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0

董啟章給后代一個有文學的未來

2014-07-22
来源:香港商报

         

  第25屆香港書展「年度作家」的董啟章,在書展開幕當日,以《給后代一個有文學的未來》為題寫了一封致政務司長林月娥的公開信。這位一向低調的作家近期頻繁接受訪問及活動邀請,擔起一份推廣與培育之責,呼吁人們關注香港文學,以文字對抗匱乏,建造一個持久而具意義的精神世界。香港商報記者杜潔菡

  以文,記錄一重身份

  自2010年起,香港書展每年都會選出一位「年度作家」,并大力推廣其作品。

  第一位「年度作家」劉以鬯,是香港嚴肅文學的堅守者,更曾在上世紀80年代創辦和主編《香港文學》月刊,以「提高香港文學的水平,同時為了使各地華文作家有更多發表作品的園地」。第二位「年度作家」西西被稱為「香港的說夢人」,她的代表作《我城》以中學畢業生阿果的童稚眼光看彼時香港,

  一一記錄草根市民的生活百態、污染、難民潮等社會現實,開創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先河。第三位「年度作家」是也斯,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評論、文化研究等各個領域都有引人矚目的成就,他的身上同樣帶有港人本土印記。第四位「年度作家」陳冠中既是香港雜誌《號外》的創辦人之一,他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是《我們這一代香港人》,被香港文化名人梁文道赞為最好地解讀香港的一部作品。

  今年的「年度作家」董啟章,常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兼職教授「香港文學通識」課,其餘時間則專注寫作,被書評人稱為「是一位市場影響力不大,但在文學圈屢屢獲獎」的長篇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評價董啟章的代表作《天工開物狺栩栩如真》,「是一部構思絕佳的作品,以人物之間關系來構築一部家族史和香港史,恰如其分又匠心獨運地寫出了香港這座城市特有的歷史風貌」。

  沿著「香港本土」「純文學作家」這幾個關鍵詞,一小撮在商業時代仍堅持「手工生產」的「另類」被打撈出來,放在大眾面前。他們的年齡不同,作品風格也不同,但卻共同印證著一個「香港文學」概念的存在。

         

  用心,寫給將來的人看

  董啟章表示,成為「年度作家」既是極大的榮幸,更是從此多了一份責任、一個使命。所以,他肯一改往時常推卻訪問及活動邀請的作風,暫時走出書齋,不是為了宣傳自己,而是要呼吁人們關注香港文學,開始或者更深入地閱讀文學。

  通過一系列訪談和報道,「文學圈」外的人們才漸漸知道董啟章寫過哪些小說,得過什麼獎項,但這一切都不如梁文道說他「洋洋三十萬字的著作,一年版稅收入只有五萬元」「試過身上只剩一百元,跑去提款機,卻提不了錢,原來戶口只有五十多元」的境遇傳得廣而人們對此的反應,多半是「小說家的收入竟是這個水平」。

  董啟章坦承,在香港寫作嚴肅文學,環境并不理想,就算能出版作品,得到的回應也相當少,但這從來不是他考量的原因。他說:「雖然對大部分人來說,香港不太適合寫作,但是對於還在繼續寫作的作家來說,這也是香港文學的特質。幾乎所有在香港一直堅持寫作的作家,都沒有其他功利性的目標,只是為了文學而文學,所以這個狀態在表面看不是很好,但從另外一面看,它造成香港文學比較純粹的狀態,寫作的人真的是為了文學本身,而且一直都有人堅持下去。」

  堅持,是因為他深信長篇小說有時代價值。董啟章認為,「寫長篇小說其實近似歷史學家,一個小說家沒辦法走在時代前面,甚至沒辦法同步。在當下的紛亂時刻,沒人看得見真相,那是通過時間才慢慢流露出來的東西。所以一個作家應該尽量去發掘、去觀察然后寫作,作品完成亦不會即時帶來影響,像歷史,是寫給將來的人看的。在這個快速的時代,這種寫作看似無效,正是如此,作為一種相對或相反的觀念,我們更應該堅持。」「寫作為世界所塑造,但也反過來塑造世界。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這是我到現時為止,所能抱有的最大的寫下去的理由。」「雖然我們知道長篇小說已經成為一種不合時宜的文學形式,但是作為長篇小說家,我們必須和世代加諸我們身上的命運戰斗,就算我們知道,最終我們還是注定要失敗的。」

  執筆,創造健全的文學生態

  不論有或沒有「年度作家」這項頭銜,董啟章一直都自視有責任參與和優化香港文學的生態系統。這一周,許多港人和關注香港文學的人都聽到他在呼吁:「香港文學已經歷了接近一百年的歷史,是香港的時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結晶。香港文學的視野、感受性和語言藝術特徵,在華語文學中獨樹一幟。要保存和延續這得來不易的成果,我們需要有系統地去創造健全的文學生態。」

  他早就付諸行動了。2009年,董啟章與一群文學圈的朋友成立了「香港文學館倡議小組」,推進西九龍文化區香港文學館項目。奔走3年,這個項目到今年3月底才籌得微薄的經費而正式開幕,以樓上店形式展示文學書刊并定期舉行文化活動,促進文學教育和交流,培育文學社群。

  第25屆香港書展開幕當日,董啟章在報刊上發表了一封致政務司林月娥的信。其中寫道,我期待將來終於有一屆書展年度作家,毋須再回答「為何環境這麼惡劣還能寫下去」這樣的問題,并且在被問及「怎樣才可以像你一樣成為作家」的時候,能毫無猶豫地告訴面前的年輕人:「不用擔心!你尽管去寫吧!無論能不能成為作家,文學都會是你在這個地方活下去的理由之一。」為此,我懇請特區政府認真考慮成立香港文學館的建議。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