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中國“蛟龍”號潛水器首赴印度洋科考

2014-11-25
来源:新華社

       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25日從江蘇江陰起航赴西南印度洋執行2014-2015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任務,這是“蛟龍”號首次赴印度洋和海底熱液區作業。

  隨船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陶春輝告訴記者,此次“蛟龍”號將在西南印度洋的4個海底熱液區作業,其中1個熱液區是活動的,也是科學家最為關注的。

  “我們對此區域熱液活動已進行了多次調查,這次是要發揮‘蛟龍’號定點、精細作業優勢,進行微觀調查,取得以往調查設備和手段所不能取得的認識。”陶春輝說,“‘蛟龍’號在這個海區作業將對此區域的資源和環境評價起到重要作用。”

  海底熱液活動區中的熱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國際關注的一種海底礦藏。它的成因在於海水從地殼裂縫滲入地下,遇到熔巖被加熱,溶解了周圍巖層中的金、怠、 、鋅、鉛等金屬後又從地下噴出。這些金屬經過化學反應形成硫化物沉積到附近的海底,像“煙囪”的形狀一樣堆積起來,又被稱為“黑煙囪”。

  2011年,中國在西南印度洋獲得1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硫化物礦區,“蛟龍”號此次印度洋之行就是在這個礦區作業。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介紹,目前中國共在國際海底區域取得了三塊具有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采權的海底礦區,除了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外,還有2001年在東北太平洋獲得的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礦區和今年4月在西北太平洋海底獲得的3000平方公里的富鈷結殼礦區。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在國際海底區取得具有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采權海底礦區最多的國家。”劉峰說,“此前,‘蛟龍’號在多金屬結核礦區和富鈷結殼礦區都進行了下潛作業,這將是‘蛟龍’號首次赴海底熱液區較多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作業。”

  潛航員唐嘉陵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海底熱液區是“蛟龍”號從未去過的特殊海底地形,生物環境和地形相比之前去過的多金屬結核區和富鈷結殼區復雜的多,不確定因素也更多一些。

  唐嘉陵說,有些熱液噴口距離海底垂直距離達幾百米,而熱液噴口直徑只有幾十 米。潛航員要操作“蛟龍”號先爬上一個很陡的坡,有些坡度有七八十度,然後操作潛水器倚在熱液口并保持一個很好的穩定狀態,這對潛航員操作的要求很高。

  據了解,此前“蛟龍”號作業沒有明確的作業點,試驗性應用中試驗性目的更多一些。而之前通過其他調查工具對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已進行了多次調查,了解到很多信息,這次“蛟龍”號試驗性應用中將更偏重應用,要求“蛟龍”號“指哪打哪”,作業目標和作業點非常明確,難度也就更大。

  2014-2015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航次高級顧問劉心成表示,“蛟龍”號印度洋科考還面臨維護保障新人多和下潛人員多的挑戰。“蛟龍”號保障團隊正在由研發設計團隊向業務化運行團隊移交,研發人員大幅減少,很多維護保障人員需要在航次中不斷學習。

  據了解,此次“蛟龍”號還將搭載很多新式作業工具,對這些新設備和作業工具進行驗證,并拓展“蛟龍”號的功能。新作業工具包括熱液保壓取樣器、海底高溫帽、多參數化學感測器、宏生物取樣器以及海底長期觀察的設備和工具。

  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於25日從江蘇江陰正式起航後,預計12月16日停靠毛里求斯港補給,12月21日從毛里求斯前往調查海區開展第二航段調查任務,預計2015年1月21日返回毛里求斯補給,2015年1月24日,從毛里求斯前往調查海區開展第三航段調查任務。整個科考任務結束後,“向陽紅09”船再次靠泊毛里求斯補給,預計2015年3月19日返抵青島。

  “蛟龍”號載入潛水器於2012年在太平洋馬利亞納海溝創造了世界上同類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2013年步入試驗性應用,取得了豐富樣品和科學成果,幫助科學家在南海發現了新的物種。此次“蛟龍”號計劃在西南印度洋科考中下潛20次。(完)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