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省躬草堂在出世與入世之間

2014-07-10
来源:香港商报

    低調行善120

    省躬草堂在出世與入世之間

    位於香港大埔地區的省躬草堂,72日剛剛度過了創堂兩個甲子的紀念日。從120年前在廣州設立,到80餘年前獲道教神仙廣成子乩示來港建堂,這家道堂始終堅持不加入任何團體、不接受外界捐獻的獨特作風,從而安然度過了百餘年來時局動盪的風雨侵襲,守護住博施濟眾、潜心修行的初心。近日,省躬草堂主席黃永賢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講述草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香港商報記者 杜潔菡

    博施不為名傳世

    省躬草堂主席黃永賢隨后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草堂創辦於清未甲午年間(1894),當年因廣州鼠疫流行,染病者眾,道教神仙廣成子大發慈悲,降鸞濟世,指示禳災機要及治病仙方。時任番禺縣令的杜友白為謝廣成子降真解疫情的恩澤,遂在縣署旁(今廣州德政北路)撥地設堂供奉,允許信徒用扶乩的方式求符求藥,給人治病。192611月,廣成子再降鸞賜示將有翻天事變,應速覓水陸相連的桃源之地,建立「省躬草堂廣成宮」。眾弟子於是買下香港大埔舊墟汀角路的一塊地,建成廣成宮。

    「『本堂向不受外間分文』的規定,便是沿自廣州祖堂。除了不受外捐之外,草堂也堅守不加入任何組織、不干預外事的師訓,惟以省躬行善,藉修外功為宗旨。」黃永賢說。然而,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背后,卻有一段長長的故事可講。眾所周知,百餘年前正是中國西學東漸最熾烈的時期,主流文化打擊傳統宗教的勢態愈演愈烈,令草堂備受壓力。故此,上述「兩不」原則實是於亂世中的一種自保之策,旨在尽量避免外界對內部修行事務的干擾。同時,草堂進一步強化其行善的使命,不僅將救濟網絡擴展到廣州城以外,甚至廣東省以外,更成立一個藥店,主動配合官方倡導的公共衛生體制。

    黃永賢說:「不論官員如何反感宗教團體,他們總也還是會歡迎一個慈善組織存在的。只有尽量降低來自外界的干擾,才能為草堂弟子的清修留足空間。那時,草堂也不收坤道弟子,同樣是為了免生是非,此項規定直到1969年之后才修訂。」

    扎根香港的80餘年間,草堂一直堅持以畫符治病、施藥為輔的行善傳統。1990年之后,又在汀角路上開設中西診所各一間,因收費特廉而深受坊眾歡迎。對於善業支出的經濟來源,黃永賢透露說,除歷代草堂弟子自願捐獻外,主要是依靠先輩置下的物業收租維持。

    不得不提的是,位於廣州城內的省躬草堂祖堂早在1953年便被取締解散了,其遺址在上世紀80年代拆除。記者采訪當日,恰有一位單壽均老人專程從廣州來港賀誕,原來,他的父親曾在廣州的祖堂邊上開設一個修鞋的小攤,與堂中弟子頗為熟稔,父親去世,幸得祖堂施棺助殮及接濟他與祖母的生活,但廣州的省躬草堂被取締后便失去了聯繫。直到改革開放后來港探親,偶然在大埔街頭看到了「省躬草堂」幾字,才續起這段舊緣。這樣的故事總是能穿透歷史的風雨,直指人心。

    道義傳承重在理念

    省躬草堂里還有多處乩文,如廣成宮后右側的如意廳牆上就懸挂著一幅廣成子的降筆,上書「人生五福壽為先,富貴功名也枉然」;另一幅是呂道人的乩筆,上書「鶴駕降鸞成面命,鵝書策世勵心修」,記錄著草堂以扶乩問事的歷史。遺憾的是,這項古典的道教儀式已隨著老乩手的辭世而停止了。黃永賢透露:「若能找到新乩手還會繼續傳承這項傳統儀式。只是,乩手需徹底清心寡欲,才能與神仙溝通,這樣至純至真的人在現世已是難覓。」

    至今,信眾想要成為省躬草堂的弟子仍然不是一件易事,除需由其他弟子引薦入道及歷經長時間的品行觀察之外,還要通過傳統的打杯儀式才能定奪,最初,需獲得十杯七勝才能成為弟子,現在雖變成七杯五勝,卻也絕非易事。黃永賢的兄長便是生長於道教世家,入道時間也很長,但通過所有這些考驗成為弟子,也足足用了10年的時間。

    由於入門不易,省躬草堂自1894年創設至今,門下弟子傳承16代也才不足420人。問及是否會擴招弟子以實現弘道使命的問題,黃永賢說:「弘道不在人數多寡,若門下弟子不能人人秉尊祖師『省察存誠,躬行實踐』的訓示,人多又有何益?未來,草堂還將堅定信念,常持廣成祖師的憐世之心,造福社群,使堂基永固。」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