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讀書有啥用?

2014-11-03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房娃」近日成為網絡熱詞,起因是小虎父母帶他去心理諮詢中心,他說:「家里有14套房,房租夠自己吃三輩子,為什麼要上學?」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不知道哪個可惡的傢夥把小虎的話傳到了網上,於是他火了,被網民們稱為「房娃」。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想必他沒有讀過,深邃又奇妙的文學世界他也無緣得見他的世界暫時只有14套房那麼大而已。

  歷史的教訓,恐怕無法借鑒。我們盡可以想象,「房娃」回到那個「階級斗爭」的社會會變得怎樣像小虎這樣的「大地主」,還囂張地說出如此「反動言論」,是絕對有可能被當做「黑五類」分子給「鎮壓」的。歷史并不久遠,但必須警惕「階級斗爭」的幽靈重現。

  童言道出大眾心理

  想必「房娃」也不會知道「房產稅」這樣一個東西,不知道一項制度的變遷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不知道人生際遇的無常與變幻。總之,年少無知的「房娃」一句話,引來了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無數揶揄和諷刺,也引來了各種各樣的「大道理」。的確,讀書可以增加知識、增長見識、通古識今、開拓眼界,這樣的「大道理」,即使年少無知,「房娃」也不可能沒有聽過。可是實際上呢?「房娃」的言論并不孤立。他的話在網上掀起了眾多網友的共鳴,最為流行的一句便是:「他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必須承認,無論課堂上曾經多少次講到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自己受到的真實教育卻是:「好好學習才能上好大學」,「上好大學才能找好工作」,「找好工作才能買得起房子」,「買得起房子才會有姑娘肯嫁給你」……這樣的邏輯鏈條,不過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白話版,卻無比真實地反映出「學習是為了掙錢」才是普羅大眾對待教育的真實目的。

  說到底,「房娃」的童言撕破的是大人們長期以來辛苦營造的「讀書崇高」這層虛假的外衣,直白地點出了流行於現實世界的「教育功利主義」信條和「金錢至上」的價值取向,其背后折射出的仍舊是大人們的價值觀教育只是謀生的手段,其本身并沒有什麼意義。這也是放言「學真本事」的「藍翔」們敢於豪言「逆襲」清華北大的現實基礎。

  價值惟一論扭曲社會

  毋庸諱言,通過受教育讓人們獲得優渥的生活,這點本無可厚非。但「優渥的生活」若是變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才真正是教育的失敗。然而可悲的是,在當今的中國社會,金錢已經成為評判一個人社會地位和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的教育,絕不可能獨善其身,遠離單一「金錢價值」的綁架。

  「金錢價值」的橫行所侵害又豈止是教育:它令個別公僕無視法紀,將本該以公眾利益為先的行政權力淪為了「權錢交易」的籌碼;它令某些「園丁」跨越紅線,將本該探究知識與智能的學術行為演變為「學術造假」和「錢學交易」;它更讓一些人違背良心,把代表著人類的善良和同情的慈善事業變成了獲取暴利的工具……「房娃」雖小,也只不過是社會價值扭曲的無數犧牲品中微小的一個。

  可是正如「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哲學家羅素的三大人生意義,人類從來都不是依靠單一價值生存的。追求智慧,追求理想,追求公平和正義……從來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而一個只依靠「金錢價值」驅動的社會,不僅不會是一個有希望的社會,更是對生而為人的輕辱。

  這是轉型中的中國問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病症。當我們把關注的目光從房子、車子、收入這些方面上移開,投向更廣大的世界的時候,我們不僅是在幫助房娃重新找回讀書的意義,也是在幫助我們重新找回迷失的自己。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