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李克強達沃斯講話釋放的信號

2015-01-23
来源:海外網

  原題:李克強達沃斯講話,這些信號值得注意

  達沃斯,阿爾卑斯山系最高的小鎮,人口1.5萬人。要從中國去這裏,需要先飛10個小時到蘇黎世,再坐2個小時汽車,最終換乘1個小時的爬山火車。相比起“歐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場”的名號,這個小鎮更為人熟知的地方,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

  2014年,原油、鐵礦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世界經濟在低迷中掙紮,全球貿易預計全年增長在2%左右;世界依舊動蕩,極端勢力不停搞事,地區沖突也在加劇。看上去,馬年的世界,跟馬有關的很多人都過得不太好,總體只能用“馬馬虎虎”概括。

  在這樣的形勢下,外界對李克強出席達沃斯抱有的期望就完全可以理解——西方在李克強來之前早就期待著問了:“中國方案”,究竟如何紓解“世界焦慮”?

  兩份數據和豪華團隊

  以總理身份出席“客場”達沃斯,是李克強的首次,也是5年來中國領導人的首次。上一次還要追溯到2009年,當時的中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推出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之後時任總理溫家寶出席。

  而這一次,李克強沒有帶來“刺激”的說法。他出發之前和到達之時,中國分別發布了兩份數據: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全國經濟統計數據,以及商務部發布的全年外貿情況。一個GDP增速降至7.4%,24年來最低;一個進出口增速2.3%,低於年初7.5%的預期。

  在號稱“世界經濟的風向標”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要向世界回答清楚如何解讀中國數據、中國未來如何發展的情況。畢竟,現在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也已經占據了世界12.2%的份額。

  領導人出訪,團隊很重要。帶什么人,誰去誰不去,不是隨便拎來就走,而是反複拿捏、每個人都有意味的。

  外交部長王毅、央行行長周小川、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這些都可以理解是“標配”。學界的林毅夫、李稻葵,可以理解也是作為智囊。而商界的幾名代表則是有信號意味的——馬雲,代表著互聯網和民眾創業;華為任正非,代表著中國優勢的產業;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對應此次金融合作的主題。

\

  對中國經濟的解釋

  《維護和平穩定,推動結構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標題聽起來四平八穩,但全文卻是N多幹貨。

  因為,作為論壇開幕式上唯一致辭的領導人,要面對這個大多數是歪果仁的場合,講清楚中國經濟怎么樣、怎么走。歪果仁可能聽不懂像是內部接頭暗號般的公文講稿,所以就得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話語體系,深入淺出的講明白道理。

  外國人都聽得懂,我們也能。而聽懂的最關鍵地方,卻是兩個比喻——哲學家把metaphor作為人類語言共通的思維方式進行研究,還是有道理的。讀懂了這兩個比喻,也就抓住了李克強此番演講的中心思想。

  第一個比喻是滑雪——沒有什么比在滑雪勝地談滑雪更通俗易懂的了。“速度、平衡和勇氣”並重的滑雪,比喻的是中國經濟在發展中所需的東西。滑雪需要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但滑雪更重要的是平衡,偏廢任何一方都容易摔跟頭;滑雪還需要勇氣,面對改革的硬骨頭,沒點兒勇氣和魄力是搞不下去的。

  第二個比喻是“雙引擎”——在國際場合上,這個概念應該還是頭回兒提出。一個是改,把過去引領經濟的傳統引擎通過政府的力量加以改造;一個是新,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為什么要談引擎?李克強致辭結尾處的一個詞值得注意:“中等收入陷阱”。

  按照人均GDP,中國其實早已進入中等偏上國家水平,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國就進入了這個行列。但40多年過去,他們依然是這個水平,並且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前車之鑒,中國自然要警惕。

  OK,主旨抓住了,我們可以談幹貨和信號了。

\

  為什么這么淡定?

  GDP增速7.4%,是不是世界末日?

  當然不是。速度是百分比,乘以的基數是上一年度的總量。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現在的7.4%,帶來的是8000多億美元的增量。放在5年前,那就是10%的增速。雪球越滾越大,如果還按照同樣的速度,弦可能會崩斷。打籃球跳投還需要先下蹲,踢球要踢得遠也得先後撤起步,這道理大家都懂。

  為什么領導人如此坦然地面對GDP增速的下滑?李克強給出了一個答案:就業。2014年,相比於年初預定的1000萬城鎮新增人口就業的目標,到年底給出了1400萬的超額答案。新增人口有就業,失業率保持穩定,社會就會維持穩定。而隨著勞動力絕對人口數量的下降,就業的這一良好態勢,讓政府更有底氣去調整結構。

  OK,GDP沒問題,那風險呢?論壇錢的對話會上,外國友人就提到了這個問題——房地產和影子銀行的問題怎么解決?

  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一樣,李克強的底氣來自於中國經濟的強大彈性回答。

  房地產過剩,可以消化。這似乎也是領導人對於房地產為數不多的明確表態——“中國實現現代化必然會伴隨著城鎮化,對房地產的剛性需求是長期的……中國政府希望房地產市場能夠長期平穩健康發展……保障困難群眾有基本住房,這從一個方面也說明中國住宅投資的需求是長期的。”

  影子銀行?加強監管。地方債?同理。背後的底氣其實還是“錢”——中國百姓有超過50%的儲蓄率,資金還是雄厚的,系統性和區域性的風險也是可控的。

\

  明確的信號

  此時,李克強放出了幾個明確的信號。

  首先是傳統引擎的改造。過去幾年內支撐經濟的幾個傳統動力,制造業的全面過剩,房地產的黃金十年不再,以及外部世界需求疲軟而帶來的出口困難和彙率提升,都使傳統引擎面臨痛苦轉型。怎么辦?李克強的答案是“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

  說白了,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等具有全局意義、又能吸引和消化巨大資金的產業。既能解決民生,又能拉動增長。

  中國也有足夠的空間支撐這些產業——“公共設施存量僅為西歐國家的38%,北美國家的23%,服務業水平比同等發展中國家還要低10個百分點,而城鎮化則比發達國家低20多個百分點。”因此,中西部、鐵路、公路、水利工程、棚戶區改造,就成了未來需要重點關注和大力投資的領域。買股票的可以關注一下啦。

  舉例來說,現在如火如荼的高鐵和鐵路,加起來也還趕不上美國;而在廣大的中國腹地中存在的棚戶區,未來還將改造1000萬戶——只不過不一定再用改新房的方式,改換政府補貼資金、百姓去買現在已經建成甚至過剩的一些商品房。

  而新引擎在哪裏?信號也是很明確的:民眾創業、金融改革、經濟體制改革。

  李克強的大棋

  兩個引擎實際上並非相互獨立,而是一盤大棋。

  根據民生證券的測算,要完成傳統引擎的改造,大概需要13萬億的基建資金,缺口大概在4.5萬億。錢從哪兒來?答案是:社會資本和外部資本。

  於是,這就引入了兩個李克強一直在力推的概念:簡政放權和金融改革。現在已經下放了1/3事項的行政審批,以及力推的金融改革,不僅能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為外商進入營造便利,也給民間創業提供活力和空間。

\

  換句話說吧,這些舉措都是纏繞在一起的系統工程的配套措施。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他帶了馬雲和王洪章去——前者的阿裏巴巴,一方面是互聯網產業,但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千萬民眾創業的平台,在此基礎上,還附帶了“民營銀行”的概念;後者的建行,不僅長期以來為中國基建投入大量貸款,而且也可以獲得“金融合作”的概念加持。

  本屆領導人在講話時似乎都喜歡舉例子。而例子也不是隨便舉的。比如李克強講話中那個“兩個月前去過的東部小村莊”,就是一個“淘寶村”;那家“中西部省區的汙水處理廠”,則是中外合作的范本,德方占股達到70%,既有中西部、傳統引擎改造的意味,又有引進外資、股本改革的概念。

  而李克強在論壇開幕前的對話會上提到的“2030年中國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說法,則一方面回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問題,另外也給另一個產業發出了信號:新能源。為了改造中國對礦石資源的依賴,中國希望外國出口清潔煤技術,也希望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取得突破。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用法治的手段“打破壟斷”。就政府來說,下放審批權,打破的是“權力的壟斷”和尋租;就經濟體制和金融改革來說,要引進社會資本、國外資本,就要打破行業壟斷。

  文/韓門立雪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