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90岁穆加贝访华:“空手而归”了?

2014-09-05
来源:南方周末

 

  2014年8月26日,北京,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访华,会晤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穆加贝对中国展开为期五天的访问。 (CFP/图)

  作者:吴梦启

  原标题:90岁穆加贝访华:“空手而归”了?

  中国和津巴布韦之间经济上的互补性是任何洲外经济体所无法替代的,这就决定了津巴布韦和中国之间的良好经贸关系会一直发展下去,不论是在穆加贝时代,以及因其高龄而可能降临的后穆加贝时代。

  2009年,在南非一所大学工作的中国学者刘歆颖曾经赠送给南方周末记者一张津巴布韦钞票。这张编号为AA0616281的钞票上面有一个阿拉伯数字“1”,后面跟了16个零,即面值为100万亿津巴布韦元。“可能价值人民币几分钱。”刘歆颖告诉记者。他随后补充说:“这张钞票现在是个纪念品了。”

  2014年8月初,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上,上世纪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是未能获得邀请参加的三个非洲重要国家领导人之一。因此,当月底穆加贝以90岁高龄,第十三次访问北京的时候,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舆论普遍认为:此事不仅牵涉到中国和美国的非洲政策及其异同,也牵涉到穆加贝本人极具争议的治国方针和路线,以及人们因其高龄而产生的对“后穆加贝时期”的猜测。

  没有货币的国家:成败皆西方

  独立后的津巴布韦一度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西方国家的背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乱开药方,导致津巴布韦经济的大伤元气和政局动荡,并与西方敌对。

  2008年,津巴布韦开始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美国智库加图研究所的报告,当年的11月,津巴布韦的通胀率高达百分之796亿。2009年2月,津巴布韦政府已经完全放弃了对这个加图研究所认定的“史上第二严重通货膨胀”(仅次于1946年的匈牙利通胀)所进行的任何干预,完全放弃了津巴布韦元,允许各种货币,从美元、英镑、人民币到南非兰特,甚至是博茨瓦纳普拉在本国自由流通。直至今日,津巴布韦仍旧没有自己的货币。

  这场超级通货膨胀只是穆加贝政治生涯当中所经历的许多场风暴之一,并没有根本性地撼动他的政权。穆加贝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这样的经验甚至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中叶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在那场运动当中,穆加贝是与坦桑尼亚的尼雷尔以及加纳的恩克鲁玛比肩的民族英雄,曾经被殖民政府关押长达十年之久。1980年津巴布韦获得独立,穆加贝出任政府总理。1987年穆加贝当选津巴布韦总统,他的公平优先的经济政策一度在1990年代推动了津巴布韦的经济社会发展,年均GDP增长率大约为4.5%左右。

  当然,津巴布韦在1980年代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跟西方国家保持了相对友好的关系。“事实上津巴布韦独立之初,几乎所有西方观察家都认为,穆加贝比别的非洲独立领袖更民主,至少是普选上台并容忍了多党制。”曾经在非洲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加拿大《先枫新闻》副总编辑陶短房告诉南方周末。即使是在对自己从前的战友恩科莫问题上穆加贝曾经制造过严重的人权问题,在同性恋问题上也持有极端保守观点,“……英国照样对他大唱赞歌,授予荣誉学位和爵士爵位。”陶短房说。

  事情在19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突然改变。1997年,英国托尼·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上台之后,单方面地宣布不承认津巴布韦独立之前与英国签订的《兰卡斯特宫协议》。这个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英国政府向津巴布韦提供4400万英镑,以换取津巴布韦不进行激进土地改革的承诺。根据英国《卫报》的说法,在1979年,大约占津巴布韦5%人口的白人地主拥有津巴布韦70%最好的耕地。《兰卡斯特宫协议》确保了这一现状在后来的20年当中未出现大的改变。

  土地过于集中带来了尖锐的种族冲突。“从财政上,穆加贝无法一面维持白人农场格局,一面确保黑人贫民的温饱;从政治上……他认为英国方面毁约在先,自己再无义务继续遵守,199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逼迫津巴布韦搞‘紧缩’和自由经济,又让津巴布韦大伤元气,如果不搞土改,他很可能被自己昔日的老兵赶下台。”陶短房说。

  2000年,穆加贝发动了激进的土地改革运动,大量白人农场主在暴力威胁下失去土地离开津巴布韦。西方与穆加贝的关系迅速恶化,并发动了对津巴布韦的全面制裁。穆加贝也就从英国的“爵士”逐渐变成了大众媒体当中的另外一类形象。“穆加贝被(西方)认为是个邪恶人物。除非他死掉了,否则会一直赖着不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副总裁彼得·赫福德对南方周末记者形容西方媒体眼中的穆加贝。

  2008年到2009年的极端通货膨胀以及制裁引发了津巴布韦内部政局动荡,失业率一度高达80%以上。以茨万吉拉伊为首的争取民主变革运动等反对派发动了大规模抗议。2008年极具争议的总统大选当中,茨万吉拉伊所获得的选票可能超过穆加贝。由于选举本身缺乏有效监督和透明度,穆加贝才勉强连任成功。这一形势迫使穆加贝在2009年不得不进行分权,茨万吉拉伊本人出任津巴布韦总理至2014年4月被解职。2013年7月31日,穆加贝在有争议的大选当中再度连任总统。如果顺利完成本届任期,穆加贝届时将达到95岁的高龄。

  在津巴布韦国内,认为穆加贝执政问题多多的人大有人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三名在南非工作和学习的津巴布韦学者,其中有两人用“腐败”这个词语形容津巴布韦国内的政治环境。当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津巴布韦学者说,即便在今天进行选举,反对派也不会上台,因为有太多的选举舞弊问题。而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津巴布韦学者则说:“茨万吉拉伊和他的政党背叛了我们,他们出局了。”

  中国拯救当地经济

  中国和津巴布韦双方经济的互补,使津巴布韦可以在受到西方严密制裁时仍然实现了经济上的复苏和平稳发展。上月底穆加贝对于中国的访问,带有显而易见的巩固经济纽带的意图。

  “中国现在是津巴布韦唯一的希望。”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津巴布韦学者说。这三个属于津巴布韦知识分子阶层的人均表示,如果没有中国提供资金和市场,津巴布韦就不可能获得经济上的复苏。“所有的行业都崩溃了。中国过来收购了许多公司。像中国的中钢集团这样的公司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其中一个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说道。

  在2009年放弃本国货币之后,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结束,经济随后获得了恢复。英国《卫报》在2013年总统大选结束第二天写道:“(津巴布韦)酒店变得更加忙碌。司机们给自己的汽车重新灌满了汽油。大宗商品的销售上升了。津巴布韦经济在去年一年的增长超过了英国人预测的三年增长量……经济重归稳定。”

  陶短房把津巴布韦经济的恢复归功于津巴布韦的丰富矿产和中国对其提供的大量资金:“津巴布韦拥有丰富的铂(储量居世界第二)、金、金刚砂、铬、煤炭等资源,和品质优异的津巴布韦白肋烟,这些都是处于经济高速成长和迅速转型期的中国所需要的,而已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又恰能提供津巴布韦和穆加贝所急需的东西:贷款、购货款和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因此,在2011年3月,中国和津巴布韦签署双边贷款协议,向后者提供低息贷款近7亿美元,系津巴布韦建国后最大一笔贷款。这样,“解决了开发的两大难题——资金和基础设施欠债,而资源和市场恰是津巴布韦和中国可以互补的,这就让津巴布韦逐渐恢复了元气。”陶短房说。

  中国和津巴布韦双方经济的互补,使津巴布韦可以在受到西方严密制裁之下仍旧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有了经济保证,加上穆加贝作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英雄在非洲联盟当中拥有的广泛人脉,2013年他获得连任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上月底穆加贝对于中国的访问,带有显而易见的巩固经济纽带的意图。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三名津巴布韦学者中有两人对南方周末记者称:“穆加贝访华的意图是加强跟中国的关系。”另外一位则称:穆加贝无法从西方获得资金,因此向中国寻找投资。

  后穆加贝时代:中津经贸仍然看好

  西方所认为的穆加贝访华“空手而归”的观点,其潜在逻辑是认定中国对“后穆加贝时代”开始进行布局。

  本次穆加贝访华,获得了中国领导人的最高接待礼节。但是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穆加贝访华并没有完全成功,如《金融时报》所说的那样,穆加贝在未能获得中国“无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回国。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副总裁彼得·赫福德则说:“看起来穆加贝最多只获得了有限的投资……中国政府在考虑到穆加贝本人的国际名声之后,与之打交道变得十分谨慎。”

  从某种意义而言,西方所认为的穆加贝访华“空手而归”的这类观点,其潜在逻辑是认定中国对“后穆加贝时代”开始进行布局。但是以中津两国之间的紧密的经贸关系而言,这种猜测并不准确。陶短房认为,这种看法只是西方对穆加贝访华的误读。这种误读在从前《金融时报》预测中国会向津巴布韦提供贷款资金的时候也曾经出现过。无论如何,“中津之间经济上的互补性是任何洲外经济体所无法替代的,”他说。这就决定了津巴布韦和中国之间的良好经贸关系会一直发展下去,不论是在穆加贝时代,以及因其高龄而可能降临的后穆加贝时代。

  对于这种对津巴布韦未来的预测,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津巴布韦学者大体的反应是正面的,但是仍旧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他们基本肯定津巴布韦的农业和矿业将继续稳定发展。“津巴布韦将会重新成为非洲的面包篮。”其中一人说。但是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仍旧无法完全把握。津巴布韦国家脱身于一个部族社会。茨万吉拉伊的反对党代表着津巴布韦少数部族,人口因素将使其无法赢得足够的选票。问题的关键在于穆加贝本人是否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有一位津巴布韦学者对南方周末说:“穆加贝现在没有继承人。这有可能引发执政党的内部混乱。”另外一位则认为,辛巴·马考尼可能会从穆加贝手中接过权力。

  马可尼曾经在穆加贝政府当中出任政府部长。2008年总统大选当中获得8.3%的选票,位列第三。在第二轮投票当中他支持茨万吉拉伊。不过,“不论谁上台,和中国关系不会发生太大变化。”陶短房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