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對台政策須平民化

2014-12-08
来源:香港商报 平凡

  過去一周,「變天」成為兩岸民眾的共同話題,只是大陸的「變天」是寒流來襲,而台灣的「變天」則是藍綠版圖逆轉。民進黨不僅突破了南北分界線——濁水溪,更一舉挺近大安溪,國民黨遭遇1949年以來最慘的「戰敗」。

  新世代崛起不可忽視的力量

  所謂選舉,是通過全島選民意志來決定台灣方向,每一次選舉結果都代表了台灣新的變化。而這次選舉凸顯的變化就是,新世代選民的崛起,老世代選民殞落。網絡世代可以讓小蝦米推倒大鯨魚,沒有政黨背景的候選人一樣擁有翻身的機會。在網絡的世界中,人人可以發聲,公民力量成為推動時代向前走的一股重要力量,而這股力量已經在現實中展現,未來將成為主流。

  新世代選民主要是過去幾年成為合格選民的青年族群,這是未來10年,大陸對台政策的核心目標。他們不像父輩那樣,對藍綠陣營的政治立場那麼敏感,對「統獨」立場那麼在乎。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超越藍綠,追求「小確幸」,更關注社會公平、正義平等、切身利益。能否給經濟、民生帶來好處就是他們對執政黨的評價標準。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他們不希望看到政黨繼續為「統獨」惡斗,只希望台灣能維持現狀長遠發展。但是,兩岸和平統一的主語首先是統一。當台灣「統獨」色彩淡化,僅僅追求「小確幸」,兩岸統一大業將被邊緣化,這是兩岸同胞所不樂見的,台灣分歧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民眾未能感知惠台政策

  而這種矛盾也凸顯國民黨的表現并沒有達到大陸的期望,尽管擁有兩岸經合的優勢,卻仍遭遇慘敗,讓未來兩岸關系陷入被動。事實上,馬英九上台6年多,兩岸關系少了阿扁政府的劍拔弩張,台灣經濟卻沒有大好,反而是雪上加霜,只因政策、改革缺少周密規劃,使得改革未能被民眾、特別是台灣的「三中一青」群體接受,貧富差距的拉大引起民意反彈。民眾甚至質疑,兩岸交流最龐大利益落入政治集團及財團之手,他們卻沒有回饋給台灣社會,島內民眾不得不面對低薪資、難就業、高房價、高物價等生存壓力,兩岸紅利并未雨露均沾。

  在這樣的激烈矛盾中,民進黨背后煽動「反中」、反馬,加上頂新這樣返台投資的黑心商人,一下就激起民憤。大埔案、洪仲丘事件、反服貿學運就是長期經濟社會矛盾的產物,「台獨」借殼上市,大大抵消國民黨兩岸牌的功效。因此,當這種憤怒蔓延至全台時,國民黨再怎麼打兩岸牌、經濟牌都是徒勞。

  從這里看到,兩岸關系不能寄託馬英九一人,或者寄望於幾個穿梭兩岸的政治大佬、工商大佬,將兩岸經合投射在他們身上,反而拖累兩岸經合的正面形象。而當十年八年過后,網絡世代成為政壇的一股主要力量時,兩岸政策仍舊堅持這種策略,無疑將遭受更多質疑。

  經濟扶持須讓百姓有感

  當然,敗選是選舉政治的常態,無法掩蓋兩岸發展的正當性,兩岸協商更不能因為國民黨的敗選而叫停。只是,面對選民結構的變化,兩岸政策應該避免繼續以傳統的藍綠政治立場來區分和對待,只與政黨高層打交道的策略不足以代表台灣的民意,大陸應當思考與台灣內部不同階層的民眾、組織交流。一是台灣年輕群體所代表的網絡世代,他們對政治冷感,卻又是未來政壇的中堅力量。這些族群恰恰是在「去中國化」教育下長大,對「一中」意識模糊,被灌輸「高失業、高房價等經濟困境都是大陸霸凌所致」的錯誤思想。大陸應該增加兩岸青年一代的交流,加深彼此了解,按照習大大的意思就是,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而心靈契合必須從了解、交流做起。

  二是鄉里層面以下的基層百姓,尤其是里長、鄉長,他們接觸基層百姓最為頻繁,是傳統人際關系的樞紐點,同時出於地方建設支持兩岸經合。為數眾多的基層百姓很少直接從兩岸政策獲利,卻可以從很多地方獲取扭曲大陸的不良信息,尤其是綠營執政的地方,更難獲得當局兩岸政策的照顧。加強與這個群體的交流其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兩岸交流,才能讓更廣大的台灣民眾了解大陸,增強互信。此前大陸官員赴台采購農產品,簽訂農漁業合作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將利潤直接送給普通百姓,讓他們感受到兩岸政策的優惠,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扶持。

  去選舉化很重要

  另外,兩岸關系長久、穩定的發展必須擺脫選舉泥沼,「九合一」選舉之后還有立委和「總統」選舉,選戰廝殺不亞於「九合一」,大陸不必隨著藍綠陣營選情起舞,扭曲政策思維。無論台灣選舉怎麼操作兩岸關系,大陸對於台灣的底線就是「九二共識」、「一個中國」。

  當兩岸協議都能讓各種政治色彩的支持者受益,才能讓他們在潜移默化中,思考台灣地區的未來發展前景,從內心推動兩岸的長遠發展。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