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1807558件:故宫文物也许不止这么多

2014-07-16
来源:99艺术网

第五次藏品清理后形成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
第五次藏品清理后形成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

        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博物馆,经过7年努力,故宫博物院完成了建院历史上的第五次藏品清理,首次彻底摸清了家底:截至2010年12月底,有文物藏品总计1807558件,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织绣、雕刻工艺、其他工艺、文具、生活用具、钟表仪器、珍宝、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帝后玺册、铭刻、外国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献、古建藏品共25类,其中珍贵文物达1684490件。仅仅过去了3年多时间,面对这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在今年6月30日“平安故宫”月度媒体新闻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再次宣布: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部分之前未彻底整理的文物藏品进行系统清理,并开展登记著录、影像采集等工作。

【每一扇朱漆大门都带有历史符号】

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来源有三类,除国家调拨和社会捐赠外,更有清宫旧藏,这其中有很多与皇家相关。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稿基本包含了乾隆一生的诗文作品,既有御笔稿(朱笔),也有大臣誊写稿(墨笔),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考古价值,目前分别由书画部和图书馆管理。

“书画部所保管部分,时代自康熙六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四年。为尊重原状,基本按照原有的样式编号、包装保管,有208个文物号,222件/套文物,计28132张,之前的整理存在时间错乱、年份混杂、手稿和誊稿交叉等问题。书画部拟用3年时间,完成冠号、定名、制作卡片及影像采集工作。图书馆所管部分,以乾隆三十五年至嘉庆三年为主,约155部,虽已初步完成建账工作,但未具体到账,也无影像,文物普查工作拟统一移交书画部整理并保管。”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解释说。

此次,故宫博物院将深入开展对甲骨、乾隆御稿、明清尺牍、清代瓷片和窑址标本、旧存瓷器文物、石碑、文物箱柜架、旧有铺垫文物、清宫老照片、清宫老照片玻璃底片、古建文物资料、石刻构件、文保科技部原修复材料、古建筑附属文物以及部分不符合故宫博物院收藏范围的藏品共15大类文物藏品的清查整理,进一步摸清故宫博物院文物资源家底,丰富文物藏品类别,利于加强各类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文物藏品,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散落于各个院落,堆积于各个室内,保存条件十分不利”,故宫博物院院方意在通过此次文物普查清理,赋予它们文物分类号,明确应有的文物藏品身份,将其纳入日常保护之列。

单霁翔说,当年,雨果把巴黎圣母院比作是在几个世纪漫长时间里形成的一座大山,他说:“这个可敬的建筑的每一个面、每一块石头,不仅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也是科学史和技术史的一页。”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故宫,它的每一组院落、每一座宫殿建筑、每一扇朱漆大门、每一段石板桥梁、每一块青砖黄瓦、每一件宫廷陈设、每一幅梁枋彩画都带有历史符号。

在这次普查清理工作中,故宫博物院将在原有的“新”字号、“故”字号和“书”字号3种文物号的基础上,新设立“建”字号,来系统整理和保存这些与古建筑相关的文物藏品。再例如目前密集堆放在院内的近千件石碑,今后将首先进行放平、清洗、识读、建账、冠号等工作,并根据研究成果排列上架,让这些文物更有尊严地被保护起来。从前没有列入文物序列的物品通过整理建账成为文物,既方便管理又强化管理,为有效保护创造了条件。

【再难也要“让深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在紫禁城南部区域,会形成陈列展览的“金三角”区域,即以午门及东西雁翅楼、武英殿、文华殿为主体设博物馆展览群,大幅提升展示文物数量和展览水平,让观众获得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2015年将开放西部区域的慈宁宫、寿康宫等宫殿,从而使开放区域达到65%;在不久的将来,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大高玄殿,将会有很大的空间提供举办内容丰富的展览。与深入研究、科学保护,公开信息、资源共享这些文物普查的目的相比,与广大民众更为密切的还要算是丰富展览、服务公众了——“让深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随着文物普查清理的持续开展,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进行策展规划,并将不断开辟新的展厅,继续增加展示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单霁翔表示,通过文物藏品的普查清理,还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隐患或亟待修复的文物藏品,在对这些文物藏品开展科技保护中形成的新成果,包括所采用的新技术,都可以以展览的形式展示给公众,让公众了解、理解、支持文物保护事业,在公众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其实,这次藏品普查的难度不小。首先便是文物库房分散。据悉,本次清理的文物藏品除乾隆御稿、明清尺牍、甲骨等少数几个门类集中存放在地下文物库房外,其余均分散于故宫博物院内各处的地面库房之中,而类似石碑、石刻构件、文物箱柜架及各原状室内的旧有席、垫、褥等铺垫文物,更是散存于故宫博物院各处。在进行清理工作时,必须进行数量较大的文物搬迁和集中工作。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难点则是清理空间有限。故宫博物院正在全面推进“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项目的实施,加之古建筑修缮工程,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本次文物藏品普查清理有较大的空间需求,一方面普查清理工作本身需要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普查清理完成后的文物藏品需要库房进行保管,如原散置院内各处的文物箱柜架和石刻构件等,或需制作柜架,改善保管条件,再如29箱玻璃底片、28箱旧存瓷器文物、40余根象牙等,在制作柜架期间,也需一定的周转空间临时存放。

据了解,此次工作人员将采取边清理、边采集、边研究的工作模式,工作项目均具有较强的研究性,研究工作将与普查清理工作同步进行。例如乾隆御稿、明清尺牍、石碑项目,均涉及文字的识读和定名;清宫老照片项目,目前约有2/3的照片辨认不出具体的人、地点和景物,定名还很不规范,大量出现诸如《清末佚名摄一年轻女子半身像》《清末佚名摄四人合照》等,需要在查阅资料进行比对的同时,聘请院内外专家进行识读;再说甲骨项目,将进行文字释读和缀合工作(包括院藏甲骨自身缀合及与相关单位所藏甲骨进行缀合),对内容进行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系列丛书,并建立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检索系统,以便将学术成果提供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使用。因此,在充分发挥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的力量之外,有些项目还需要聘请社会专家力量共同开展,这也成为普查过程中的第三个难点。

此外,在藏品清理普查时还有着更为精细的内容要求,在文物登记、基本信息(包括影像)采集和资料留存等方面均高于7年藏品清理时“账物”核对的标准。还是乾隆御稿,之前基本按年份登记,按册冠号,未具体到每张,此次整理将具体到张,由于一页纸上可能有多首诗,也可能多页纸是一首诗,因此需要根据每一首诗的实际页数进行登记。除此之外,如甲骨清理还将进行摹字和拓片的工作,以尽可能多地留存相关研究资料。

故宫博物院回应关于文物藏品的一些误解

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基本为清朝文物?

这是一种概念上的误解,紫禁城虽然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但是其所收藏的文物藏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论时代,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论范围,囊括了古代中国各个地域的文明精华,包容了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艺术精粹;论类别,包括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论国别,包含了科技仪器、西洋钟表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的外国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全部都经历南迁?

目前,故宫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经历过南迁、其中一些南迁文物藏品运往台湾的历程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不少人以为当年故宫博物院的所有文物都实施了南迁,这也是个误解。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仍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此外,当时各个陈列室须维持正常开放与参观,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展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南迁文物的20余倍。

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都去了台湾?

据档案记载,迁运至台湾保存的故宫文物共计2972箱,占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总箱数13491箱的22%,包括瓷器907箱、玉器98箱、铜器61箱、雕漆36箱、珐琅66箱、书画91箱、图书1334箱、文献204箱。这些文物迁台后,台北“故宫博物院”先后进行了3次清点,数字增长较大,主要是204箱清宫档案,因计件方式的变化,由1954年的28920件增长为386862件。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有来自北京故宫的文物597556件,其中器物类44770件、书画类6807件、图书文献类545979件。此外,台北“故宫博物

院”还收藏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原古物陈列所的11865件文物。

参观故宫博物院看不到故宫文物藏品?

这种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目前紫禁城的开放面积为52%,共计展出清宫陈设及文物4306件。但是受限于参观条件,观众仅能从门口处观望,无法近距离端详,因此给观众造成到故宫博物院主要是看古建筑的印象。第二,在紫禁城对外开放区域内,常设专馆共展出各类文物1352件,专题展览共计展陈各类家具陈设及文物1517件。这些专馆及专题陈列布局较为分散,距离相隔甚远,多数观众仅能选择一两处专馆参观,或走马观花式地浏览,无法仔细观摩端详文物展品,给人们留下展陈文物藏品数量较少的印象。第三,漱芳斋及重华宫区域陈列各类家具陈设及文物601件,倦勤斋内陈列各类家具陈设及文物56件,中正殿陈列有佛经、佛像、佛塔、唐卡、祭法器等与佛教有关的文物150件,目前,这些建筑空间及陈列主要用于外事接待及学术研究,由于院落和室内空间狭小,未能对所有观众开放。第四,故宫博物院每年大约组织举办境外展览10余场、境内展览10余场,每个展览一般出展文物120件左右。但是目前仅个别海外展览能够做到出国前的预展和回国后的归国展,绝大部分经过长时间精心筹划的赴海外展览,大多无法为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提供观赏机会。

故宫博物院缺乏“镇馆之宝”?

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并且形成了结构严谨的文物脉络、体系,以供欣赏和研究,使得单件藏品不可孤立而存。因此,故宫博物院从不突出某一两件文物,“打造”所谓的“明星文物”、“镇馆之宝”。对故宫博物院来说,密不可分的整个文物藏品体系和紫禁城古建筑群体,都是故宫博物院视若生命的无价珍宝。某些博物馆挑选一两件藏品,全力“打造明星文物”,吸引观众眼球,以提升博物馆人气、促销文化产品,这对于博物馆和观众来说,实则是两败俱伤:一是博物馆的收藏状况往往趋于一枝独秀、以偏概全的局面,难以真实呈现博物馆收藏体系、体现博物馆整体价值,难以提供更多富有创造性的启迪,难以引起公众不断深入探究的兴趣,也难以唤起更广泛的关注、唤醒更深入的共鸣;二是观众过多关注“明星文物”,对其他非“明星文物”熟视无睹、忽略不计,就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元性,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既不能全面认识过去,又何谈把握今天和探索未来?因此,从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说,博物馆应该以沉静的历史眼光,以全面、客观、深刻、理性的严谨态度,构建品类丰富、价值多元的藏品展示体系,以不负博物馆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担当。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