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現在,高速公路越建越長。前幾年,河南省南陽市就規劃了一條高速公路,從內鄉縣到鄧州市,大概90多公里,是二廣高速和滬陜高速的聯絡線。在2012年底,當地政府曾經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這條公路建成通車。但記者日前調查發現,這條號稱在兩年前就已經通車的公路,現在不僅沒通車,甚至還成了半拉子工程。
從河南省鄧州市區出發,開車十幾分鐘就來到內鄧高速鄧州段的一個收費站——龍堰收費站,按照路牌邊的收費許可通知來看,這里從2012年底開始就獲得了收費資格,可以正式收費運營,可是收費處卻橫著幾個大紅叉,表示不通車。
2012年底南陽市當地媒體的報道顯示,2012年當地市政府的確召開過新聞發布會,宣布內鄧高速建成通車。近兩年的時間過去,這條路為什么至今仍然在修,沒有真正通車呢?從這條高速路旁邊的村莊繞行,記者走上了這條高速,看看它實際的狀況,發現這條路的表面顆粒非常粗糙,根本不像完工的高速公路路面,而且在路面沒有鋪完的情況下,就已經出現了很多裂縫。有的縫隙有一兩公分寬,長度都在幾十米以上,而有的裂縫還被人用黑色的瀝青修補過。
這條路質量的低劣一眼可以看出來,路堤質量也很低劣。事實上,這條公路除了完成的部分存在質量問題,整個工程也根本沒有完工,一些路段路面根本沒有鋪最上層的瀝青。
在路面的一些接頭部分,都挖開了一些坑,極其不平整。原來,為了保障公路橋梁結構安全,在高速公路與橋梁接頭處必須要安裝伸縮縫,可是這段路也根本沒有弄。有的地方由于瀝青路面沒有鋪好,甚至連鋼筋都裸露著。記者發沿途的很多服務區和加油站也只修了個主體工程,至今處于荒廢狀態。
就是這樣的“半拉子”公路,在2013年8月至10月,這里竟然還短暫通過車。這可當時給上路的司機帶來不少困難,有司機在網絡上反映,在通車期間行駛這條公路,路面把輪轂給硌壞了。
短暫通車后,公路又封閉了。可是,因為這條路在地圖或GPS上都已經顯示為通車狀態,一些人途經此處都會來回繞路,增添了不少麻煩。有不少司機都在追問這條路到底是怎么了?為何還不通車?
這條路不僅給司機帶來了麻煩,由于路沒修完,公路旁的護坡也沒有做,這裸露的黃土讓周圍種地的農民農田也遭了殃。附近村民告訴記者,沒洋灰,一下雨護坡就被沖垮了,沙和水就沖到農田里了。
在收費站附近有一個石料場,在那兒守門的幾位農民說,這里已經停工一年多了,這原本是當時施工隊堆石料所在,可是項目部的人和工人早就離開了。村民表示:“地的復耕費,車運費了,找不著。他占著俺地,他應該說兩年補齊這個錢,結果人沒有人了,不給錢了。”
記者按照村民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這段3標段的項目部,奇怪的是,路尚未修完,項目部已經拆掉,整個一片亂七八糟的場景。這條路修成這樣,項目部為什么離場了?記者在現場找到了一些施工隊長的電話,他表示,資金不到位,駐隊拖了三年,賠錢了。
記者查詢到,內鄧高速是河南省“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由社會資本投資,南陽宛達昕高速公路公司作為業主方負責投資建設。根據工商網站的信息,這是一家由北京、內蒙古、天津等幾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一家企業,成立于2007年。可是從企業網站發布的信息來看,盡管2013年10月以后,公司已經停止發布新聞,但是公司仍然是存在的。記者來到位于南陽市區的這家公司了解情況,結果被保安擋在了門外。
南陽宛達昕高速公路公司不愿解釋這條路的情況。記者隨后找到南陽市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這是一個由市交通局等多個政府部門組成的一個協調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沒有錢,缺口三、四個億。”
根據一份關于內鄧高速的內部調查報告,內鄧高速總投資39個億,其中自有資本金公司投入25%,其余由宛達昕公司向銀行貸款。這已經建成的部分為什么存在這么多質量問題呢?幾位參與高速路修建的施工隊長反映,這跟施工造價低有關系。
按照《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條例》二十三條,當地的交通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職責維護高速公路建設秩序,加強對高速公路建設的監督管理。對于這條路的修建,當地的交通部門是如何進行監管的呢?工作人員表示,修的路政府不管質量,質量有部門管,通車之后要驗收。而在施工過程中也有監管,是協調辦,協調前期的施工環節,一通車,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不管人,不管錢,管不了人家什么東西。
當地的交通部門說管不了,可是記者發現另有原因。在內鄧高速質量問題比較集中鄧州市境內,有3個標段,其中5標段的中標企業是河南中原路橋公司。這家公司正是南陽市交通局直屬的事業單位——南陽市公路工程處下設的公司。法律并沒有禁止交通局下屬單位中標工程,而問題在于,3標段的中標單位是一家名為大河筑路的公司,經記者多方查詢,3標段的項目經理并不是中標單位大河筑路公司的員工,而是5標段中標單位中原路橋公司的員工,他為什么會到3標段來做項目經理呢?他告訴記者:“我曾經在那兒給人打工。”
中原路橋的人到了別人的標段當項目經理,真的是個人打工那么簡單嗎?記者繼續調查發現,3標段的項目主管名叫馮獻偉,這個人也不是3標段中標企業大河筑路的人,而竟然是5標段中標者中原路橋公司的法人代表。而且,馮獻偉還有一個身份南陽市公路工程處的副處長。原來中原路橋這個市交通局下屬的企業不僅中標了5標段,而且又摻乎到3標段中。這恰恰是問題頻出的兩個標段。
為什么會有這樣復雜的合作呢?原來,業主單位宛達昕公司在招標時,明確要求同一家企業只能中標一個標段,因此一家企業要想承攬其他標段的工程,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所謂的合作。按照我國《招標投標法》第48條明確規定:中標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完成中標項目。中標人不得向他人轉讓中標項目,也不得將中標項目肢解后分別向他人轉讓。而這種所謂的“合作”實際上就是一種違法轉包。而且一些施工隊長反映,在這層往下,還有繼續轉包的現象。
一方面,交通部門下屬的企業參與到非法轉包的活動中去,監管也很難到位。另一方面,在已經出現資金短缺、質量低劣的情況時,當地還一味要求趕工期。施工隊長說:“政府要保證每年要通車公里數,所以就強行通車了。”
沒有錢,卻為了原定的目標還要求強行通車,其建設質量就可想而知了。在2012年底的通車儀式之后,當地媒體報道了這條公路通車的重大意義:河南全省的高速公路年度通車里程達到了600公里,也使南陽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43公里,連續6年居全省18個市之首。可是在2013年短暫通車兩個月后,這條路又封閉了,既沒有完工,更沒有通過驗收,什么時候能真正通車也沒有人知道。
修高速是一件大事,從規劃、立項到建設都需要科學的論證。可這條內鄧高速,錢花了不少,地也占了將近9000畝,沿途百姓做出了不少犧牲,但卻留下了這樣一個爛攤子:質量差,路不通,賬算不清,糾紛不斷。不管是修路的還是管路的,不是不清楚,就是管不了。對于這里的問題,應該有人查一查,管一管。路通在腳下,才是一條實實在在的路;路通在紙上,只能是一條弄虛作假之路。社會資本參與公路建設是件好事,但監管者承擔好自己的職責,加強監管,提升質量,才可能修出一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