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9

中國移動:4G商用突進

2014-12-1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這是一場事關生死的戰役,而現在,中國移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在2014年,這家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用戶接近8億、員工超過50萬人的超大型企業,進行了一場極為關鍵的戰略突擊: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推動4G商用。

  截至2014年10月底,中國移動建設的TD-LTE基站總數已達57萬個,4G用戶總數也突破5000萬。按照中國移動的新預期,到2014年底前,這兩個數字將分別達到70萬和7000萬。

  這意味著,中國移動將超額40%完成自己年初設定的4G發展指標。而在當時,它還被外界視作過於激進、難以完成的"大躍進"。

  全力的沖刺,讓中國移動成功搶到4G先機。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4G基站分別只建設了9萬個和7萬個,4G用戶數也分別只有330萬和99萬,而一直到LTEFDD發牌,這個實力對比還會走向更加懸殊。

  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但在嚴酷的產業環境下,中國移動如何堅守住4G突擊的果實,依然需要經受考驗。

  4G發展沖刺

  有業內人士感慨,即使放眼全世界,中國移動的4G建網速度都堪稱奇跡。

  正常情況下,從設計院選址、查勘、規劃方案、審核、建設基礎設施、設備安裝、接電、布放光纜,到調試設備,一個普通基站的開通平均時間需要3個月以上(緊急站點可以縮短到數天),其中僅基礎建設一項,就需要1個月甚至更久。但在中國移動建設TD-LTE基站過程中,建設的時間大大縮短。

  據運營商人士估算,在過去10個月時間裏,中國移動新建的TD-LTE基站超過了30萬個,平均每天超過1000個。而要完成中國移動的新目標,在本年度最後兩個月裏,平均每天需要新建超過2000個。

  以2014年10月底的57萬個基站數計算,中國移動的TD-LTE基站已經相當於它過去近10年的基站建設總量。

  而在海外,美國4G商用2年的建成基站總數,僅有20萬個,而歐洲4G商用5年來,也只建成基站20萬個。

  所以,中國移動已經建成全世界最大規模的4G網絡,甚至僅它一家,就會占據全球4G基站總數的60%。

  2014年初,TD-LTE還只是一個在極少數熱點地區部署的概念示范網,而現在,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縣級以上城市和發達鄉鎮,TD-LTE網絡都已實現信號基本覆蓋,足以支撐數以億計的用戶規模。

  同樣讓人驚歎的是用戶發展速度。在2G時代,中國移動積累5000萬用戶,所花的時間超過了5年,在3G時代,客戶數突破5000萬也用了3年,而現在,4G用戶數突破5000萬則只用了不到1年。

  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預計,TD-LTE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預計年底將達到7000萬,2015年達到1.5億。

  電信專家陳金橋甚至以"極速"來形容TD-LTE的網絡建設。在運營商的世界,如此速度,確實前無古人。

  "奇跡"難以複制

  但這也是一個難以複制的"奇跡"。

  幾乎沒有公司能夠像中國移動一樣,在短短一年內砸下如此巨資。按照中國移動的計劃,2014年的整體投資規模將超過240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都將用於推進4G建設。

  除了資金,這樣龐大的一個工程,也需要全員突破常規的強大執行力,才有可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貫徹完成。

  一位中國移動中層人士表示,在3G時代,受到TD-SCDMA的產業化弱勢拖累,中國移動的業務發展和業績利潤都被競爭對手牢牢壓制。士氣一壓就是5年,員工上下都憋了一股勁,作好了發展4G的各方面准備,最終牌照一發,立刻萬馬奔騰。

  該人士透露,整個2014年,大多數中國移動員工都在不分晝夜的加班中度過,包括五一、國慶長假在內,有很多地方公司全員加班支撐網絡建設。"我們數據部一位懷孕的女同事,甚至直到生孩子前幾天,還在單位堅持工作。"一位四川移動員工說。

  中國移動甚至將自己的意願與壓力,進一步傳遞給了產業鏈。

  在TD-SCDMA時期,醜陋落後的終端直接降低了用戶的觀感和體驗。所以在4G上,中國移動也不斷以調整補貼的杠杆,操控手機廠商的戰略重心從3G向4G轉移,再從三模(TD-LTE/TD-SCDMA/GSM)向五模(TD-LTE/FDDLTE/TD-SCDMA/WCDMA/GSM)轉移,從高成本的低端機向千元機和高檔機轉移。

  為了進一步強化導向,中國移動甚至啟動了自主品牌的手機研發,推出自己的千元五模4G智能手機,"我們做自主品牌終端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希望以此為標杆,推動4G手機盡快把價格降下來,盡快普及。"在發布該款手機時,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

  雖然這些政策一度引發產業鏈的反彈,但的確收效顯著。統計數據顯示,到今年10月,支持移動4G的終端已超過400款,其中700元以下的145款,700元到2000元的236款,2000元以上的55款。顯然,這個初步成熟的終端體系,已經不再會桎梏TD-LTE的發展。

  事實上,從業務品牌、功能應用、資費營銷,一直到客戶服務等中國移動的各個環節,類似的推進策略都已全線跟上。

  最危險的時刻

  對TD-LTE來說,商用一年最重要的戰績,是品牌形象的成功樹立。

  無論任何通信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用的最初一段時間,都會經曆最艱難的一道門檻。

  小規模的實驗測試變成海量用戶的真實環境,各種問題會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如果短期內無法改善,用戶對新產品的印象固化定型,後期即使投入大量資金與資源,也很難打消市場的負面觀感--一旦這個結果導致產業鏈的信心受挫,進行戰略收縮,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再好的技術也只能在市場上折戟。

  一個慘痛的案例是TD-SCDMA。從商用開始,這個國產標准就遭遇了鋪天蓋地的各種差評,讓孱弱的產業鏈無力回天。即使有政策扶持,中國移動也推出"三不"政策(不換號、不換卡、不登記,2G用戶就可以直接升級3G),但大量的用戶仍然並不滿意。

  從2009年至2013年,中國移動的用戶與利潤增長速度的放緩背後,3G業務被動正是重要原因之一。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移動在TD-SCDMA階段的苦難經驗也有了另一重價值:在發展TD-LTE時,很多原本可能致命的危機與陷阱,都得到了提前化解。

  而在過去這一年,雖然也曾遭遇風險與質疑,但都沒有真正影響用戶規模和用戶口碑的持續提升。如今,無論是普通用戶,還是業界、學界、政府及資本市場,都已經形成普遍結論:比起3G網絡,中國的4G網絡速度更快、質量更好,價格也更便宜,而前幾年關於TD-LTE產業是否成熟的質疑也煙消雲散。

  這意味著,最危險的時間已經過去,TD-LTE大勢已成。不需要運營商費盡心力引導,只需要網絡完成覆蓋,終端完成替代,用戶就會在短短數年內順利完成從2G和3G向4G的自然遷移。

  LTEFDD懸念

  當前,中國4G最大的懸念在於,政府將於何時發放LTEFDD牌照。從各種跡象來看,這個時點很可能在2014年12月。

  一年之前,工信部於2013年12月4日向三家運營商頒發TD-LTE牌照,但與立刻集全集團之力發展TD-LTE的中國移動不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籌碼更多押在另一個標准之上。

  那就是LTEFDD。

  為了確保中國主導的TD-LTE能夠在本土市場占穩腳根,同時確保LTEFDD的商用順利,中國並沒有同時發放LTEFDD牌照,而是同期開始了LTEFDD和TD-LTE的混合組網實驗,並分階段不斷擴大實驗范圍。

  但顯然,資金遠不如中國移動雄厚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更希望將有限的建設資金投入LTEFDD。直到2014年10月,中國電信建設的4G基站一共也只有9萬個,中國聯通更少,只有約7萬個。

  現在,隨著TD-LTE商用逐漸成熟,LTEFDD的發牌時機漸行漸近。

  11月5日,中國聯通高調舉辦產業鏈峰會並發布了"雙4G領先計劃",宣布將全面加快TD-LTE和LTE-FDD混合組網進程,計劃2015年新增超過45萬個基站,並將聯合產業鏈各方在產品、渠道和體驗方面布局提速,僅扶持終端補貼就達60億元。

  不過,無論LTEFDD何時發牌,對於中國移動來說,它都已不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

  利用充裕的資金池和先發優勢,中國移動已經做厚TD-LTE網絡的深度覆蓋,足以在網絡性能上維持對其他兩家運營商的比較優勢。因為受限於資金與用戶規模,即使是在LTEFDD發牌後,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4G基站建設仍將偏向穩健,難以撼動中國移動優勢。

  自我革命

  在4G時代,中國移動的核心挑戰在於,如何適應新的產業形勢,完成自身的轉型。

  早在數年之前,轉型就已成為事關三大運營商未來存亡的關鍵命題。核心業務從話音向數據的轉移,也已成為大勢所趨,但隨著4G成熟,轉移進一步加速,形勢愈顯緊迫。

  2014年11月12日,騰訊低調上線了新業務"微信電話本"。雖然其模式實質沖擊不大,但"免費電話"再一次刺激了運營商的敏感神經。短短2周之後,中國電信與網易的合資公司易信便於11月25日正式發布易信3.0,通過"會員免費時長"的方式,向用戶提供不消耗流量的免費通話。隨後,小米也推出類似的應用功能。但這並不是最致命的危險。

  早在2009年,中國移動便已提出"流量經營"。近一年來,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更在多個場合反複強調,運營商發展的"三條曲線"中,傳統語音業務已經到頂,流量經營開始爆發,而應用內容經營則將是未來根基。

  如今,中國用戶的數據使用習慣已經成熟,流量使用量正爆炸式增長,並開始逐漸替代語音,成為運營商新的業績基石。根據中國移動財報,在2014年前三季度,其數據流量同比增長了98.6%,其中,4G用戶的DOU(平均用戶流量)已經超過700M,是其他用戶的10倍。

  現在的問題是,要固守流量,徹底收縮下沉,轉向公共基礎設施化,這只是退路,並非中國移動的理想結果。而且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都已經分別推出"流量寶"和"流量銀行",未來流量的競爭格局依然激烈。

  可要想徹底"去電信化",進化為一家超級互聯網公司,滲透用戶工作生活,不僅中國移動,甚至全球運營商也至今未有真正成功案例。

  除了流量"賣水"之外,中國移動將向何處去?

  2014年11月25日,咪咕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登記。這家注冊資金104億元的公司,已成為整合中國移動旗下音樂、視頻、閱讀、遊戲、動漫數字內容業務的唯一運營實體。

  與此前中國移動先後成立的終端、物聯網、政企、財務等眾多子公司不同,中國移動更希望咪咕能真正做到跳出中國移動,在互聯網市場中拼殺出一片新天地,獨立生存。

  2014年12月,中國移動新的撒手鐧RCS(融合通信)的APP也有望發布。未來,這一業務將取代過去的傳統話音、短信,打造中國移動更智能、更互聯網化的用戶入口。

  這些布局能走到哪一步,尚需時間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傳統電信業務必然衰落的格局,中國移動已經從固守轉向出擊。站在4G潮頭,這家全球最大電信運營商的自我革命已經開始。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