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清華校長履新環保部:3年內從正廳級升至正部級

2015-01-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 作者:司徒格子

他是不是中國環保的“異類”?

  原標題:【解局】那個履新環保部的清華校長

  消息傳了兩天,才等來了官方宣佈。清華大學校長陳吉甯,正式接任環保部黨組書記一職。

  又一個學而優則仕的典型。僅僅一年多前,跟他搭班子的清華大學原黨委書記胡和平才調任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如今,清華再為官場貢獻一員重將。

  不過,不到3年之內從正廳級跳到掌舵部委的正部級職位,還是從中國最頂尖學府的校長位子上離任,即使陳吉甯素來低調隨和,其背後意義也很難不被深入解讀。而他作為最近高校官員變動裡最閃耀的那顆星,無疑將成為人們觀察中國未來幾年的環保時,極為重要的角色。

  過去十幾年,清華最“激進”的校長

  消息是在上週一傳到內部人士耳中的。

  據說,那天中組部到清華考察,人們才開始意識到,陳吉寧要走了。隨後,無論是這位校長開始張羅著搬家,還是會議室裡他不再如過去那樣“掌控會議進程”,都清晰地透露著要走的信號。

  島君打聽到的消息是,清華內部早已傳說他要走,但是一直沒說去哪裡。如今塵埃落定,大家反倒覺得,傳說的那幾個職位都沒有環保部適合他。

  即使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清華學生,也能體驗到自2012年2月上任以來,陳吉寧帶來的不同。

  這位清華本土校長,上任時並不為清華學生所熟悉。他不是院士(考慮到清華有多少院士,就不會覺得這個標準很奇怪了),專業是環境工程,雖然根正苗紅,且已任常務副校長多年,但從來,舞臺之上人們只認主角。

  不過,他沒用兩年時間,就趁著全面深化改革時期的東風,用轟動全國的清華教改讓人們認識了他。在清華內部人士看來,這位在媒體上以騎著自行車在校園裡轉被點贊的校長,憑著雷厲風行的改革作風,在清華做了三件大事。

  你們別嫌太具體,島君儘量簡短介紹完這三件事,其實挺能看出來他的改革思路。

  第一個是人事制度改革。做的主要思路就是不同的序列採取不同的方案,其中最主要的序列是教學科研序列。一直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高校的清華,開始採用類似國際上通行的tenure制。比如一個新應聘到清華的講師,需要在六年之內評上副教授,這樣才能確保一直留在清華,將自己的教職變成終身制。這樣的方式對於國外大學來說,司空見慣。

  陳吉甯還試圖在清華分出教學序列和研究序列,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致力於教學,那就不用研究成果來考核。這無疑直指了國內高校多年來的弊端。要知道,我們的論文數量世界第二,論文產業達10億人民幣規模,舊制度可是做了不少貢獻。

  第二個是時下流行的MOOC(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在將清華的課堂搬上網的過程中,他親自兼任了線上教育領導小組組長。

  第三個是去年轟動全國的清華教改,三個大檔的出臺,和持續了一整年的教育工作討論會,讓上述看過檔的內部人士表示,這是要把清華都要大改了的節奏……

  去行政化也是他所致力的工作,當然,如今已變成未竟的使命。在清華,過去每年都會開一個全校機關幹部大會,但2014年底,改成了全校機關骨幹大會,從幹部到骨幹,一詞之差,前者是身份的象徵,後者是工作的職能。

  雖然陳吉甯只在校長任上幹了3年時間,但讓清華的許多老人感覺,經歷了本世紀以來,多年未有之變局。

  看到臺灣媒體用“政治素人”這個詞形容陳吉寧,覺得好笑之餘,還是有些道理。雖然,“政治素人”這個用來形容從普通人“突變”的政治明星的詞,顯然不適合形容早已位至部級的陳吉寧。

  當然啦,你們那些說起“素人”就不懷好意的宅男,還是先不要插話。

  陳吉寧的劣勢在於,他從1981年上大學開始,除去博士期間的幾年留英經歷外,全在清華。陳吉寧的優勢在於,他是環保領域真正的專家,並且,是一個經過了驗證的改革者。

  他所履新的這個部委,是貨真價實的壓力部門。儘管2008年才在部委改制時從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但隨著國家層面對生態問題的升格,公眾對環保問題的高度關注,他的部門重要性早已凸顯。

  十八大提出的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五位一體中,新增加的“生態文明建設”,無疑有相當一部分壓力落在了初入官場的陳吉寧肩上。不知是好是壞的消息是,他沒有太多前人的經驗可以諮詢。

  他所面對的環境問題,北京的霧霾,河北的煙囪,內蒙古被排汙的沙漠,蔓延西北地方的荒漠化,遍及中國的白色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破壞……即使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讓人頭疼的難題。

  當然,環保部對他這張臉也很熟悉。作為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前主任的他,與環保部打交道可謂頻繁。而在他諸多的頭銜中,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環保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也凸顯著他的權威。

  陳吉甯在清華最後一次面對學生的講話,談了一本叫做《Outliers》的書。這本書幾年前一度十分暢銷,作者Malcolm Gladwell曾是紐約客記者,十分善於講故事。在引入國內時,翻譯成了《異類》。

  島君恰好在這書剛出版時就讀過,實話說,並不欣賞。像所有暢銷書一樣,這本書的道理過於極端,說理過於簡單,很容易找到漏洞,當然,也很有閃光點。陳吉寧通篇演講,都在用這本書講“選擇與堅持”的道理。索性就從這兩方面稍微普及一下這本書說了什麼。

  基本上,這是一本“反成功學”的書。

  說到選擇,在這本書裡的選擇論,就像蜜蜂一樣,能不能成為蜂王首先看出身,不是看努力程度。比如說,比爾·蓋茨能成功,是因為他小時候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可以徹夜玩電腦的孩子。

  說到堅持,Gladwell的“一萬小時定律”早已風靡世界,相信島眾早已有所耳聞。大意就是,即使像莫札特這樣的天才也練到了超過10000小時,才寫出了那些傳世作品,之前只能算是抖機靈。

  陳吉寧本人,恰好可以在這種視角之下稍作審視。

  堅持層面,他在環境領域,已經堅持30餘年,直到當上校長還堅持帶研究生,可以說,早已有著超過10000小時的歷練。無論是否天才,按照Gladwell的說法,無疑已是環境領域的專家。

  如今,專家型官員的名頭,他當之無愧。而這過硬的知識和項目背景,也應當是他接棒環保部的最重要原因。

  選擇層面,他在環保部的履新,真的到了不折不扣的起步階段。他自己說,每件事情的起步階段都很重要。現在就是陳吉寧的重要時刻。

  島君在清華見過幾次陳吉寧,一隻腿跨在自行車上,一隻腿站在地上,跟同樣跨在自行車上的老師聊天。學生們匆匆駛過,沒幾個人看他一眼。網上一片點贊,清華人倒覺得自然,這應該是他從34年前他進入清華時就熟悉的場景。

  如今,環保部應該沒有他單腿跨自行車的地方,身邊也不會有傲嬌地沖過去的學生,取而代之的是,13.6億雙難以忍受霧霾、水污染、重金屬污染,難以忍受綠水青山褪去,荒漠戈壁襲來的眼睛。不知他褪去了清華的外衣,是否真的能如清華體育場上刷的大字那樣,“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起碼,他應時時想起體育場牆上那句“幸福生活一輩子”,對環保人來說,這應是對人民負有的使命。

  文/司徒格子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