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最近發布的報告,似乎為如火如荼的「留學熱」澆了一盆涼水。數據顯示,80%的歸國留學生月薪不過萬。新聞一出,網上的叹息聲、嘲諷聲、責罵聲不絕於耳。可是,且慢吐槽——月薪不過萬又能說明什麼呢?
報告中最令人深思的一個矛盾便是:一方面許多海歸集中在商科和社會科學類,歸國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最受海歸們青睞的行業卻是金融業、教育及IT業這些「土豪」行業。留學畢竟是大筆投入,獲得合理的回報絕對是人之常情,但為什麼其他行業就無法滿足這些人才的需求呢?這揭示了國內產業發展的一大隱憂:金融和IT等少數幾個產業的繁榮無法掩蓋大多數產業發展的貧瘠和滯后,甚至還正通過資本蠶食著本該屬於其他產業的優秀人才,助長了產業結構進一步畸形發展。
難掩國內教育弊病
同樣,許多人應該也會認同,獲得好生活并不是受教育唯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增長知識,開拓眼界,滿足興趣,增進交往,都可以是人生中的重要收獲。用月薪過萬的單一標準來衡量,顯然曲解了很多海歸遠渡重洋的崇高本意,也偏離了國家鼓勵留學的長遠戰略。就以筆者身邊的幾位留學生朋友來說,不少人供職的就是民間慈善、草根組織等「邊緣行業」,為中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努力著;也有的人在艱苦的條件下進行著辛勤創業——月薪過萬,對他們而言只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職業注腳。
進一步說,即使大多數留學生的月薪不過萬,留學生的人數就會減少麼?未必。只要國內的教育依然以學歷、應試和升學率為目標,依舊以填鴨、片面和灌輸為內容,逃離的人就只會增加。「月薪不過萬」反而只能刺激留學的進一步「軍備競賽」——本科出國不行就高中出去,高中不行就小學出去,小學不行就乾脆做外國人。國內教育的弊病不根治,留學,恐怕仍舊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