於滿滿的文化自信心和高品質的文化輸出做支撐。這一切,難道不值得中國人學習嗎?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