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越南克星”張萬年病逝 曾指揮對越反擊戰

2015-01-15
来源:新京報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逝世 1993年晉升上將

  1995年,張萬年上將在人大會議休息時下棋。王瑤 攝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逝世 1993年晉升上將

  1997年5月,張萬年會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沙利。王瑤 攝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逝世 1993年晉升上將

  2005年8月,中國與前蘇聯老戰士在北京舉行聯誼活動。廖文靜 攝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1月14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張萬年同志1944年8月入伍,194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5月晉升為上將軍銜。 據新華社

  盤點張萬年軍旅生涯:五次榮立大功

  戰爭年代,張萬年先後參加膠東抗日、本溪保衛戰、新開嶺戰役、四保臨江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作戰英勇,不怕犧牲,五次榮立大功。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參加過廣東剿匪、保衛東南海防、抗美援越、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等,曆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八團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三六七團副團長、團長,廣州軍區作戰部副部長,陸軍第四十三軍一二七師師長,陸軍第四十三軍副軍長兼一二七師師長、軍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濟南軍區司令員。在各個崗位上,都出色地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既經受了軍事鬥爭的考驗,又經曆了各級領導崗位的長期磨煉,積累了豐富的治軍和領導經驗。

  解放戰爭

  塔山阻擊戰激戰六天六夜

  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在一篇文章中回憶了他的老領導張萬年。他寫道,發生在1948年10月的塔山阻擊戰是我軍曆史上規模、時間、殘酷程度均罕見的堅守防禦戰。張萬年當時作為通信股長參加了六天六夜的血戰,塔山因此成為張萬年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

  “塔山的地名裏雖然有一個‘山’字,但實際上只是一些起伏不大的丘陵,並不是真正的‘山’,不能構成堅守防禦的險要地形,但張萬年和他的戰友們硬是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保障了錦州戰役全局的勝利。”熊光楷寫道,戰後,當時的四縱領導發誓死後葬在塔山,與烈士們長眠在一起。

  指揮對越反擊戰被贊“越軍克星”

  鄧小平對其指揮贊賞有加

  據《張萬年傳》記載,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張萬年為“鐵軍師”師長。張萬年熟悉地形和敵軍特點,因此,敵軍既懼怕又惱怒,打出了“消滅一二七,活捉張萬年”的標語口號。

  1979年3月3日19時,張萬年接到軍首長指示:因正面進攻某市的部隊尚未趕到指定位置,總攻該市的時間改為4日早上7時。正准備渡河的某團二營和火箭炮營當即奉命停止行動。

  張萬年陷入兩難之境。後面的部隊停止渡河,已經過河的兩個營就呈孤軍突出之勢。若夜間對方部隊突然重兵壓來,展開攻擊,兩個營勢必背水作戰。如果不撤回來,則有被對方吃掉的危險。可是,對方一旦重新占領河對岸,加強防守,再次渡河將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張萬年很快定下決心,並上報軍首長:以攻為守,“指南打西”,搞亂對方的神經,提前瓦解對方重兵可能對我過河部隊的攻擊行動。

  這一行動當晚奏效。對方被解放軍炮兵和步兵的“異常活動”搞蒙了,匆忙進行了一夜的緊急調動,根本無暇顧及“鐵軍師”控制的渡口。

  1979年5月12日,《解放軍報》刊登長篇訪談《殺雞用牛刀——師長張萬年談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問題》,鄧小平對他也贊賞有加。

  盤點張萬年上將生平:十三次落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統帥過千軍萬馬、經曆過無數生死的大將軍。《張萬年傳》中,記錄了他的十三次落淚。張萬年一生戎馬,接受過殘酷戰爭的洗禮,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這樣的鐵骨男兒怎會一次又一次潸然淚下?我們不妨細細數來。鋼鐵漢子為何落淚?

  第一次,被逼討飯

  張萬年1928年出生於山東省東部的黃縣。1942年,膠東持續三年大旱的第二年,莊稼基本絕收,張萬年全家生活陷入絕境。14歲的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全家人餓死,於是動了討飯的念頭。“當他向母親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母親那極要面子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但她什么也沒說,流著眼淚,默默將一個筐子遞到兒子手裏。張萬年也哭了。”(《張萬年傳》上冊,第13頁)

  第二次,父親被日本兵打

  1943年,膠東持續大旱的第三年。初春的一天,張萬年家裏已經斷頓,父親張金滿因為出門借糧,沒能按時為日本人出工。偽村長帶日本兵到張家抓人,一進門就拿槍托猛打張金滿。“父親被日本兵押走了,張萬年和母親、二姐抱頭痛哭”,“極度的恥辱和痛苦在他胸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張萬年傳》上冊,第15頁)

  第三次,被身邊戰鬥英雄激勵

  1944年春,16歲的張萬年參加了八路軍,成為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的一名戰士。當時,膠東軍區部隊有位赫赫有名的戰鬥英雄叫任常倫,1944年11月在與日軍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剛參軍不久的張萬年“流著眼淚向連首長交上了決心書:‘任常倫就是我的榜樣,我要像他那樣去戰鬥!’”(《張萬年傳》上冊,第29頁)

  第四次,在新式整軍運動中訴苦

  1948年3月,張萬年所在部隊開始進行新式整軍運動。“在全連的訴苦大會上,張萬年第一個登台。講到傷心處,他痛哭失聲。他在台上哭,戰友們在台下哭。講到地主、日本侵略者、漢奸對老百姓的盤剝時,他的牙齒咬得咯咯響。”(《張萬年傳》上冊,第98頁)

  第五次,在改編國民黨士兵過程中訴苦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張萬年所在的四十一軍面臨改編傅作義部隊的任務。一名戰友出師不利,遇到了改編部隊明顯的抵觸情緒。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為了迅速打開局面,張萬年帶頭在這些被解放的國民黨士兵面前訴起了苦。”“說到悲痛的地方,他忍不住失聲痛哭。”“他的回憶深深地打動了大家的心,有兩名‘解放戰士’當場就哭起來,一顆顆長期冰封的心終於‘解凍’了。”(《張萬年傳》上冊,141頁)

  第六次,第一次見毛主席

  1949年3月25日,張萬年作為英模功臣參加了西苑閱兵,光榮地接受了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的檢閱。“當檢閱車隊經過張萬年面前時,他望著毛澤東主席偉岸的身軀,看著領導人們親切、和藹的面容,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動得熱淚盈眶,感到無比幸福和自豪。”(《張萬年傳》上冊,147頁)

  第七次,“文革”中被誤解

  1971年,張萬年任“鐵軍師”師長,曾在“林彪辦公室”當過七年秘書的關光烈任該師政委。“九一三事件”後,由於師政委的原因,加上該師與林彪有著特殊的曆史淵源,上級派來工作組徹查“鐵軍師”。時任“鐵軍師”師長的張萬年自然是重點,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張萬年委屈過、痛苦過,還因為遭到誤解而流過淚。”(《張萬年傳》上冊,327頁)

  第八次,痛哭毛主席逝世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張萬年一遍一遍地對警衛排長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張萬年的今天啊!”說罷又泣不成聲,痛哭了一場又一場,人整個就掉了個形。(《張萬年傳》下冊,第457頁)

  第九次,祭奠南疆英烈

  1979年,張萬年以副軍長兼師長的身份率“鐵軍師”參加自衛還擊作戰。3月12日,部隊即將撤回,張萬年與師政委蔡春禮商定,自己晚些再走,“我想再到峙浪山烈士陵園去一趟,再跟他們告一次別。”還沒有走進陵園,一眼望見新豎起來的墓碑,“他的眼淚就流下來了。”走進陵園後,張萬年“淚流滿面。”他緩慢地走到每一塊墓碑前,一個一個地跟烈士們道別,機關人員催了幾次都不聽。直到天快亮了,張萬年跟最後一名烈士告了別,才往回返。路上,張萬年“仍一直悄悄地流淚”。(《張萬年傳》上冊,第389、390頁)

  第十次,懷念老戰友

  1990年5月,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張萬年在部隊調研時,聽說共事多年的一位“戰友加兄弟”鮑仁川轉業回老家後生活困難,非常著急。經輾轉打聽,得知其已去世十多年,他“噙在眼裏的淚一下子掉了下來”。“第二天上午,張萬年就趕去看鮑的愛人朱翠英。”當從朱翠英口中得知鮑“從部隊回來不久就身患肺癌”,張萬年難過地流下了淚水。(《張萬年傳》下冊,第474頁)

  第十一次,感懷鄧小平逝世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同志逝世。當晚,中央辦公廳突然通知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開會。到達會場後,工作人員又通知他到解放軍總醫院去。因為事先知道鄧小平病重的一些情況,“眼淚當時就掉下來了。”張萬年回憶說:“我很快來到總醫院,得知鄧主席逝世的消息,我的眼淚就嘩嘩地流下來了”。(《張萬年傳》下冊,第460頁)

  第十二次,被英模感動

  1998年,我國發生了特大洪澇災害,人民解放軍迅速進入抗洪搶險第一線。8月30日,《解放軍報》和中央電視台相繼報道了安慶軍分區專業軍士吳良珠在抗洪鬥爭中的英雄事跡,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張萬年感動得流下了淚水。他專門打電話向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陳炳德了解情況,並要求有關方面對英雄的搶救工作“要給予全力支持”。(《張萬年傳》下冊,326頁)

  第十三次,心疼戰士

  2000年,全軍深入紮實地開展對台軍事鬥爭准備。初冬的海濱,天氣非常冷,張萬年親臨南京軍區某海訓場檢查部隊海練情況。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回憶,張副主席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正在訓練的戰士,突然,“我看見首長落淚了。”張萬年的一句話也讓朱文泉落了淚,“戰士們太辛苦了,天太冷了。要馬上給他們弄點熱湯喝,別凍壞了他們。”(《張萬年傳》下冊,第205頁)

  張萬年苦大仇深、信念堅定、身經百戰、文韜武略,是一位從部隊基層逐步成長起來的軍隊高級將領。十三次落淚,有些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悲傷,而是整個民族和國家在特定時代的傷痛;有的是對舊社會和日本侵略者的徹骨之仇;有的是對領袖的至愛深情;有的是對親人戰友的連心之愛,體現了將軍敢恨敢愛的真英雄品格。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