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調侃,內地發改委這個機構的存在就為兩件事,一是漲價,二是為漲價辯護。在一次次無視民意的漫天要價之中,發改委的聲名遠揚,深入人心,很好地在民眾內心中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的光輝形象。然而,北京發改委就北京地鐵調價一事,在網上公開徵集公眾意見,可謂是讓大家眼前一亮。地鐵作為一種公共服務,官方廣開言路徵集調價建議,是對民意的重視,也是對公眾的負責。但是這樣的徵集建議,在多大程度上面能夠對公共政策形成影響,這里是需要打個問號的。有媒體就此做了調查稱,在這樣的徵集建議中,認為自己的建議對公共政策沒有影響的不在於少數。由於民選公權力獨斷專行的行事風格,很多時候,徵集民意往往變成「決定告知」,即俗話說的,「先上車后買票」、「推上馬再通報」,這使得徵集民意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一種擺設。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北京發改委此次徵求意見,沒有公布備選的調價方案,而是設置成為開放性的問題,美其名曰讓大家暢所欲言。要知道,公共政策不是學術探討,這個是要形成方案,開始踐行的。
在公共議題上面,重視所有人的聲音并不是滿足所有人的利益,只要做到在滿足大多數的時候,尊重一小部分就夠了,因為這樣共識才成為可能。官方既然是徵求意見,就需要拿出可以達成共識的方案讓大家可以選擇,要不,簡單疊加的贊同和否定樣本統計,這樣建議實質是沒有多大參考價值的。目前,北京地鐵,官方漲價的呼聲很高,多數公眾則認同不調,官方和社會各界需要在漲和不漲之間,拿出幾個可以選擇并可以達成共識的方案來進行討論,權衡利弊之后做最優選擇。為什麼在調價問題上面,官方和民間分裂如此嚴重,因為人民公僕不是民意代表,而是人民父母。官方和民間之間要想達成共識,最好就是增加足夠多的民意代表來參與決策,當可徵集的民意變成可決策的民意的時候,社會共識就達成了,這就不會有民意綁架,也不存強奸民意,而是「權為民多賦,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