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3

千年蕩口 深閨古鎮拂塵重見

2014-10-13
来源:香港商报

清澈河水倒映两岸枕河古民居

  無錫蕩口有一個千年古鎮,家家枕水而居,戶戶開門見水,如從古畫里走出的村莊。蕩口古名丁村,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里,因位於鵝湖西蕩口而得名,現在是無錫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它就坐落在烟波浩渺的無錫小湖——鵝肫蕩畔。其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的水鄉景致和周莊、烏鎮等其他江南名鎮相比可說是不遑多讓,各擅勝場。蕩口,曾經的商埠重鎮,這里人才輩出,走出了華蘅芳、錢穆等眾多名人。如今的蕩口容顏煥發,雄心勃勃地進軍古鎮旅游市場。香港商報記者杜林 戎子吟

  八千河蕩古鎮擁護

  蕩口古鎮位於無錫東南鵝湖鎮境內,西鄰鴻山越國貴族墓群和泰伯墓,東與蘇州、常熟接壤。據錢穆先生所記:「鵝湖東西廣五里,南北長十里。」鵝湖經年累月不斷地冲刷,又吸納周圍的百川眾水,如宛山蕩、南青蕩、蘇舍蕩及伯瀆諸水,釀成至今的八千畝水域,所謂「八千河蕩匯巨浸」,自古以來就是無錫東南地區的水上交通要道。

        蕩口古鎮歷史遺存眾多,從明代初期華氏遷居蕩口后,華氏一族始終在此生息繁衍,漸成大族。明中期以后,華氏家族中進士及第。居官者很多,蕩口一地的高門巨宅分分矗立起來。《泰伯梅里誌》記載:「四百年來,高門巨閥,鱗次櫛比,皆華姓也。」

        明清兩代,蕩口地區擁有的大量風格獨特的建築,至今遺存歷落,散見於鎮區內北倉河兩岸。蕩口鎮是無錫地區最具完整水鄉風貌的古鎮。

  義莊善舉歷代豐碑

  義莊是中國古代家族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蕩口的華氏義莊可追溯到明永樂八年華仲諄設立的「義倉」。據《華氏宗譜》記載,華仲諄勤於務農致富后,建橋築堤,減租惠佃,廣行善舉,「又割上田數百畝置義倉振荒」。明嘉靖二十四年,翰林太史華察召集族中長輩和富裕人家商議,首倡設立義田,以解決族內貧困人家的生活救助和子弟求學難題,「凡本族每一百畝捐出三畝至五畝,自家兄弟帶頭捐田三百畝」。華察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蕩口華氏一舉募集農田二千四百畝,順利地建起了蕩口的首個義田。同一時期,華察的族弟華雲辭官還鄉后,憑藉父親經商致富的基礎,捐田一千多畝,在無錫南門外建立了義莊。

        華察創設的義田與華雲創設的義莊相映生輝,為周邊鄉鎮宗族所效仿,使得義莊義田的創設在無錫東部地區漸成氣候。至清末,華氏義莊義田總數逾七千畝,接近蕩口華氏擁有總耕地數的十分之一。

  鍾靈俊秀人才輩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蕩口古鎮從古至今名人輩出,《唐伯虎點秋香》里的華太師就是蕩口華氏族人,原名華察,是翰林院的太史。華察晚年從京城辭官歸隱田園,回到先祖所居之處蕩口。華氏歷史上一共出過37名進士,其中包括明代首創銅活字印刷的華燧,近代科學家華蘅芳。此外,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曲譜的編寫者華秋平,《歌唱祖國》詞曲作者王莘及著名漫畫家華君武都是蕩口人。此外,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和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教育家錢偉長也都是在蕩口度過了他們的青少年時期,錢穆自7歲起便居住在蕩口,經歷幼年失怙的劫難,后得到蕩口義莊的照顧優恤,方得以就讀常州府中學,為日后走上學術之路鋪就前路;錢偉長則是在4歲時隨家人寓居蕩口,并在此地完成了啟蒙教育,上世紀70年代末至2007年,他曾14次回家鄉蕩口,并為母校蕩口中心小學撰寫了校歌歌詞。

  10億改造古建新貌

  如今的蕩口古鎮,已成為江南古鎮的典型代表。走進古鎮,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悠悠的江南水鄉風光,精緻古樸的小橋,枕河而築的老宅民居,無處不吸引著游客的腳步。記者從蕩口古鎮管委會了解到,蕩口古鎮歷經6年修繕,無錫市錫山區政府投入近10億建設資金,將蕩口古鎮打造成具有江南水鄉風情的歷史文化街區。據了解,蕩口古鎮一共修繕了7萬平米的古建築,在修繕的同時保持了古代深宅大院的格局。走在這些古建築里,感受不到城市的嘈雜,在夜幕降臨時,游客還可以欣賞古鎮美麗的夜景。蕩口古鎮已然成為江南水鄉旅游的重要一站。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