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香港商報《文化東方周刊》與深圳福順堂聯合舉辦「學會與身體對話--經絡養生秋季篇」講座,本報的專欄作者、經絡養生專家路新宇與養生愛好者分享秋季養生的要點,重點講解了人體經絡中的肺經、心包經、肝經上的易堵點,親自示範自我探查的動作要領,以及應對疏理后的反應方法,并詳細詮釋了疏理經絡需要避免的誤區。香港商報記者 林濤 宋君
自己動手 養護自己
路新宇說,不少人總想把自己的身體託付給醫生或一招兩式,他提倡在日常生活當中,自己養護自己,為身體做點什麼。
路新宇告訴大家,人體十二條經絡類似於城市道路,每條經絡有2-3個容易堵塞的穴位,在特定線路上循經敲揉導引3-5遍,這個點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來。這些痛點的存在說明經絡堵塞了,說明身體目前沒有處在最佳狀態。在探查到的痛點處進行手法疏理,3-5天后多數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著經絡暢通。
病癥有信號提示
透過現象可看到本質,路新宇表示,中醫在疾病的預防上,可以提前發現一些現象和信號。通過這些信號可以了解人體的內在,發現疾病的苗頭。
了解身體的時間信號首先必須弄清楚氣血在十二條經脈循行的時間。「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詳」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十二條經脈循行的時間,說明了每一個時辰對應哪個臟腑。常見的時間經絡信號:大多數人的排便習慣是清晨,多為5點-7點,這個時間是氣血在大腸經循行的時間。有人有食慾不振,氣少懶言,是氣血虧虛的癥狀;如果在上午9點-11點感覺到睏倦的情況,過了11點就精神了,這是脾虛、氣血不足的表現,而睡覺是最好養氣血的辦法。
探查肺經 疏通「孔最魚際」
路新宇先以「肺經」為例,讓養生愛好者自我探查肺經。請大家將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放膝蓋上,肘關節屈曲90度,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關節由肘至腕,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線輕敲3-5遍,肺臟功能有異恙的人在「孔最穴」有明顯痛點。路新宇說,有人每天凌晨3-5點莫名醒來,因為氣血這個時間在肺經循行,肺經氣血旺盛,從而發現肺有潛在疾患。絕大多數人右側比左側疼痛明顯,這也體現了氣在體內左升右降的狀態。現在是秋季,對痛點可以采用按揉或點揉的手法進行疏理,每天2到3次,每天3到5分鐘即可,疼就揉一揉,不疼就可以不揉了。路新宇表示,在中國傳統典籍的記載中,「孔最穴」在肘下5寸的位置處。但在他接觸的肺經有恙的人群中,幾乎人人在肘下2寸有痛點。所以不妨先探查肘下2寸的位置,如果此處痛感不明顯可以再試著探查肘下5寸處。
按揉「魚際穴」時,拇指要靠在掌骨上,肺有疾時此處也會痛感明顯,當把「孔最穴」疏通之后,感覺才會出現,這也說明當經氣在上面阻滯后,經氣的傳導受到影響,所以初期「魚際穴」反應不明顯,但經絡疏通后,氣也就下來了。
探查心包經 消除「蝴蝶袖」
經絡是疏通營養、排除垃圾的。路新宇以「心包經」為例,請大家舉起手臂作敬禮的姿勢,很多人在上臂下方有松弛肌肉懸垂下來,俗稱「蝴蝶袖」。從腋下開始向肘關節方向用拇指和食指一下一下捏揉這一條「脫離組織」的肌肉,會有捏棉絮的感覺,手指一搓還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顆粒,捏搓三下疼痛難忍,這是心臟開始供血不足的表現。產生原因是心脈氣血不足,使局部肌肉失去營養,垃圾代謝不出去,堆積形成沒用的脂肪,然后進一步影響氣血的運行。
他建議每天從腋下開始向肘關節方向用拇指和食指在一個地方搓揉3下,再換一個地方搓揉3下,每天2到3次,每次3到5分鐘,堅持一周,搓揉「蝴蝶袖」時就不疼了;如果堅持2到3個月或者半年,松弛的肌肉會逐漸結實,心的供血就會順暢,這是預防心臟疾患非常簡便有效的方法。
探查肝經 疏通「陰包太沖」
探查肝經,可以發現中風病人前期預兆。「足脛」就是脛骨,肝經在此經過,脛骨部位酸、重、麻等感覺預示著體內有肝風內動、肝陽上亢的情況,此時如果調理肝經就有可能避免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探查「足厥陰肝經」,可以屈膝,握拳用同側的掌指關節由上向下輕敲繃起的那根筋(肝經的線路),「陰包穴」會有強烈痛點,可以敲揉疏通。有人的手比較圓融,掌指關節找不到痛點,可以用大拇指的曲關節找到去疏通。
另一穴位叫「太沖穴」,很多人稱之為「消氣穴」,按揉此處氣就會消掉。有個別人發現按揉「太沖穴」時,沒有明顯的痛感,但身體卻有肝火亢盛的反應,這是「陰包穴」堵塞,使肝氣不能流注到「太沖穴」,肝氣鬱結在上,下面自然沒有反應。所以當把「陰包」疏理好時,再按揉「太沖穴」才會有感覺,此時再疏理好「太沖穴」,整個肝經的氣即可順暢、調達。
疏理經絡勿貪多求快
路新宇說,有些朋友在疏理后局部肌肉紅腫青紫或出痧,不必害怕,這些都是經氣撞擊堵點產生的正常反應,還有朋友在疏理一段時間后,會出現感冒、疲乏等現象,也是身體在恢復中自我調節的反應。
此外,他亦提醒大家,不提倡頻繁疏理、一次疏理多條經絡以及整條經絡疏理。十二條經絡同時運轉需消耗大量氣血,若我們的本錢(氣血)不足,難免身體困倦乏力,疏理經絡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先重點疏通3-5條經絡,然后根據反應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