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84岁音乐指挥大师马泽尔去世

2014-07-14
来源:东方早报

[7月13日半夜,84岁的指挥大师马泽尔在美国弗吉尼亚因肺炎并发症去世。马泽尔一生指挥150多个乐团演出了超过4000场次的歌剧及音乐会,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指挥家。马泽尔来中国演出了11次。 ]

马泽尔晚年热爱中国,常来上海演出。

近两年每一次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来中国,乐迷们都会对着大师挥完离场步履蹒跚的背影发出“看一次少一次”的感叹。而7月13日,就在小克莱伯逝世十周年的当天,离世界杯决赛还有几个小时的时候, 84岁的法国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在美国弗吉尼亚因肺炎并发症去世,从8岁登上指挥台的音乐神童到指挥全球150多个乐团演出5000多场音乐会和歌剧,马泽尔在他超过80年的音乐生涯中始终是一个传奇。

今年5月原定由马泽尔率领前来上海的波士顿交响音乐会在演出前夕传出换人消息,由迪图瓦救场接棒。而当时主办方给出的理由仅仅是“腿伤”。据为马泽尔提供医疗服务长达40年之久的慕尼黑保健医生称,“病情比早先预想的还要复杂。除非大师完全恢复,否则不能再有持续损伤和危险。”在全球陆续取消的音乐会中,都没有讯息透露马泽尔究竟得了什么病。慕尼黑爱乐乐团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的演出的新闻同样占据了西方媒体音乐版的重要位置。慕尼黑爱乐乐团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理查·施特劳斯的150周年诞辰令乐团摩拳擦掌准备大放异彩,但马泽尔却在最后一刻宣布因身体原因无法登台。今年6月12日,马泽尔正式宣布提前卸任慕尼黑爱乐音乐总监,他说这对自己是一次非常艰难的决定,但医生坚称对他负责的态度正如他对待音乐一样,鼓励他做出这一决定。这样看来,马泽尔的身体状况在之前不短的时间内都不算乐观。

而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这一年里,马泽尔曾经三度造访上海登台东方艺术中心。东艺的总经理林宏鸣曾说,“别看洛林·马泽尔这两年来得次数多,不太有新鲜感,但每次他带来的团都是好团,让人不得不心甘情愿捧他的场。”2013年4月与慕尼黑爱乐来沪时,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曾经问“老马”,一年来三次,不担心中国观众审美疲劳吗?“老马”俏皮地露出一副坏笑,说以后我还会来得更多,我已经计划了后面再带些激动人心的乐团来中国。

曾经一度,乐迷的确有那么一点“审美疲劳”,以至于今年迪图瓦顶替马泽尔执棒波士顿交响时,还有不少观众表示“比原来更期待了”。可是当老马真的再也不会来了,他在中国洒落的乐音、人气和记忆聚合成一股巨大的悲伤能量,正是因为听多了他的音乐,见多了他和诸多中国音乐家的合作,洛林·马泽尔成为了一位对于中国观众十分亲近的大师,在整个古典乐坛,他这个水准的大师中,如此有亲切感的,的确不多。“他是我心中完美的音乐偶像,我非常悲痛失去他。”马泽尔的好朋友、作曲家谭盾对澎湃记者说。

指挥神童的传奇音乐人生

马泽尔少年成名,堪称天才。

洛林·马泽尔出现在公众面前,最让人关心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话题,出道和退休。年逾八旬的他还能在指挥台上挥洒多久自然是人们的关注点,而他作为“音乐神童”的历史由于太过传奇,也始终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焦点。

5岁学习小提琴、7岁弹奏钢琴、8岁登上指挥台指挥爱达荷大学乐团演出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9岁在纽约万国博览会上指挥因特洛琴乐团演出了门德尔松的《第四交响曲》,12岁,他接连指挥了NBC交响、纽约爱乐、费城交响、旧金山交响等世界一流的音乐团体。马泽尔惊人的指挥才能曾震惊了美国音乐界。马泽尔并不谦虚“避讳”自己是个“天才”的事实,他回顾自己早期的音乐实践时说,每一个对音乐有天赋的孩子,都拥有这方面的直觉。当然,并不是真的懂,而是能够感受、猜测,掌握音乐需要表达的精神。但每个年轻的音乐家都会面临的危机,就是到了一定阶段需要转变。“小时候可以靠直觉,但长大之后,就要依靠思考,去掌控乐队、表达自己的思想。”

注重思考的马泽尔是指挥家里的“哲学家”,16岁进入大学的他没有学习和音乐相关的专业,而是选择了哲学、语言学、数学。他坦言这一阶段的跨领域学习对自己日后对音乐的理解帮助很大:数学的分析方法帮助他更全面理性地解析复杂的交响乐谱;哲学更是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以及从多个方面看待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日后马泽尔的指挥风格被评价为“不仅激情四射,而且富有深刻的哲理”的重要原因。至于语言学,马泽尔的语言天赋和他的音乐才华一样招人嫉妒,通晓多国语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及俄语)的他还是一位作家,闲暇时间会写作诗歌、歌剧和戏剧剧本。

而他天才的另一个优势,则是他超强的背谱能力,据说他有对生谱一读就能熟记的能力,小时候记了60本乐谱,成年之后也没有忘记。直到耄耋高龄,马泽尔都保持了每次登台都背谱指挥的惯例,哪怕是临时救场也同样成竹在胸,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和巨大的曲目容量令人称奇。

同为指挥家的中国音乐家谭盾告诉澎湃记者,“马泽尔是我最最崇拜的大师。他有非常惊人的记忆力,我跟他相交这么多年,我就从来没有看他看过乐谱指挥!”

马泽尔真正的职业生涯是以小提琴家的身份开始的,在成为正式的指挥之后,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小提琴专业,经常同时以两种身份出现在舞台上,边拉琴边指挥。“演奏小提琴和指挥乐队,其实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很偶尔有人能同时把这两件事都完成得很出色。”

在过去30多年的指挥生涯中,马泽尔指挥150多个乐团演出了超过4000场次的歌剧及音乐会。他的指挥动作直接干脆,音乐处理上经常奇峰突起,有极为强烈的对比,曲目之广泛也令人惊叹。作为一位录音艺术家,洛林·马泽尔录制了320张LP和CD。

马泽尔号称世界上最贵的指挥家。2002年,当他以200万美元年薪受聘于纽约爱乐乐团时,在业内外都引来了巨大争议:用足以养活一个乐团的钱去聘情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头,这对于亏损严重的乐团和日渐不景气的整个古典音乐圈都是一项沉重的经济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老指挥给纽约爱乐这支老乐团带来了新气象。马泽尔上任后,指挥了7首作品的世界首演。2003年,他甚至把乐团带到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成为第一支在这场高收视率颁奖礼上献演的交响乐团。

到了马泽尔即将卸任前夕,纽约爱乐乐团总监、指挥家祖宾·梅塔的弟弟扎林·梅塔给予他的评价,回击了各界在马泽尔当年上任时的质疑:“很值得。马泽尔在任的这些年,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他对纽约爱乐的贡献超过了这一切。”

除指挥外,作曲家、小提琴家、电视总监、艺术家、音乐行政管理官员、作家、录音专家等头衔傍身。马泽尔的多才多艺也令作曲家谭盾将其视为“偶像”,“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作曲家,他从作曲中探索出深刻的音乐道理,又从指挥中表达出特别感人的精神力量。”

“不服老”的大师晚年爱中国

2009年,马泽尔从纽约爱乐卸任,称自己退休后希望能多花时间重拾小提琴,还希望撰写回忆录。但显然他依然活跃在指挥台上。不过看过他指挥的人都说,“马泽尔老了。”

2008年2月20日,刚刚从香港飞抵上海的马泽尔,没有进行任何彩排,甚至连行李箱里的皮鞋都来不及拿出来换,就拿着指挥棒上了台,在当晚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的演出中显露疲态。次日音乐会的下半场,据当时观看演出的观众回忆,马泽尔面对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 时,这位“背谱指挥”的78岁老人似乎有些记不大清结构和段落,第一乐章开场手势不清,导致乐队出现些许混乱。所幸纽约爱乐足够成熟,在马泽尔“清醒”过来后,第二乐章才干净利落地力挽狂澜。

四年后的2012年,82岁的马泽尔再度来到上海,澎湃记者向他重提当年的“不在状态”的往事,并询问他是否感觉到年龄给指挥这门“体力活”带来负担。“老马”却不服气地笑称“2008年的我还太年轻”,而现在“成熟得刚刚好”。马泽尔说“我从来不觉得我现在面临什么体力上的问题,而且我觉得我是越活越有活力了”。甚至他向身边的英国爱乐乐团的经理打趣说,“我甚至觉得对于乐团的乐手很抱歉呢。我觉得我在排练的时候太有活力了以至于总是要求他们也演奏得很用力,每次都把他们逼到极致,真是太对不起他们了。”

不过事实上每一次马泽尔的亮相都令人揪心,虽然在指挥时他还能在每每激扬出做出“双脚离地”跳起的“老儿不宜”的动作,手势上的力度也有千钧之势,但在音乐的速度上,马泽尔近年来对音乐的演绎,都明显地慢了下来。而每次音乐会数次的返场谢幕,他蹒跚的步履和连连的大喘气都昭示着他说自己的体力没问题分明是“嘴硬”。

但无论体力如何,大师显然毫无退休之意。他曾多次表示,他近年来的工作重心将会放在中国。“中国古典音乐的听众近几年来成长得很快,古典音乐的市场也很繁荣,古典音乐未来在中国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从1986年马泽尔首次率领匹兹堡交响乐团来华,“老马”总共来了11趟中国。而自从2002年马泽尔指挥郎朗与纽约爱乐合作音乐会后,他对中国的青年音乐家便赞赏有佳。2008年,他代表纽约爱乐委约谭盾为郎朗写作钢琴协奏曲《火》,之后2012年携英国爱乐来沪时则与上海本土青年新秀小提琴家陈佳峰合作演绎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2013年他与慕尼黑爱乐的全球巡演,他选择的搭档是“90后”钢琴家张昊辰。

在伊丽莎白小提琴大赛获奖后,陈佳峰得到东方艺术中心的推荐,视频寄到了马泽尔手里。虽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但马泽尔在观看视频后欣然同意给这位年轻人机会。“在与马泽尔大师合作过程中,基本没有用言语对我提任何要求,更多的是通过眼神和肢体的传达。他是一位大前辈,一举一动都流露着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这对我非常有启发。在整个合作过程中都让我有极大的安全感,同时也让我去挑战。每一次对音乐的诠释都不是非常雷同。他自己也是小提琴家出身,在潜移默化中让我放开去诠释音乐。”陈佳峰向澎湃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而在上交尚未公布的新厅乐季中,赫然记着一笔“10月12日洛林·马泽尔与慕尼黑爱乐乐团与王健”的音乐会,王健在去年巴赫“大无”的音乐会中就表达了对这场音乐会的期待——与全球众多指挥大师有过合作的他还从未与马泽尔正面“交手”,而这,已经成为了永远的空白。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