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大近期一項調查顯示,資產前10%的富人中,小微企業家庭占了約四分之一,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數占了里邊的63.7%,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則只有0.2%。不僅學霸們創業人數明顯偏低,從創業成功比率來看,高學歷的碩博生能夠盈利的只有不足2成,而初中生們盈利比率卻超過了8成。這種落差被媒體解讀為學霸沒有學渣優秀,也印證了社會上的某些偏見——不需要多少知識也可以創業成功。記得在改革開放之初,社會上就流行一句話:搞導彈的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句話形象揭示了當時腦體倒挂,但是時光過去了近30年,為何學霸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這不得不審視中國現有的價值觀——有沒有錢。上周一位朋友說,發起來的人約九成是不守「規矩」的。換言之,守「規矩」的學霸不適宜這樣的競爭環境,成功率自然不及所謂的學渣。而且許多規矩不合時宜,需要冒險闖關,學渣更容易拿出勇氣去試,決定了他們能夠跑贏學霸。
激烈競爭須有勇有謀
但是靈童就觀察到當下的中國,僅憑勇氣就能獲得成功的時代正在悄然離去,因為競爭更激烈,不僅要有勇,更要有謀,甚至需要人無我有的獨門絕技。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加快,依靠知識、能力創富的自主創業者將會更多,越來越多的高學歷者也正在加入到創業致富的大軍。據靈童所知,改革開放以來,培養知名老闆最多的學府是中國大學中排名第一的北大,校辦企業中最牛的也是北大。最眼前的例子,就是深圳戰略新興產業兩位領軍人物,華大基因的王俊畢業於北京大學,而光啟的劉若鵬,則是從美國名校學成歸來,并帶回科研團隊,這兩位是名符其實的學霸。
如此來看,只要是真正的學霸,他們絕不會甘於平庸。放眼全球,對美國當代經濟帶來巨大影響的科技產業,無論是蘋果的喬布斯,還是微軟的蓋茨,抑或是戴爾、IBM的創業者,無不是出自於美國名校。知識改變命運不應被當下的中國拋弃,在日本上名校就有好工作,就更容易創業成功,從這一點來說,日本值得我們尊敬。擴招后的中國大學,由於不斷膨脹,發展過快,確實出現學霸有水分,成色不足,或者說跟不上時代的情况,但這并不能成為否定學霸的藉口。真正的學霸無需質疑,學習好,工作也不會差,創業當然更有想法,質疑學霸、譏諷學霸,是一個民族缺乏奮斗精神的表現。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學霸,我們沒有理由去譏諷學霸,把學霸當成自己的孩子,欣賞成功,寬容失敗,這是對學霸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對人才的尊重,也是對中國未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