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廠鎮,安徽大別山里的一個千年古鎮,也被稱為「高考鎮」。「萬人送考」「警車開道」讓毛坦廠霸氣側漏,聲震全國。其實作為皖西地區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中世紀城堡」,毛坦廠鎮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古鎮。
毛坦廠古鎮
毛坦廠鎮位於舒城、霍山、金安三縣區交界。毛坦廠鎮鎮名的由來,則有著一個故事。元朝末年,窮苦百姓的反抗此起彼伏,毛坦廠周邊的皇姑寨、響鑼寨、鸡鳴嶺、三尖寨和抱兒嶺等地,都成了農民起義軍的營地,毛坦廠一帶不僅成了義軍與元朝軍隊相互廝殺、角力的地方,也成了朱元璋與陳友諒這兩支義軍逐鹿天下的戰場。民間傳說鸡鳴嶺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交戰到此時,正好天亮,朱元璋怎麼也砍不下陳友諒的頭,朱元璋沒有辦法大喊一聲:我為人雄,你去做鬼雄,此時,陳友諒才跌下馬來死於該地。
正是這一時期,百姓離鄉背井,四處流離,加上瘟疫橫行,這一帶被稱為「茅灘場」,意思是這兒因土地被大量拋荒,成了人烟稀少、茅草叢生的荒涼之地。朱元璋是從馬背上奪得天下的,當政后對養馬一事,給予了很高的關注,積極推行「馬政」。他認為馬匹擁有量的多少,是國家富強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他大力倡導在全國各「水草豐茂之地」養馬。由於安徽是朱元璋的老家,他對安徽境內的養馬業便顯得尤其重視,據有關史料記載:「明在內地養馬計有十四監所,其中在安徽境內有五監三十三群。」「茅灘場」由於水草豐茂,逃難的百姓們紛紛從外地回來了,他們大量為朝廷喂養軍馬,以代稅糧,不久這一帶又漸漸繁榮了起來。現在,這兒有很多地名都與馬有關,像「白馬尖」「駐馬冲」「走馬崗」「飲馬塘」「上馬石」「馬嶺」「馬道子」「馬欄口」「馬柵寺」和「養馬冲」等等,都與那時候大量養馬有著極大的關聯,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養馬業是怎樣的發達。
明清老街
老街多為明清時期所建,呈東西走向。清一色的徽派古建築群至今保存完好,風格獨特,多為大馱小重梁閣樓,青磚灰瓦白牆,天井院,封火牆,石雕石刻栩栩如生,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雖經風雨剝蝕,仍構架堅實,保持著昔日的雄姿;錯落有致的鵝卵石步行街古韻濃郁。走近明清老街,在踏上青石板與鵝卵石鋪就的古老街道的那一刻,感覺自己在瞬間回到了歷史,回到了沒有紛爭的世外桃源。街道的兩側是鱗次櫛比的古商鋪,紅火漆刷制插合式門板,高高的門臉,可以想見當時老街的繁華,但現在,一切都成了歷史的記憶。如今,老街沒有了往日的繁華與喧鬧,卻多了一份寧靜與淳樸。
大紅的對聯,寫滿了老街人的才情與詩意,充滿了時代特色,同時也有對歷史的回憶。茶鋪、鐵匠鋪、小吃鋪、毛刷廠、火桶廠、紙傘廠、三三兩兩品茗對弈的老人,古老的謀生手段、悠镕的生活狀態,為老街增添了更多情趣與韻味。老街居民淳樸且很好客,可以近距離的與他們接觸并與他們交談,甚至可以走進他們的家里,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與狀態,以及手工業制造者的整個生產流程,毫無保留。
歷史的車輪留給了老街不同時期的痕跡,明清的,以及現代文明發展各階段的。如果不是間或有現代文明發展的烙印坐落其間的話,歲月的流失在老街簡直是不存在的。茶馬政策帶動了當時老街的經濟發展與繁華,而現代文明的發展卻為老街帶來了近乎完美的、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城鎮建設在老街以外,老街成了一道風景保留了下來,如今,老街成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街還是那條老街。
老街是一首流動的詩,時間的輪回,空間的轉換賦予它更多的文化內涵。厚重的歷史沉澱,古色古香的街道,安謐祥和的生活狀態,留給文人墨客太多的發揮想象的空間。今天,我們帶走的,是歲月的記憶,留下的,是對古鎮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