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法雜志社遭恐袭12人死 年幼嫌犯投降

2015-01-08
来源:香港商報综合

  當地時間2015年1月7日,法國巴黎,一伙武裝人員闖入法國諷刺漫畫雜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于巴黎的總部,武裝人員開槍射擊,造成12人死亡。早在2006年開始,該雜志社多次刊發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的漫畫,引起穆斯林憤怒,其辦公室2011年就曾遭到燃燒彈襲擊。
 
  【香港商報网訊】最新:據衛報報道,警方發言人剛剛確認,已有2名警察和10名《查理周刊》的記者死亡,另有5人重傷。
 
       年幼嫌犯向警方投降
 
  法新社報道,其中一名疑兇已經向警方投降。但消息未獲官方證實。
 
  恐襲發生後,3名疑兇乘車逃走,法國警方鎖定恐襲案3名疑犯的身份。包括34歲的薩伊德.庫瓦奇及33歲的謝里夫.庫瓦奇兩兄弟。另一名疑兇是18歲的莫拉德。法國警通宵方在蘭斯展開大型搜捕行動。法新社報道,18歲疑兇莫拉德已經向警方投降。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7日,法國諷刺漫畫雜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于巴黎的總部內發生槍擊事件,武裝人員闖入后開槍射擊。據消息人士稱,這起事件造成11人死亡,其中2人為警察。
 
  據法新社此前報道,《查理周刊》的漫畫家雷諾·魯西爾(Renaud Luzier)稱,一伙武裝人員闖入《查理周刊》總部,并開槍射擊,“造成人員傷亡”。
 
  法國總統府稱,法國總統奧朗德趕往事件現場,并召開緊急內閣會議。 

  這起槍擊事件發生后,巴黎市已將警戒級別調為最高。

  枪手与也门恐怖组织有联系
 
  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法國媒體報道,其中一名襲擊者可能來自法國蘭斯。
 
  一名當地警察對說,槍手與也門恐怖組織有聯系。
 
  警方已在位于巴黎東北部的法國城市蘭斯(REIMS)展開追捕行動,法國特別反恐部隊已經投入追捕行動。
 
  目擊者:槍手點名特定記者射殺 大喊“替先知報仇”  
 
  了解事件調查的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記者,兩名男子當天手持沖鋒槍和火箭炮闖入位于市中心的《沙爾利周刊》雜志社總部,并與警察交火。這名消息人士說,武裝人員劫持了一輛轎車,在逃離時還撞倒一名行人。
 
  事發后,奧朗德趕往現場,并把這起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他對在場媒體記者說:“毫無疑問,這是一起恐怖襲擊。”
 
  法國總統奧朗德說,法國近幾周已經挫敗了幾起恐怖襲擊圖謀,法國將加強警戒,防止此類襲擊再次發生。奧朗德還呼吁全國團結一致,并要求保護所有可能遭受類似襲擊的地點。當地時間14時,法國政府在愛麗舍宮總統府召開部長級會議。
 
  一名法國警官在接受法國電視臺采訪時說,警方正在抓捕逃逸的武裝分子。目前巴黎安全警戒級別已經提升至最高。法國總理府說,最高反恐級別將擴大至巴黎大區范圍,安全機構將加大對新聞機構、大型商場、交通車站和宗教場所的保護力度。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社交網站上譴責這一襲擊事件“令人憤慨”,表示英國人民將和法國人民并肩作戰,打擊恐怖主義。 
 
  現場視頻:警員中槍倒地后遭暴徒補槍處決
 
  從現場拍到的畫面可見,兩名蒙面黑衣持槍男子,從一輛小轎車沖出來,在街道連射多發子彈,一名男子中槍倒地掙扎,其中一名槍手隨即向傷者頭部再補一槍,畫面殘忍,隨后兩名槍手乘車逃離。
 
  還原:一場“致命”的會議 點名射殺記者
 
  1月7日是《沙爾利周刊》的例會日。上午,幾乎所有重要的編輯和漫畫家們齊聚在雜志社,誰也未曾想到,一場屠殺隨后來臨。  
 
  因為最近收到了針對雜志社的威脅,幾周以來,雜志社增加了守衛力量。但襲擊者的到來卻始料未及。
 
  約11點半時,幾名持槍的暴徒沖進大樓,“見人就開槍”,法國警方發言人孔滕托在事后表示這是一起“屠殺”。
 
  幾名目擊者稱,襲擊者十分熟練和鎮定,他們點了幾個特定記者的名,然后將其射殺。目擊者拍攝的視頻片段則顯示,襲擊者非常“珍惜”子彈,他們瞄準目標,兩槍斃命。
 
  “我們先是聽到大街上有人喊叫,”一名叫布林格的記者,是幸存者之一,他供職于大樓內的另外一家媒體。他說,“我們看到幾個蒙著黑色頭巾的槍手,拿著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進入了大樓。我們趕緊報警。幾分鐘后,我們就聽到了密集且激烈的槍聲。我們趕緊往樓上跑,跑上了屋頂。”
 
  很多人跑上屋頂得以從這場屠殺之中幸存。
 
  《沙爾利周刊》的漫畫家科琳娜因為去送女兒上幼兒園而晚來了一會兒,她到了之后,正好遇到了襲擊者,她躲在桌子下面躲過了一劫。“襲擊者說著非常流利的法語,他們說他們屬于基地組織。”科琳娜回憶到。一名目擊者表示,他聽到襲擊者大喊“我們已經替先知穆罕默德報了仇。”
 
  街頭槍戰
 
  大樓內的槍案發生后,3個警察騎著自行車趕來。
 
  “大約10分鐘之后,我們就看到兩個拿槍的男人跑到了大街上。3個警察騎著自行車來了……”布林格回憶到,槍手和警察在大街上交火,而大街上的槍聲,“比大樓里的槍聲還多。”布林格說,之后暴徒坐了一輛汽車逃走。
 
  有目擊者看到一名警察倒在了路中間的血泊之中,生死未卜。隨后不久,警方發言人也證實,遇害者中包括數名警察。
 
  劫車逃跑
 
  孔滕托表示,有3名槍手坐進了一輛雪鐵龍車,車內加上司機有四人,他們向巴黎東北部方向的龐坦門逃去,在那里丟掉了第一輛車,劫持了第二輛車,并將司機拽出車外扔在路上。
 
  截至當天下午,襲擊者仍然在逃。目前法方已經部署大量警力和士兵搜尋襲擊者下落。
 
  而遇襲大樓周圍的建筑都封閉起來,幾百米處的一輛警察,防彈玻璃上千瘡百孔,全是彈痕。
 
  漫畫“太諷刺” 曾遭燃燒彈襲擊
 
  遭襲雜志社漫畫位于巴黎11區的《沙爾利周刊》創建于1970年,是一本以諷刺見長的漫畫雜志,2012年在法國發行量已達4.5萬份,常因涉及政治和宗教的內容而引發爭議。
 
  《沙爾利周刊》的諷刺漫畫無所不包,總統奧朗德、前總統薩科齊都曾是他們的諷刺對象,但《沙爾利周刊》引發爭議最多的,還是其諷刺穆斯林的漫畫。在此次恐怖襲擊之前,《沙爾利周刊》已因為諷刺穆斯林而遭遇網站被黑、燃燒彈襲擊等。
 
  在2006年和2011年,《沙爾利周刊》曾多次刊登諷刺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了巴黎大清真寺和法國伊斯蘭組織聯盟的抗議。2011年11月,該周刊刊登了一幅取笑伊斯蘭法典的漫畫,封面上寫著“客座編輯穆罕默德”。第二天,位于巴黎的辦公室就遭到了燃燒彈襲擊,網站被黑,員工受到死亡威脅。不過這并沒有讓他們“退步”。《沙爾利周刊》很快就出版了新的雜志,頭版是一個大胡子的穆斯林和一個男子接吻,男子穿著黑色T恤,上面寫著“沙爾利周刊”,標題叫作《愛強于恨》。
 
  2012年,《沙爾利周刊》又引發了軒然大波。當年因為一部涉嫌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電影在美國上映,全球眾多穆斯林國家掀起了抗議浪潮。然而就在大家神經都極度緊張的時刻,9月19日,他們在頭版和內頁刊登了影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當天上午刊物就被搶售一空,大賣7.5萬份。這一刊物卻導致法國政府不得不在21日暫時關閉了20國的使領館以防不測。
 
  爭議:為言論自由還是為銷量炒作?
 
  法國媒體有諷刺時政的傳統,著名的《鴨鳴報》也因經常將政治人物作為調侃對象多次被告上法庭。不過《沙爾利周刊》的做法更為大膽。2012年9月19日的刊物出版當天,媒體紛紛向法國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否認同《沙爾利周刊》的做法?
 
  支持的人說,法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在言論自由上不能打折扣。
 
  但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則表示,其做法好比火上澆油。法比尤斯強調言論自由至關重要,但如果被看成是故意挑釁,那就缺乏責任感了。
 
  時任法國總理埃羅則認為,什么事情過火就欠妥。他說,法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幽默也有它的自由空間,“如果有人感到他們的信仰受到了侵害,認為有超越法律界限的行為,可以訴諸法院裁決。”
 
  《沙爾利周刊》的做法,不乏被批評是為增加銷量,雜志刊登涉及宗教題材的諷刺漫畫常會熱賣。
 
  在德國,諷刺雜志《泰坦尼克號》也是常常因為諷刺過頭而官司纏身,被訴上法庭。
 
  2012年的7月號,該雜志刊登了諷刺教皇本篤十六世的內容,雜志的發行量因此增長了70%。該雜志的做法引起許多天主教徒強烈的不滿。教皇本篤十六世也感到他的私人權利遭到損害,把這份雜志告上了法庭。
 
  《泰坦尼克號》創刊30年來,曾經多次遭禁,訴訟纏身。諷刺雜志與言論自由之間的邊界到底在哪里,也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
 
  1 誰是血案兇手?
 
  行兇者“說流利法語”,外媒稱或系參加極端組織法青年
 
  法國媒體稱,參與襲擊者可能是參加極端組織的法國青年,他們可能在敘利亞參戰時被極端化在回國后策劃了襲擊。
 
  英國媒體報道稱,兩個持槍歹徒穿著典型的“圣戰制服”,頭戴黑色的頭套,身背卡其色彈藥袋,帶著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從監控錄像可以聽到槍手高喊“為先知復仇”。“襲擊者說著非常流利的法語,他們說他們屬于基地組織。”周刊的漫畫家科琳娜回憶到。
 
  報道稱,在報社的窗戶上有個直徑很大的洞,警方稱這是武器留下的孔洞,可能是威力很大的武器造成的,并意味著2名武裝人員可能是經過非常全面訓練的恐怖分子。
 
  從襲擊規模來看,可能是有組織有策劃的極端組織所為。但目前也不排除可能是“獨狼”的行為。襲擊者的人數暫無統一說法,警方稱包括一名司機共4人,而多家媒體報道中稱有2人。
 
  2 是否經過精心策劃?
 
  襲擊者選擇在例會襲擊;“作案手法像是經過軍事訓練”
 
  有目擊者表示,襲擊者的武器還包括火箭發射器,其作案手法,像是經過軍事訓練。
 
  英國媒體表示,這可能是法國40年來最為嚴重的恐怖暴行,而襲擊者顯然是精心策劃,精心執行。雜志社位于巴黎市中心,其選擇在雜志社每周一次的例會期間發動襲擊,并能夠在襲擊之后坐車逃走。
 
  報道稱,雖然該雜志社曾遭受多次威脅和襲擊,但目前《沙爾利周刊》所在的辦公地點的門前并沒有任何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3 雜志社為何成為目標?
 
  被稱為“反穆斯林典范”,主編多次受死亡威脅
 
  據外媒報道,《沙爾利周刊》被稱為“反穆斯林的典范”。早在2011年就已成為了一些恐怖襲擊的目標。
 
  死者中《沙爾利周刊》主編斯特凡·沙博尼耶多次收到死亡威脅,并因此生活在警方保護之下。他此前已經收到多次死亡威脅,巴黎警方派了一名警察去保護他,而這名警察也在襲擊中犧牲。
 
  2013年,接受采訪時,沙博尼耶說,曾由于出版一期漫畫而被警方持續不斷地保護了4個月。“雜志社不是為了激怒他人,而是為了維護自由發言的權利。”沙博尼耶表示,雜志經常開女權主義、核能和國土安全的玩笑,但穆斯林有關的問題總能引起公眾關注。
 
  在遭襲擊前,該雜志社發出的最新一條推特是關于“伊斯蘭國”極端組織領導人巴格達迪的漫畫,寫著“最重要的是,健康”。(韓旭陽)
 
  4 恐怖襲擊為何發生在巴黎?
 
  “法國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面對如此嚴重恐怖襲擊威脅”
 
  恐怖襲擊又為何發生在巴黎?實際上,法國近年來一直保持著比較高級別的反恐狀態。在車站、機場和主要旅游景點,經常能看到荷槍實彈的軍警巡邏。
 
  上個月,在法國連續3天發生惡性襲擊警察或平民事件,大多帶有伊斯蘭極端分子色彩。雖然法國政府一再撇清上述3起襲擊案之間的關系,但有兩名涉案者高呼“真主至上”,無疑這與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教唆和宣傳有關。瓦爾斯上月曾公開表示,法國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面對如此嚴重的恐怖襲擊威脅。
 
  法國擁有歐洲最大的穆斯林群體,作為曾經的殖民地宗主國,法國與北非、西非等地區一些穆斯林國家有著傳統聯系。近年來,從利比亞、馬里到敘利亞和伊拉克,法國也一直保持著積極介入的軍事和外交手段。在西非、中非和中東都發生了不少法國人遭綁架案件。另外,在敘利亞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控制地區有近千名法國人參戰,其中殺死英國人質的兩名極端分子就被證明是法國人。 據新華社
 
  襲擊者穿“圣戰”制服 高呼“真主至大”
 
  報道稱,兩個持槍歹徒穿著典型的“圣戰制服”,頭戴黑色的頭套,身背卡其色彈藥袋,帶著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他們聽到襲擊者高呼“真主至大”。
 
  《查理周刊》的四名設計師繪圖員在此次槍擊案中死亡。兇手目前在逃,大巴黎地區現在處于反恐最高級別狀態。
 
  《查理周刊》記者:對死亡威脅習以為常 未曾認真對待
 
  事發后,該雜志社一名記者在接受法國《世界報》的采訪時表示,雜志社的工作人員已經對各種形式的死亡威脅習以為常,但卻未曾認真對待過這些威脅。
 
  這名《查理周刊》的記者告訴《世界報》:“盡管我們在過去幾個月間也曾受到威脅,但并未過多關注于此。當然,我們的一些負責人都得到了警方的保護,他們提醒我們要注意危險。Charb也處在警方的保護之下,但是他經常脫離警察到處奔走,他從未擔心過外界的威脅。”
 
  “Luz和Riss(遇害的另外兩位漫畫家)也曾處于警方的保護之中,但一年前這種保護被解除了。我們一直不斷地收到威脅郵件和威脅電話。但是我們之前并未認真對待,我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最近,我們還以為這些威脅已經銷聲匿跡了。”這名《查理周刊》的記者說道。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