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人意识里,世界大战是他们的战争,与中国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近日《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的出版将中国与二战的关系展示在西方世界面前,引发之热议堪比当年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英国人拉纳·米特耗时十年辗转多国埋头解密档案进行研究,只为告诉英美等国读者,二战期间有过一个盟友,从一开始就不为他们国民所熟知,后来这段并肩作战的历史干脆就被遗忘了。这个盟友就是中国。米特表示,对西方人来说,二战中的中国是一个没有被讲述的伟大故事。的确,读了该书,才明白为何欧洲人看中日之争就像小孩子之间打架,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
在今年纪念一战爆发100年之际,欧洲有识之士反思一战及二战,视野超越了欧洲,关注到了原来被称为远东的中国在二战中开辟太平洋战场的伟大历史意义,其背后所昭示的意义非常之大:欧洲人开始重新发现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发现自己,发现中国。
最近一年来的中欧热络表明,欧洲的第二次中国机遇正在开启。
欧洲的第一次机遇发生在启蒙运动期间。18世纪,一股中国热席卷整个欧洲。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感慨“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斗转星移,三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带给欧洲以第二次中国机遇,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世界文明中心。
历史上,亚欧大陆一直是世界文明中心,至少在埃及文明衰落之后如此。东西方两大文明经过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直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切断丝绸之路,欧洲才被迫走向海洋,而欧洲走向海洋也得益于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欧洲走向海洋,以殖民化方式开启全球化,丝绸之路衰落,东方文明走向封闭保守,进入所谓的近代西方中心世界。直至美国崛起,西方中心从欧洲转到美国,欧洲衰落,历经欧洲一体化而无法根本上挽回颓势。
如今,欧洲迎来了重返世界中心地位的历史性机遇,这就是欧亚大陆的复兴。欧盟的互联互通与中国的“一路一带”对接,以政策、贸易、交通、货币、民心这“五通”对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这中欧“四大伙伴”关系,让欧亚大陆回归世界文明中心。这就是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之所以引人注目的原因。
欧盟也提出欧洲新丝绸之路计划,目标是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自贸区,让伙伴国不必“在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之间做出选择”,这为中欧洲际合作提供对接的可能。
就这样,欧洲重新在发现中国,发现世界。超越西方,发现世界,开启了欧洲的第二次中国机遇。米特教授表示,21世纪初的中国已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地位,并想要说服世界它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提醒大家,中国与其他进步国家曾在二战时,并肩对抗法西斯主义。如果我们希望了解中国在今天全球社会的角色,就必须提醒自己,这个国家在20世纪30、40年代所进行的悲剧的、巨大的斗争,不仅是为它本身的国族尊严和生存而战,也是为了全体盟国、不分西方及东方的胜利,迎战历史上最黑暗的势力。
欧洲人发现中国在二战中的盟友角色,这是重新认识中国的身份及其国际贡献的良好开端。中国人也在重新发掘欧洲的价值,并藉此重新认识西方,走出近代以来中西、体用的思维定势。可以预期,中欧再次相互发现对方,发现世界,是东西方大融合的前奏。(作者王义桅是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