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年底“突擊花錢”何時不再是新聞

2014-11-19
来源:新京報

  時近年末,各級政府一年一度的“突擊花錢”亂象,或將再次重演。據報道,今年1-10月,全國財政支出約為11.4萬億元,完成本年度預算的74.2%,這意味著,今年最後兩個月,可供財政支出的預算還有近4萬億元之多。

  盡管,在“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的壓制之下,或將迎來的年底“突擊花錢”亂象,不會出現太多的三公經費支出,也很難出現大規模的“小金庫”頂風作案。但是,在實體經濟持續不景氣之下,為了給地方經濟增長的面子“貼金”,在高達近4萬億元預算內剩餘的誘惑下,地方政府還是很難抑制住投資刺激沖動的。

  事實上,不論年底“突擊”的這些錢最終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均值得我們深刻反思:既然年底“突擊花錢”的亂象年年出現,又為啥年年得不到解決,年年成為新聞?

  年底“突擊花錢”年年成為新聞,顯然不是好事,這反映出我國財政預算制度積弊甚重,亟須盡快理清、理順。

  首先,我國財政預算制度的反向激勵,導致地方政府抱以“不花白不花”的心態。一直以來,我國財政預算的准則是,如果本年度預算支出有積餘,那么下一年度的預算指標就會相應減少。在這種反向激勵機制之下,年底“突擊花錢”對於各級政府而言,不僅僅是滿足鋪張浪費的沖動,更已成為拓寬下一年度財政預算支出空間的必要。

  其次,我國財政預算時間節點的錯配,也使得相當一部分預算支出無奈堆砌到年底。一直以來,我國財政預算的兩大時間節點是“12月關閘、來年4月再開閘”,這就導致部分年初、年中就應安排的財政支出,只能拖延到年底才能正式結算。財政預算時間節點的錯配,使得部分嚴格落實預算管理制度的地方,也不得不蒙冤躺槍,坐收年底“突擊花錢”的罵名。

  還有,我國財政預算支出的透明度不夠,更容易導致民眾對年底“突擊花錢”的莫名揣測。盡管,自2012年起中央部委開始曬賬本,但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遠遠不夠,有的大而化之地粗線條公開財政預算支出,有的只公開本級財政預算支出,卻不公開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的具體支出。

  年底“突擊花錢”的新聞如何終結?首先對財政預算制度所存在的弊端,應盡快理清、理順,對此,我們得肯定今年8月通過的新《預算法》,新《預算法》通過設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在形式上對財政年底“突擊花錢”構成了約束,最終成效如何,關鍵還要看落實。其次,財政預算兩大時間節點的間隙過長,也應該大幅縮短,財政預算的年度“關閘”和下年度“開閘”,其時間間隙完全可以縮短至2個月以內,如此,部分嚴格落實預算管理制度的地方,則可以避免蒙受年底“突擊花錢”的不明之冤。

  要讓年底“突擊花錢”不再年年成為新聞,更為重要的是,應盡快強化和完善財政預算支出的監督機制,通過制度設定讓更多的第三方機構和廣大民眾參與監督,讓他們成為緊盯各級政府預算支出的“啄木鳥”。這既可以結構性降低現行財政預算監督的成本,更可以讓廣大民眾對年底“突擊花錢”做到徹底放心。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