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9

距離更好的互聯網還差兩步

2014-11-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11月20日,烏鎮召開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會議主題是“互聯互通、共用共治”,聽起來這像是在承諾更廣泛更平等的合作。在互聯網上,承諾通常會展現出滿滿的善意。但要真正“成事“,單靠“承諾”還不夠。

  還需要“工具”與“規則”

  和前互聯網時代相比,如今最史無前例的變化,或許是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許多宏偉項目,甚至類似維琪百科這樣的純利他型項目都得以生存。此前,由於高昂的成本,只有龐大的機構才能組織並實現巨大野心。而如今,要實現一個遠大目標,可能只需要三個步驟:給出承諾,提供工具,定下規則。然後在互聯網的催化下,一切將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像荒蕪的地球上自然而然地演化出複雜生命。

  承諾通常是一個願景,或是提供某種滿足,或是帶來某種效用。正確的承諾至關重要。人們由於承諾才自發聚集,如果給出的承諾不對,你可能會吸引到“錯誤的人群”,然後一切發展將與你的初衷背道而馳。面向青少年的YM雜誌建立了健康和美容公告板後,最初給出的隱含承諾是“在此你會變得更加吸引人”,但隨著時間推移,厭食症女孩們開始聚集在那裡,為了“變得迷人”而激勵彼此“再堅持一下”、“覺得餓就擊打自己的胃”、“去看點讓你非常噁心東西,就可以幾小時毫無食欲”。最後雜誌不得不關閉這個公告板。

  工具則是旨在降低人們參與的成本。當利他行為的成本降低到了一定地步,人們就會開始紛紛越過地理、時間與資源等壁壘,集合起來共同進行建設性的工作。正如克萊·舍基在《未來是濕的》一書中所寫,“我們可以影響到我們所愛的人,但是愛的壽命和有效社會距離都是有限的。或者說在過去是有限的——現在我們能夠和陌生人互惠互利,相關代價如此之低,使這類行為更具吸引力,而它們的影響將超出彼此最初貢獻的範疇……當人們足夠關心,他們就會到一起來,完成從規模到時效上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能為了愛做出大事情。”承諾是第一推動力,工具則能減少阻力,讓整個項目可以更容易順暢地運行。

  最後是規則。規則的重要性,在於懲罰破壞,保證專案能穩定存在。互聯網本就極其擅長分發“名譽”、傳播“口碑”。馬雲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說,他很高興“(雙十一成交的)571億,幾億筆交易背後意味著信任,把東西寄給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這種信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各大電商平臺中幾乎全部採用“交易者互相打分,信譽值即時顯示”的規則,因為它能保證交易系統持久長存。

  巨頭們的野心,在於製造新的“工具”

  2005年,未來學家雷·庫茨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預言了三種正在發生的技術革命,一是資訊與物理世界的交匯,承諾降低成本、對抗貧窮;二是資訊與生物技術的交匯,承諾阻擊疾病、延長壽命;三是真正的人工智慧,能達到人類智慧的精妙程度、繼而以指數級速度持續向上突破的強人工智慧,它將近乎無所不能。

  九年後的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巨擘們給出的發展路線圖大多切合了這三種革命。

  馬化騰一直強調騰訊要回歸“連接”這個本質。劉強東著意提到京東的物流投入將讓物品在空間中有序流動,以此降低商業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這都是資訊與物理世界的交匯。雷軍的發力點也落在物理世界,小米打算靠著手機連接現實中各種各樣的設備和感測器。馬雲當然更不會放棄這塊,阿裡巴巴計畫扶植小微企業和小人物,幫助這些人降低成本、獲取利益。

  感興趣資訊與生物技術交匯的人裡,包括搜狐的張朝陽,他甚至拋出了一個激進預測——三十年內治癒一切疾病、這代人內實現永生。馬雲同樣步入這塊產業,他預測未來十年裡中產階級的健康服務將有巨量缺口,因此已經提前佈局體育和醫療。理論上說,資訊的彙聚的確會改變人們的健康決策,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個體化醫療需求。沒有人類基因組計畫的資料,安吉麗娜·朱莉不會選擇預防性切除乳腺。

  李彥宏則另闢蹊徑,沉入人工智慧。“我很著急,著急機會太多,而自己不能什麼都做,要放棄一定的機會,要聚焦自己真正擅長和喜歡的東西”。他最後選擇了技術驅動,投入幾十億在大資料、深度學習等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前沿技術。人類大腦與電腦的差異在於,大腦會無休止地感知周遭資訊,提供答案和解決方案。目前的電腦則必須依賴確定的輸入、定義明確的問題才能進行計算。但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互聯網很快會主動收集模糊資訊(拍張照片),將這些資訊數位化(圖片識別),然後在我們提問前就給出答案(語音問答式搜索)。

  同時寄希望於人工智慧的還有雷軍,一旦這方面出現突破,一台隨身手機瞬間可以變成不離不棄、永不厭倦的親密伴侶。相對不那麼喜歡人工智慧的可能是馬雲,用他的話說,水清天藍才是技術要保證的本質,“人類的樂趣,不是被機器控制”。

  這些巨頭們有些是平臺級,有些是生態系統級,他們共同的野心,在於搭建出一個讓某種成本滑坡的工具性“內核”——這個成本可以是金錢、時間、精力、注意力……乃至任何消耗物。對於互聯網的其他玩家來說,完全可以視這些工具為可以搭乘的便車,借助於這些“內核”,無數的“終端”將可以極低的成本試錯、反覆運算、發展、壯大。

  流動促進合作,數學支援最優“規則”

  人性是善是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中存在怎樣的規則。如果惡行得不到懲罰,善行得不到嘉獎,在這樣一個生態系統中,誠信的“合作者”就會消亡,不誠信的“背叛者”則會繁榮昌盛。不過,如果生態系統裡,所有善行與惡行都會及時產生回饋,那麼“合作者”以及“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報復者”就會成為主流。

  要有效鼓勵建設者、懲罰破壞者,並不一定需要更嚴格的監管。嚴格監管導致成本升高,互聯網的精神,則是以更低的成本達到目的。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這話在互聯網裡同樣適用。

  哈佛數學家科琳娜·塔尼塔與進化學家馬丁·諾瓦克一起,用公式證明了另一種改善生態規則的辦法:鼓勵多樣,適度流動。

  在互聯網上,人們更經常遇到與自己有某些共同點的人——換言之,同屬同一集合的人。這種共同點往往是互聯網平等協作的基礎。兩個人所屬的集合重疊越大,就越可能促進他們之間的合作。

  當集合數量極多,流動性較高時,合作者就更有機會聚到一起,共同完成一些互惠互利的事業。同時,不幸遇到“背叛者”的“合作者”也可以很快遠離,加入全新的團體。而被“合作者”們拋棄的集合,則將因為缺少足夠的吸引力而自然消亡。

  中國有基數足夠龐大的互聯網使用者。我們並不缺乏潛在的“合作者”和“建設型集合”。

  很多例子可以證明這點。11月21日,與會者張泉靈發微博說:“來烏鎮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天緣湊巧,居然入住我外婆家祖宅。早起忍不住又多拍幾張,微信我媽,5分鐘後,我媽彙報已遍發舅舅諸人。他們已在討論幼年家族記憶。突然我發現,這天然是個烏鎮和互聯網的故事。”

  這棟“外婆家祖宅”極其精緻,雕花門窗、青瓦白牆,於是微博底下眾多評論都在問同一件事:這棟祖宅的產權是如何失落的?很快,評論中有律師出現,免費提供建議,“如果是私改房,它就仍然是您家的私產。清退的手續是:‘撤銷改造,退還給產權人自行管理’”。在一個真正的互聯網時代,合作者的好奇心中會生長出問題,而答案,則會在集合的互助協作中自然浮現。

  文/雲懋(科學松鼠會)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