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报道,美国东部时间9月21日22时25分(北京时间22日10时25分),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经过10个月的漫长航行,成功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
“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项目的花费超过6.7亿美元,旨在调查火星的上层大气,帮助了解火星大气层的气体逃逸对火星气候与环境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这也是美国发射的首个专门执行这一使命的探测器。科学家认为,远古火星曾拥有浓厚的大气层,且表面存在大量液态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星大气层中的大部分气体逃逸到太空中,表面的液态水也逐渐消失,火星从可能适合微生物生存的行星,最终变成了今天寒冷而荒凉的沙漠世界。
火星探测大事记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虽然它在飞离地球一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下落不明,但这次发射被视为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
1964年11月28日:美国“水手4号”开始8个月的火星之旅,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
1971年5月31日:美国“水手9号”升空,成为第一个火星轨道飞行器。它首次拍摄到火星全貌。
1996年12月4日: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携带“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科学家根据发回的图片信息判定,火星曾经温暖和潮湿。
1998年7月3日:日本发射“希望”号探测器,但最终未能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2001年4月7日: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标志着美国火星探测计划重新启动。2002年,“奥德赛”发现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层中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但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争议。
2003年6月10日:携带“勇气”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2004年1月3日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
2007年2月25日: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靠近火星飞行,顺利完成利用火星引力调整飞行速度和轨道的任务。
2007年8月4日:美国发射“凤凰号”探测器,它在火星北极区域登陆后收集了冰样,而且还发现火星表面土壤的化学成分与海水非常类似。11月10日后“凤凰号”与地面失去联系。
2011年11月8日,中国“萤火1号”探测器与俄罗斯探测器搭载俄罗斯火箭一起发射升空。11月9日,俄方宣布火箭变轨失败,没能飞出地球轨道。
2011年11月26日,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了“好奇”号火星车。2012年8月6日成功在火星表面完成软着陆。
2013年11月5日,印度向火星发射了一枚名为“曼加里安”的探测器,希望能探测到火星大气中甲烷存在的痕迹。
2013年11月18日,美国向火星成功发射了“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旨在探究火星大气层气体逃逸对火星气候与环境演变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