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营经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正面临以“城镇化、信息智能化和海洋经济”为主导的战略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经济群体能否把握机遇,实现快人一步、先人一步,其核心就是需要建立起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竞争机制。而恰恰是这样,也倒逼着民营经济由创业竞争向创新竞争的跨越。
正如有关学者所说,创新的前提是自由尤其是思想自由。当人们思想禁锢时,所谓创新就不可能出现。因此,我们要实现由创业竞争向创新竞争的跨越,首先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再一次“松绑”。
历史地看,创业竞争解决了民营企业由初创到发展初期乃至发展过程中的生存问题。当下的经济新常态,伴随着变革和创新的不断深化,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引领发展的前沿,就必须进一步确立民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民营企业加快实现向创新竞争的跨越。而创新竞争的内涵,则主要包括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内容。
战略创新,确立前瞻意识。
战略创新,就是要有超前、前瞻的企业战略规划和布局。民营经济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因素,在经历发展初期的积累后,大都已丧失后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对真正致力于打造百年基业、可持续发展的民营企业而言,其战略规划不会仅仅是两年、三年,而必定是面向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期。
诚然,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是产权明晰,动力强劲。但是,如果固执一端,就会转向另一面,即产权封闭、势单力薄。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民营企业趋利避害,开始进行资产重组、资源整合,有的联合组成股份公司,有的改制上市,这就是战略创新。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前瞻意识越来越重要,必须学会产权开放,愿意跟人合作,通过整合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
管理创新,夯实发展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民营经济的地位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民营企业作为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其管理创新是一个日久恒新的课题。管理创新不仅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民营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
现在,互联网经济风生水起。民营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良性互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相得益彰,都是创新竞争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考验着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智慧和魄力。
技术创新,奠定新一轮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永续的。源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愿望和动力很强。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束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着资金、成本、激励机制滞后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普遍陷入“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的困境之中。
许多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是“有动力,缺实力”,不得不给人家贴牌,真正能自主研发的则很少,缺乏定价权。所以,民营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通过制度变革,能配置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逐渐走上自主创新之路。另外,民营企业也不要把创新看得过于神秘,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来说,只要在某一点或某一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特长,并将此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创新。
我认为,民营企业一定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路径,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内开展技术创新并有所突破和建树。大多数成功民营企业的做法,主要包括聚焦专业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产业集聚开展合作创新等。以富通集团的技术创新为例,我们一直走在中国光通信技术创新的前沿,聚焦在专业的光纤预制棒领域内技术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十年磨一剑”,最终成为中国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光纤预制棒全合成技术的企业。
当然,面对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重大挑战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处于孕育期的重大机遇,民营企业要向创新竞争跨越,还需要从国家层面来制定和规划国家的创新战略,即站在国家层面上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创新,包括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真正形成全民创新的浓厚氛围。只要全社会确立和弘扬“创新至上”、“创新为荣”的价值观,那么广大民营企业一定能在创新竞争的伟大实践中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