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宋画在哪里?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画,散布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地的200多个所在,即便是终身研究宋画的80岁耶鲁学者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或前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都不曾见过现存宋画的全部。
宋画好在哪里?不同的专家给人不同的指点,有的叫人如坠五里迷雾,有的让人思接千载、有所意会。国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编纂的教材《中国书画》中写道:“宋代的遗存远胜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觉上,宋人离我们就不像唐代那样的遥远。”画家黄宾虹(1865—1955)自题山水道:“北宋画多浓墨,如行夜山,以沉着浑厚为宗,不事纤巧,自成大家。”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过去大家熟的是宋词,现在热的是宋画。宋画之美,不是唐代“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得意绚烂,而是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画家认真对待一截枯木、一片残雪、一个船工、一段羁旅,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
从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到1279年陆秀夫负帝昺投海而死,两宋将近320年。在其全盛之时,GDP总量占世界一半还多。虽历经战乱,家国几度沉浮,文化艺术却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北宋初年,宫中即设翰林图画院,旧时西蜀和南唐的画家都是其中骨干。《图画见闻志》和《画继》记载的北宋画家有386人,《南宋院画录》记录的画院画家为96人。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 Gernet)有言,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中国社会史》)。历史学家陈寅恪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2000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第二千年百大人物”(Life's 100 Most Important People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宋代有两人入选:朱熹排第45位,范宽排第59位。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影响了两宋艺术,使其呈现出理性克制之美。颜色、形状、质感的单纯素朴,是宋代的美学特征。白墙黑瓦、原木本色、单色釉瓷、水墨淡彩,“宋画惟理”,极简、不炫技,却表现精湛,形成了影响至今的雅致风尚。
很难说宋代画家画的是亲眼所见还是脑中所想,他们不再像前朝画家那样费力描写一棵树或一块石,而是将笔墨用在表现一种统一又真实的境界上。关于这种画法,范宽的领悟是:“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宣和画谱》)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教授石慢说,李成的山水画带他进入了一个世界,“一方面是寂寞的,一方面又是壮观的”。
“纸寿千年”,今天就连宋画因为年代久远而纸绢发黄的样子,也成为一种美学样式。如果有谁把照片拍出昏黄的韵味,朋友们会说:这是马远。宋画作为一种美学基因,已植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你见过宋画。
当代名气最大的宋画,莫过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说,国外汉学家看到的第一张宋画大多是它。2010年上海世博会,巨型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博物之美。但这幅国宝级北宋风俗画并不是宋画的最高代表。
高居翰认为:“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郭熙《林泉高致》)的山水画。
宋代的山水传统,以北宋初年的李成、范宽、关仝三大家为宗。书画鉴赏家郭若虚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图画见闻志·卷一·论三家山水》)继起者又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纳、王诜等人,各有所长。
宋画中,有宫廷画师专为皇帝和达官贵人画像,现存美国弗利尔博物馆和耶鲁大学博物馆的北宋王涣、冯平、朱贯、杜衍画像即为当时真实写照;有生动的禅宗人物画超越正统佛像而散播影响力,如1238年无准禅师赠予日本僧人一谷的《禅宗无准大师像》;也有人物在山水中静坐慢行,将自然作为情绪的衬托,如马麟的《静听松风图》。
画院画家曾专心描绘俗世故事画和界画,城市兴起后,描述市井生活的图卷流行一时,有高元亨的《从驾两军角觗戏场图》、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叶仁遇的《维扬春市图》等。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为人所熟知,从市郊到汴河再到都城汴京街景,高处鸟瞰、移步换景。全卷总计人物500多,牲畜超过50只,船只、车轿各20有余,其史料价值为一时之冠。
花鸟动物画起初有黄筌、徐熙两派,以黄体为正宗,到宋徽宗亲创粗笔水墨花鸟,更加主流和严谨。徽宗时,画学正式纳入科考,形成中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台湾作家蒋勋戏称“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徽宗也是一位出色的花鸟画家,他的《瑞鹤图》和《柳鸦芦雁图》现在分别是辽宁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北宋中后期文人画兴起,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以王维和顾恺之为先驱,即兴创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他们技巧自在,精神复古,也是从他们开始,“替绘画开启了一种类似寄情寓兴的功能”(《图说中国绘画史》)。
南宋的画家,一部分仍沿袭北宋大师的创作路径,以细腻的皴法表现壮阔的山川形势;另一部分转向偏角山水,以局部代全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梅兰竹菊确立在文人画题材中的地位,也是在南宋完成的。
作为商品的宋画,在后世奇货可居,仿制宋画一直是流行风尚和生财之道。所以,虽然宋代的书画和文献充足,专家们对宋画的鉴定还是把握不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对宋画的购买需求旺盛,上海遂成为作伪产业的中心,此时生产的大量伪作让美国人交了不少学费,也为中国艺术史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班宗华在宋画国际会议的报告中专门讲到其中的细节:
从1890—1920年大约30年间,很多人都希望得到恩斯特·费诺罗萨(1853—1908)、劳伦斯·比尼昂(1869—1943)、福开森(1866—1945)所提到的那类绘画,其中宋画最受欢迎。查尔斯·朗·弗利尔(1854—1919)在给一位中国代理人的信中写道:“我只购买宋朝及更早时期的绘画。”弗利尔的确得到了一些断为宋代的作品,但是大部分所谓的“宋画”其实是由明清两代宫廷画师和职业画师伪造的。
石守谦感慨“一代代年轻人离中国的传统越来越远”。2014年11月,正在苏州展示静物油画的陈丹青,也坦白地对澎湃新闻的记者说:“我把北宋的画册一放到面前就知道,我肯定画不出来。”
宋画口诀
宋代风俗苏汉臣,清明上河张择端。
白描五马李公麟,写意减笔人梁楷。
林泉高致论郭熙,米氏山水两父子。
千里江山王希孟,小景惠崇赵令穰。
早期山水一文武,秀气李成范宽老。
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称四家。
马夏山水大剪裁,半边一角融诗情。
花鸟崔白与赵佶,宗教高益武宗元。
宋画十一大藏家
台北故宫博物院X件
(有两种说法:一是有宋画943件,二是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绘画)
镇馆之宝:[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故宫博物院254件
镇馆之宝:[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上海博物馆72件
镇馆之宝:[宋]赵佶《柳鸦芦雁图》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53件
镇馆之宝:[宋]范宽(传)《雪山楼阁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50件
镇馆之宝:[五代]董源(传)《溪岸图》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41件
镇馆之宝:[宋]巨然《溪山兰若图》
辽宁省博物馆39件
镇馆之宝:[宋]赵佶《瑞鹤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25件
镇馆之宝:[五代]石恪(传)《二祖调心图》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18件
镇馆之宝:[宋]佚名《八公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18件
镇馆之宝:[宋]郭熙(传)《溪山秋霁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17件
镇馆之宝:[宋]佚名《伏生授经图》
宋画“门下走狗”谈
郑板桥崇敬自号青藤居士的徐渭,自刻一枚印章: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今日,钱锺书、张爱玲、王小波、金庸身后,都有自称“门下走狗”的文化人,他们绝对是真爱。宋画门下,同样有钟爱了一生的“门下走狗”,他们是迄今最优秀的宋画研究者——2014年10月31日,在浙江大学召开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上,十二人向一千多名现场听众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
根据南唐中主李景设定的皇位继承人序列和画中人物位置和幼弟年龄,判断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约绘于南唐保大末年。画中战笔描、屏中屏的空间手法、连续性的时间表述法均为周文矩的新创。
纽约大学艺术史研究生院艾尔萨·梅隆·布鲁斯讲座教授乔迅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中的人物风格受长安地区影响,并可归于宋太祖时期活跃于开封的画家赵光辅。无论作者是郭忠恕、王士元还是赵光辅,《雪霁江行图》中的人物所体现的都是赵光辅的风格。
维斯理学院艺术史系副教授刘和平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与赵干《江行初雪图》密切相关,两者共同探讨“流放山水”的视觉语言,确立“雪中江行”为一个独立山水主题,并用绘画向我们展示江行者和渔夫、流放和隐逸、江南和中原、南唐和北宋之间的互动关系。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艺术与建筑史系教授石慢
文同《墨竹图》是文人画发展的里程碑。文同通过使用庄子的思想和书法的审美在画家和主题之间建立新的关系,使苏轼和其他文人画家得以进一步推广其观点,即绘画是一门能够表达自我的艺术。
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艺术史系副教授李慧漱
郭熙的“小景”不但有助于深化了解郭熙宏观与微观相互引发变通的宇宙山水观,并且为唐朝松石山水以来的南北宋山水画的变革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
台湾史语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石守谦
近年所出河北、山西之瓷枕及墓葬壁画等考古资料,表明了山水画观众由士人扩及一般庶民的现象。1234年金亡之后至1300年的蒙元统治初期,金代士人山水画历经再兴的过程,并成为后来赵孟頫探索山水画新方向时借镜与反思的对象。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艺术史系荣休教授孟久丽
近几个世纪所流行的很多孔子画像可追溯到宋朝,并在阴刻石碑和雕版印刷书籍中广泛出现。正面图像或雕像通常被用于寺庙里的仪式,尤其被用来体现孔子谥官为“文宣王”的地位,其他画像则表现他在一生中所担任过的不同职位。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仓圣哲
北宋以后,以禅宗教团为中心,《出山释迦图》十分盛行。南宋禅宗具有国家宗教的属性,梁楷的《出山释迦图》是为了宫廷所需,而由画院画家所描绘的禅宗画题。马远的《禅宗祖师图》(天龙寺)也可以以相同的角度来理解。
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副研究员陈韵如
刘松年画《罗汉图》三轴,皆有“开禧丁卯(1207)刘松年画”款,各画一罗汉于树石山水或庭园景观之中,推测应属十六或十八罗汉轴,是南宋内府藏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教授黄小峰
团扇画是存世宋画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端午节前后的时令花草是最为普遍的端午画扇主题,还有一类表现小动物嬉戏的绘画,“婴戏”则是存世宋代团扇画主题,医药主题也与端午有关。
莱斯大学艺术史副教授黄士珊
木刻版画自10世纪以来盛行于宋、辽、金、西夏、元,佛教版画的材质与主题虽然与存世的宋代主流绘画不尽相同,但其中许多标准化、格式化的母体、构图乃至风格显示了其与宋画的密切关系,并揭示了绘画是新兴版画最主要的图像数据库。
耶鲁大学艺术史系约翰·M.希夫荣休教授班宗华
1890—1920年是西方收藏中国艺术的黄金期,其中宋代山水画最受欢迎。弗利尔得到了一些断为宋代的作品,但是大部分所谓“宋画”其实是由明清两代的宫廷画师和职业画师伪造的。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将明清时期绘画改造成宋画以满足国际市场的精彩实例。
(摘自《宋画国际会议手册》)
《宋画全集》诞生的十个细节
《宋画全集》由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编纂,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它将分布于全球100多家收藏机构的1000多幅宋代绘画作品集结成一套“全家福”,打造了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共7卷。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评价:“这样全面地把宋代绘画收集到一起,与《全宋诗》、《全宋文》可以相提并论。”
细节一:耗时两年重拍260多件故宫宋画
画集需采用8英寸×10英寸大底片,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底片达不到要求。而且《宋画全集》要将五代、两宋、辽和金的作品都收录进去,院里不同意。回杭后,编委会给故宫写信仔细解释,最后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肖燕翼决定,由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锤亲自组织拍摄,260多件宋画耗时两年多终于拍摄完成。
细节二:锲而不舍促成南大拍摄
得知南京大学历史系藏有两幅宋画后,编委会去了两次都没谈成。负责保管宋画的老师说:“我们已经上过当了,之前也有一家机构来拍,结果对画造成了损坏。”后来浙大主要领导与南京大学主要领导一同去井冈山开会,校领导的会面最终促成了两幅宋画的拍摄。
细节三:底片赠予收藏机构
国外馆藏机构担心版权受到侵害。编委会与所有宋画收藏机构签署了《<宋画全集>使用图像资源协议书》,承诺图像资源“仅用于编辑出版《宋画全集》,即便由我方拍摄的底片,在用完后也赠予收藏机构”。
细节四:三上黑川拍摄《寒林重汀图》
2006年,工作组把100多公斤重的设备抬到位于山上的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准备拍摄《寒林重汀图》,然而谈判失败。2007年,工作组第二次上黑川拍摄一张作品全貌。2008年7月,工作组三上黑川,拍摄完成了出版《寒林重汀图》所需的全部底片。
细节五:再赴辽博重拍4幅手卷
编纂辽宁省博物馆藏品卷时,底片冲坏了几十张,涉及花了两天拍摄的4幅手卷。沟通后对方同意重拍,于是拍摄组带着100公斤的设备驱车2000多公里再次赶往辽宁拍摄。
细节六:独家纸张上墨量达380%
浙大出版社选择了20多种纸张印刷同一图像,经专家评选,选定了从德国进口的一种高质量纸。德国厂家为《宋画全集》设计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重量防止盗版。将《宋画全集》的用纸放大180倍依然清晰平整,这种纸张的上墨量达到380%,红黄青黑同时以95%的浓度印刷时,网点依然清晰。
细节七:“千百次翻阅”考验装帧
装帧公司针对纸张特性开发胶水配方,印刷厂用细砂纸打磨书脊锁线部位,便于胶水渗入纸张,即使翻到数百遍,书脊仍然纹丝不动。有一段时间,编委会办公室里,“刷刷刷”的翻书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一遍遍翻样书,看装帧是不是经得起“千百次翻阅”的考验。
细节八:每页打印调整20次
因为《宋画全集》要求的印刷制版精度太高,印刷的稳定性相应就不高,报废率也特别高。《宋画全集》几乎每一页的打印都要不下20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
细节九:执行主编一年写40多封道歉信
为了保证每道环节的质量,一部分卷册的出版进度赶不上原定计划。《宋画全集》执行主编的许洪流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这几年我们还要忙着写报告、写信、写检讨书和道歉信,一年几乎要写40多封道歉信。”
细节十:5天拍了70多件宋画
承担《宋画全集》图片拍摄的摄影师章益林是中国美院摄影系第一届毕业生,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工作组一丝不苟,在上海博物馆拍摄时,5天拍了70多件宋画;第一次去辽宁博物馆拍摄,原定十几天的拍摄工作,用了3天就圆满完成。
(摘自彭凤仪《重任降浙大丹青耀古今——<宋画全集>编纂出版散记》,《浙江大学报》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