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不怕流氓有文化

2015-02-02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曾被譽為「最帥大學校長」的周文彬去年因涉嫌受賄、挪用公款而落馬。上周有媒體報道稱,在一次庭審中,周文彬「竟然」使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排列組合、誤差理論等,來論證公訴人證據的「荒謬」。

  仇官仇貪掩蓋理性

  平心而論,若是讀過報道中的辯論交鋒的話,周文彬的這段辯護可以說兼具知識性與邏輯性,也算對得起他曾作為「最帥大學校長」的學者身份。然而,觀看新聞背后的跟貼,卻發現多數看客并不這麼想:「就怕流氓有文化」、「偷梁換柱、偷換概念」、「學術流氓」、「為貪污狡辯」之類的評論不絕於耳,仿佛網友們個個都已經手握周文彬貪污犯罪的鐵證一樣。

  在此,筆者不由得要為「流氓」叫一聲屈:即便周文彬貪污的犯罪事實已被認定,是否「流氓」就不能為自己辯護嗎?是否一個「壞人」就要坦然的承認對自己的所有指控,哪怕有可能是「莫須有」的罪名?

  事實上,如果周文彬的身份不是大學校長而只是一名基層的教師,如果他的罪名不是「涉嫌貪腐」而是普通違規,筆者相信,看客們一定會為這一段科學的辯護而「叫好」,甚至順籐摸瓜「腦補」出很多他為上級「揹黑鍋」的情節。顯然,在整個社會強烈的「仇官仇貪」情緒下,一有官員出事,大家就已經在心底認定了他「必然有問題」。對周文彬來說,無論他是否真的有貪污受賄的罪行,看客們「有罪推定」的心態事實上已經把周文彬打入了道德的監牢中了——誰讓你曾是官員呢?

  司法審判莫留漏洞

  在筆者看來,周文彬的「科學辯護」反倒為我們提了一個很好的醒:我們更應該警惕的不是「流氓有文化」,而是「君子沒文化」。從聶樹斌案到佘祥林案,從趙作海案到呼格案,中國近幾十年來的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冤案,我們都可以總結為一個原因:司法公權力在回溯真相、依法斷案方面的不嚴謹和不科學。

  是的,司法正義不僅是道德,更是一門科學:依法保護嫌疑人的合法權利,以制約公權力的肆意妄為是一種科學;通過合理合法的證據蒐集,最大程度的還原犯罪真相是一種科學;允許法庭控辯的合理交鋒,實現程序正義是一種科學;盡其所能使罪責相符、罪罰相當,懲罰惡人也不冤枉好人,同樣是一種科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也可以說,誰掌握了科學,誰就掌握了正義。

  在這起案件中,周文彬的「科學辯護」也許是詭辯,也許只是鑽了證據鏈條不完整的空子。換句話說,是因為檢察機關的證據有漏洞可鑽,是因為調查不夠充分而造成的「失職」;也許確如周文彬所指,檢察機關的證據本身是「荒謬」的——那就是檢察機關偽造證據的「瀆職」。

  無論如何,都說明公權力一方在追尋事實真相,依法調查方面有重大的漏洞。若果真能夠以此得來「正義」,那也絕不是真正科學、嚴謹、無懈可擊的正義。

  樂見司法改革邁步

  也許周文彬的「文化」只是耍「流氓」,但是「君子」們要做的,不是動輒揮舞起道德的大旗,動輒將其歸為「流氓的文化」而打翻在地,也不是自詡理念的正義,卻以「流氓」來對抗「流氓」。而恰恰是真真正正的提高自己的科學、嚴謹、專業的「文化」水平,以正義的「文化」戰勝「流氓」的文化,以科學的證據、可靠的真相、堅實的邏輯、合理的程序來戰勝狡辯與詭詰。若真能如此,誰又會害怕「流氓有文化」呢?

  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除了司法機關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整個司法生態的進步。近日,中央對拘留數、批捕率、起訴率、有罪判決率、結案率等五大執法司法考核指標的取消,已經向著司法科學邁出了令人欣喜的一小步。但距離真正的司法公正,科學審判,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