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木
到10月15日收盤,距離上證綜指創出6124點的歷史高點整整7年了。雖然自今年7月21日以來內地股市接連走牛,整個三季度內地股市更領漲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但整個這波行情上證綜指累積升幅只有15.8%,大盤反覆爭持在2400點整數關口下方,與7年前的6124點相比,累積跌幅仍高達3751點或61.25%。在美國股市早已收復次按危機失地屢創歷史新高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的疲弱特徵仍非常明顯。
本輪行情首先得益於滬港通的開通預期,可現在已經到了10月中旬,原來預計的開通日10月13日已經過去了,本月能數上的周一只是剩下20日和27日。而按照慣例,開通前需要給市場一個適應的時間,到15日收盤還沒有公布滬港通開啟的時間表,難免會讓人對本月能否如期啟動產生疑問。據說香港特首將到上海,與上海方面商討滬港通開啟的時間。所以,本月開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爽約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內地股市和本港股市近期的劇烈震蕩也就好理解了。
做空動能不可小覷
拋開滬港通開啟的因素,筆者認為內地股市9月16日以來出現的多次震蕩還有市場自身的問題,就是自7月21日以來開啟的本輪小牛行情折射出市場本身還是有病的。
自從7月份以來,內地股市接連走出上漲的走勢,上證指數頻頻創出年內新高,到10月9日,上證指數最高點達到2391點,創下近19個月以來的最高點。但在新高屢屢出現的同時,內地股市出現了明顯的恐高症,每當見到階段性高點,市場拋壓就會加大。如9月16日市場大跌的時候竟然釋放出接近5000億元的成交巨量。此后每有市場波動,市場成交都會急劇放量。這說明市場已經出現明顯的恐高症。而且這樣的病症會隨着市場的上行反覆發作,對市場走勢的制約會更加明顯。
二是產業資本心虛病發作。隨着7月份以來股指的步步走高,大小非減持蜂擁而至。數據顯示,9月1日至9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497家公司的股東減持,累計減持30.58億股,累計套現362億元,環比8月297家公司累計净減持15.85億股、套現163.96億元,兩項數據均接近翻番,不僅創年內新高,同時也是歷史最高月度水平,甚至遠超過歷史第二高的2013年12月份的166.60億元。大小非一般可以解釋為產業資本,產業資本頻頻套現,說明企業本身對自己的估值都沒有信心,要不然就是他們急功近利,沒有更遠的目標。這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三是定增融資創新高。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今年共有301家上市公司成功實施了定增,募資總額高達4786.15億元,不僅超過去年全年A股市場4074.08億元的股權再融資規模,同時也創出了2010年之后A股市場年度股權再融資規模的新高,為A股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而以單月計,9月份共有57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了定向增發方案,與8月17家相比大幅增長235.29%;再融資金額達到1120億元,環比上漲190.46%,同樣創出單月定增融資的新高。
正如有業內人士所指出的那樣,一方面是股市走強,股指連創新高;另一方面是大小非減持與定向增發融資也相繼創出新高,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雙贏」甚至「多贏」,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病態。它表明股市成了名副其實的提款機。它不僅是上市公司的提款機,而且還是大小非的提款機。股市越是上漲,上市公司與大小非的提款就越是厲害。
這三塊病灶出現於牛市之中,說明股市上漲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中小股民,而是上市公司與大小非,這樣的上漲行情是不可能持續太久,這也是市場恐高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大小非與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不一致,步調不一致,對市場的拖累會隨着行情的展開而暴露,在這樣的市場,現在來討論7年前的6124點何日君再來的問題,實在是不切實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