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正在給割稻
【香港商報網訊】坐擁印洲塘地質公園景觀優勢的沙頭角區荔枝窩,荒廢多年,但經村民多年努力,終獲回報,村民與政府部門就擬開設荔枝窩至馬料水街渡有了初步意向,村民冀望技術問題解決後,今年旅遊季節前順利開航;同時村民經過3年努力,與教育、社會機構協力復耕,早前種植水稻大獲豐收,令開設街渡的理據增強。香港商報記者 周駿
已有初步意向往來馬料水
荔枝窩擁有全港最大的百花藤樹林(受保護)及客家文化,但礙於水陸交通不便,令多數遊客止步,幾十年來,村民屢向政府申請街渡無果,鄉村發展受阻,村民背井離鄉,鄉村日顯衰落。其實,荔枝窩至沙頭角海上直線距離最近(約30分鐘航程),然而,只有持禁區紙者方可進入沙頭角,而毋須禁區紙的大埔馬料水至荔枝窩水路航線,幾十年沒有通航,荔枝角村數戶居民出入市區極為不便,村民屢向政府申請街渡未有回應。但隨著村中復耕種植水稻大獲豐收,村民及社會人士呼籲開設街船理據增強。
參與復耕租船費用昂貴
由英國回流香港、參與復耕計劃的荔枝窩村民曾偉強表示,復耕種植水稻大獲豐收,得到政府相關部門肯定,但參與復耕計劃各方機構,在交通支出太大。就他個人來說,去年1月至11月,平均每周2次由沙頭角駕細船到荔枝窩管理復耕項目,一次往返所需電油200元,11個月需電油費19200元,臨時租快船載12人,需600元,而參與復耕計劃的香港大學所支付交通費就更高。故半年前他與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執委曾玉安、兩個村代表再與漁護署、海事處、運輸署及康文署等多個部門商討街渡可行性。
香港大學嘉道理研究所項目經理戚曉麗表示,研究所專責可持續發展以及環境專業,故與荔枝窩復耕設想一拍即合,並與綠田園基金合作,在現時約7萬平方米(A區)實施復耕,綠田園則培訓義工農活技能,研究所每次組織義工及參與教學課程的同學約50人,在馬料水租渡輪到荔枝窩,逢周六、日租船往返費用5000至8000元不等,平均租費6500元,全年8、9月各有2次租船,4、7、10及11月各有1次租船,概算全年單租船費約5.2萬元,參與復耕人數之多,約400人次,交通成本之高,亦成為與政府相關部門商討開通街船理據之一。
暫定早往午返雙程80元
曾玉安表示,增設街渡主要是慶春約內的荔枝窩、梅子林等數條村村代表商議,連同社會力量與政府部門有一個初步意向,街渡營運商初選定聲威船務公司,該公司負責向運輸署申請營運牌照,航班暫定每周日早上9時由馬料水開出,下午3時30分由荔枝窩回程,船程約個半小時,單程收費為50元,雙程收80元,而荔枝窩碼頭的保養、維修(碼頭撞爛)等工作,希望交由政府某個部門管理,最理想是由專責鄉郊事務的環境局負責,或者北區民政署及土木工程署等,待技術問題解決後,村民冀望今年初旅遊季節前順利通航,了結父老鄉親多年盼望家鄉通航的宿願。
村民懷念童年田園生活樂趣
荔枝窩的復耕計劃早在5年前展開,村民曾偉強表示,2010年由英國回流香港,不忍家鄉荒廢,開始復耕工作,但個人資源有限,復耕計劃停滯不前,直到3年前,在數次鄉村活動中與港大嘉道理研究所人士就復耕計劃不謀而合,另有數個基金參與計劃,旨在6公頃的私人農地上種植水稻,現分A、B及C區逐步實施,去年在A區種植水稻全面豐收,今年開始在B、C區推廣復耕。
曾偉強不忍家鄉荒廢復耕
曾偉強說,以前村民一般讀完小學後,會離村做童工,有些更遠赴英國,他是後者並留英多年,但在返鄉探親時看到一幅荔枝窩衛星圖,圖中展示70年代的村中遍地稻穀,令他萌發復耕大計。他亦憶述小孩時生活,指荔枝窩村遍地稻田,綠油油,全年產兩季稻,他12歲前,春季插過秧、夏季收穫時割稻,最開心是收割之後放牛不用擔心牛吃稻穀,此外,會在村內外捉迷藏,壘土圍生火,扔番薯入圍,在推倒土圍將番薯煨熟。
其實荔枝窩何止復耕及活化鄉村文化,現時「荔枝窩自然步道」連貫荔枝窩海岸、荔枝窩村及風水林,百花藤樹林(魚藤)、化石狀的銀葉樹板根及可藏身的粗壯空心樹,風景很美,令遊客流連忘返,眾人皆翹首期待街渡通航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