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李克强第一次以总理的身份访问俄罗斯,总理的首访自然格外受到国际媒体的格外关注,也是因为在俄欧之间制裁与相互制裁的背景中俄之家每一次互动都会受到关注,更何况李克强总理的访问之行穿插于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先后访问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的三个大国。从国际问题案例分析的角度,在对两个大国和大国集团对抗期间另一个大国的领导人穿插访问也是值得关注。
2014年3月的乌克兰政治危机在当时来看只不过是看做俄罗斯和欧洲这两个地缘政治版块的碰撞,而这种碰撞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从未中断且周期性上演。但是回到现在来看,乌克兰政治危机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带来的改变确实不少。借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青年研究人员张昕的观点,乌克兰危机后,一个与现有体系平行的替代体系可能由此出现。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频繁使用经济制裁作为施展自己政治强力的最佳工具,俄罗斯应对制裁上已经作出诸多努力:在国际金融、国际储备和支付体系寻找“去美元”的可能,在欧美传统贸易伙伴以外加速建立新的贸易渠道和自由贸易区等等。这些尝试预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谓“受威胁者的联盟”会继续努力摆脱现有国际经济体系对他们的制约。不管共存的两个体系是否真的会成为现实,对于现在俄罗斯和欧洲事实上已经越发断裂的事实,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平心而论,李克强总理这一次的穿插访问带有一些风险,俄欧之间的拉锯战使得两国精英早已经神经紧张,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在面对两国精英之时任何涉及到欧俄关系的言论都会引起欧洲或者俄罗斯的不满。在欧俄对抗的背景下,可以注意到一般大国的领导人尽量会避免同时面对冲突中的俄罗斯和西方。中国政府领导人能够落实这样艺术性的外交活动,得益于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在新型大国关系的背景下,中国和俄罗斯、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合作并不针对第三方,也就不存在需要选边的问题。比如说,中国和俄罗斯发展合作,在欧盟方面不会看作为中国帮助俄罗斯对付欧盟,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中欧合作。可以说,多年来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收到了成效。
中俄总理会议机制已经进行到第十九次,这一机制已经成熟,作为政府首脑之间的对话机制之下,同时还运行着中俄副总理级的能源合作委员会、投资合作委员会等补充性机制。说到底,这些政府间的机制不同于国家元首之间的定期对话机制,本质上讲大都是经济合作机制和人文合作机制。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穿插,就必须在敏感问题上保持中立态度,或者干脆回避。李克强总理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没有让俄罗斯打出中国牌。
所签署的38项协议中,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建设“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国家时向欧亚大陆国家表达出了战略共享的意愿。而普京总统在2011年竞选时提出的欧亚联盟构想也进入实施阶段。从表面上看,两个战略都在争取对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影响能力,很有可能发生碰撞,这也是西方舆论一直以来的观点。去年下半年新丝绸之路构想提出来之时,俄罗斯国内骂声一片,就连普京总统都不得不面对着来自内阁的指责,其实普京提出欧亚联盟战略之后阴谋论的声音也不是没有。今年普京总统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会晤,标志着中俄进入战略对接的时期,双方在战略目标上的误解消除了。
动构建从北京到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在中俄之间构建起一种高速的铁路网络,这对于联通亚洲和欧洲的整个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建设北京至莫斯科的高速运输走廊从现在来看还不具有经济上的理由,但是随着俄罗斯远东开发和中国振兴东北、开发西部的战略对接发展起来,或许真的就会存在这样的需求。
现阶段先落实莫斯科至喀山之间的项目则是非常务实的步骤。俄罗斯现在唯一的真正意义的高铁线路是莫斯科到彼得堡之间的线路,高铁的技术和设备都购买自德国,现在显然不可能继续下去这样的合作。欧俄之间相互制裁给了中国高铁技术输出的机会,中国的高铁技术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大市场。
2018年俄罗斯举办世界杯前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现在的破旧而衰败的交通设施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基础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新兴国家都有机会参与。如果能够借此将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由贸易为主转变为投资为主的话,中俄双边关系的基础也更加稳牢。俄罗斯铁路公司是俄罗斯国内最大的企业之一,对于政府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俄铁的总裁亚库宁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国务活动家,能够直接影响到普京。
此前,中俄东线石油管道工程大幅度影响到了铁路运输石油,俄罗斯铁路公司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曾经一度不满,通过其在议会的代表人也给中国制造了一些麻烦。中俄之间的合作需要仔细研究好俄罗斯国内各个层面的权力结构,只有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才不至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