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新疆任何一个巴扎(集市)出发向西,都能走过中亚,直抵欧洲。地处欧亚大陆地理中心的新疆,一直在中国的政经版图中占有一个特殊且重要的位置。
只是,历来治疆难。
除了地处边疆造成的经济文化落后,这里还交错着复杂的民族议题。
震惊世界的新疆“7·5”惨案发生的2009年,新疆的GDP总量只有4200亿元,不抵东部一座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从1999年的第十七位退居到2009年的第三十位,全国倒数第二。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张春贤入疆。随后屡屡刷新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显示,过去的四年多,是新疆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支撑新疆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
但这种增长面临严峻考验,既因为投资如何持续是个难题,也因为这里面临着欠发达的资源型省份转型发展中的几乎所有难题,更因为边疆、民族、宗教问题始终纠葛,而且暴力恐怖事件压力巨大。
2014年至今,连续发生了四起为公众所熟知的、在新疆或由新疆籍暴徒制造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立竿见影的,上半年的新疆旅游业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旅游业如何渡过难关?新疆经济如何在暴恐阴影中顽强找到持续增长的支点?
南方周末记者在2014年7、8月之交,第七次来到新疆,用18天的时间走访各方,试图寻找答案。是为本期专题“新疆这五年”。
“真感谢你们在这个时候,能来新疆旅游。”
2014年8月1日晚,在乌鲁木齐的一个私人聚会上,年轻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工作人员毕成,握着北京55中教师张一帅的手,有些激动地说。这一天,张带着孩子,刚刚从北京抵达乌鲁木齐,开始他们的新疆之旅。
毕成的感慨,并非完全夸张。
2014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马睿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上半年,新疆旅游业在20年来首次出现了上半年负增长”。从业已12年的新疆“金牌导游”钟良友,则认为今年的形势“堪比2009年的‘7·5’”。
2010年以来,新疆旅游业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游客增长幅度连续三年超过20%。这让新疆旅游业在全区GDP中的占比,从2010年5.6%提高到2012年的7.68%。
然而,形势骤变——2013年,增速放缓至7%左右,2014年上半年则直接变成了负数。
“随时过来都有房”
2014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海外游客62万人次,下降0.82%;国内游客2013万人次,下降6.9%。
7月28日,南方周末记者入住乌鲁木齐市中心一家连锁酒店。酒店的管理员说,往年的这个季节,乌鲁木齐是“一房难求”,而今年“外地游客少了很多,下降了有六七成吧,基本随时过来都有房”。
减少六成这个数字,包括钟良友在内的数位新疆导游都基本认同。
中青旅新疆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郑穗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还在保持增长,“但游客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增长的主要是新疆人出境游;外地游客到新疆来的‘地接’这一块,我们下降了46%,这也导致了我们整体的毛利率在下降。”郑穗所在的中青旅,长期以来占据了新疆旅游市场最大的份额。
国内游客的下降甚于国外游客。新疆旅游局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14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海外游客62万人次,下降0.82%;国内游客2013万人次,下降6.9%,是“20年来(上半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7月新疆旅游的统计数据,目前只公布了接待海外游客部分,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66%。但也有情况好转的个案,新疆旅游最著名的景区之一“喀纳斯”,7月份接待了10万余人,同比增加了8.6%;这已经大大超出了管委会对外营销办公室负责人雷东翔的预想,因为该景区6月份的游客数,足足同比下降了44.8%。
“立竿见影”
每次暴恐事件发生后,临时取消行程的旅游团,不在少数。
“本来7月份游客情况略有好转;结果‘啪’,‘7·28莎车事件’一来,8月的游客数又往下掉了。”导游钟良友说。
喀纳斯景区统计的游客数,支持了他的这一描述:7月份本来已经从下降转为同比上涨;但8月上半月,再次同比下降14.7%,其半月接待游客总人数为7.7万余人。
7月28日,在距离乌鲁木齐约1400公里的喀什地区莎车县,发生了严重的暴恐事件,至少有37位无辜人士罹难,13人受伤。
这是今年以来,为公众所熟知的、在新疆或由新疆籍暴徒制造的第4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多次发生的暴恐事件,使得很多新疆之外的客人,对到新疆旅游是否安全,产生疑虑;然后,暴恐事件还引发了各种社会传谣,在国内外市场弥漫,负面影响很大,一时难于平息。”新疆旅游局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马睿对南方周末记者如此解释。
不过,他强调,“可以肯定的是,这几年来,没有任何一起暴恐事件是针对游客的;也没有一起暴恐事件,发生在旅游景区。我们对保障游客的安全,一直有足够的信心。”
暴恐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用“立竿见影”来形容。
包括钟良友在内的多位导游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次暴恐事件发生后,临时取消行程的旅游团,不在少数。
即使是比较“胆大”、“独立”的“背包客”们,也有相当部分改变了计划。
位于喀什市区中心艾提尕尔清真寺北门外的帕米尔青年旅社,是一家以接待海内外“背包客”为主的宾馆。其管理者梁猛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今年夏天,拥有六十多张床位的帕米尔青年旅社,“只住了十几二十人”,往年能住到五十来个人。
8月4日,南方周末记者乘坐飞机从乌鲁木齐前往喀什,可搭载147位乘客的航班上,只坐了40来人。
2014年8月14日早8时许,新疆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喀纳斯景区的门口,游客比往年锐减。 (南方周末记者李微敖/图)
转行还是咬牙
“今年上半年首府旅游业受‘4·30’、‘5·22’暴力恐怖事件影响增速放缓,各大旅游企业经营情况急转直下,旅行社从业人员流失情况严重。”
公费赴新疆旅游的数量也在下滑。
2012年12月,中央开始实施厉行节约等“八项规定”,此后新疆的旅游也随之发生了微妙变化。
往年,喀纳斯所属的阿勒泰地区地委外宣办主任,一年要陪客人去喀纳斯十几次,去年他去了五次,而今年到7月底,他还一次没去过。
“我现在带的团,基本是以散客为主,很少有整团队的。以往带的团,有大约60%是公费出游的团,包括政府部门的,也有企业奖励员工旅行的;现在,这种团基本很少很少了。”钟良友说这话的第二天,带着一个由散客组成的8人旅游团,从乌鲁木齐出发,开始天池-吐鲁番-喀纳斯的旅程。“以我的资历,往年接团,至少也要20人以上的,今年能接到就不错了。”
即使是“金牌导游”,钟良友的收入也锐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刚接的这个全程7天的旅游团,团费“每个人是3000多块,往年至少要7000元以上”。
钟的很多同行离开了这个行当,“有的转行去做了房产中介;有的到其他公司做市场销售;有自己开网店的,还有就到超市里当收银员。”
新疆注册的导游约有1.2万人,其中活跃的目前在5000人左右。
郑穗也向南方周末记者坦陈,在中青旅新疆公司里,也有几位员工因为今年新疆旅游行业的不景气而离职转行,“与其他一些旅行社不同,我们每个月是要给导游发固定工资的”。
乌鲁木齐市旅游局在今年7月14日的一个报告里提到,“今年上半年首府旅游业受‘4·30’、‘5·22’暴力恐怖事件影响增速放缓,各大旅游企业经营情况急转直下,旅行社从业人员流失情况严重。”为此,该市旅游局“积极协调并经有关部门同意,为我市市属旅游企业申请减免税3个月”。
新疆旅游局则采取了航空补贴、组团游客补贴等方式,以“共度时艰”。
“对于我们这种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来说,再困难的日子,咬咬牙也能过去。有些中小旅行社的日子,就比较难过了。旅游业带动了相当多的就业人口,政策的扶持,可以来得更实在一些。”郑穗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在税收减免、联合参展,以及暂时返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
导游们的自救
“也许疆外游客的心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从容和理性。”
导游们,除了一部分转行之外,另一部分则发起了“自救”。
8月18日,新疆最知名的公众微信号——天山网所办的“最后一公里”报道:25岁的维吾尔族导游,阿不都赛买提·艾海提,向海内外游客发出,“我们一起去新疆吧”和“我在新疆等你”的邀约。
阿不都赛买提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必须做点什么,让更多人了解新疆,让所有内地的朋友知道,新疆很安全!”
天山网副总编唐毅说,至8月26日,阿不都赛买提的倡议得到了海内外三百余位导游以及部分游客的支持与响应,“网上的舆论反响很不错”。
在号召和邀约之外,导游钟良友也对南方周末记者细数了今年到新疆旅游的“四大优势”:导游更加优秀——“这个时候能接到团的,都是比较优秀的导游”;景区游客相对较少,观赏更加舒畅;出行、住宿更加舒服、宽敞——往年一辆大巴塞得满满的,景区的住宿也是一铺难求,今年都要宽裕不少;还有就是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马睿及他的同事、新疆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张春明,则从更宏观的角度,表示对未来新疆旅游业的乐观,“今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提出‘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集散中心’的战略部署,从中央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到对口援疆省市,都有多项措施,来支持、推动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他们还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新疆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有足够强的“票房号召力”,“现在有8个5A级景区,到2015年达到10家,2020年要达到20家,这是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对于新疆这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保守的数字。”
不过,部分受访的旅行业从业者,对未来的预期,仍然较为谨慎,“(旅游形势)是变好,还是变坏,这还是要看(稳定)局势的发展。不过,也许疆外游客们的心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趋于从容和理性。”
(应受访者要求,毕成和钟良友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