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居民儲蓄仍占資產6成 理財投資仍太“膽小”

2015-02-04
来源:嘉豐瑞德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近日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對重慶居民的投資理財消費做了個“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去年4季度,重慶居民認為的最合算的投資中,“基金、理財產品”居首位,占據45%左右。其次是“人壽保險”、“實業投資”、“股票”、“債券”、“房地產”等,在7%~15%左右。不過在實際的金融資產分布中,情況則“大相徑庭”,銀行儲蓄卻牢牢占據了頭把交椅,占據達64.75%,而銀行理財產品則占據30%多的水平。

  對此,嘉豐瑞德理財師分析認為,該報告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首先,重慶是國內比較“接地氣”的城市,其消費偏好其實在某種程度也反映了國內、內地居民的很多真實想法和作法。其次,國內、內地居民的投資理財觀念仍需進一步的加強和改善。

  對于銀行儲蓄,其實只是一種穩定,但只是最低收益的投資方式。目前,銀行活期僅0.35%的利息收益,一年期定存也僅是2.75%的利息收益,二年期的定存是3.35%,三年期的定存是4%。大部分家庭應該都是選擇活期或者一年的定期。因此,每年的收益其實是非常之少的。

  而相對于沿海城市的居民來說,理財的理念無疑則更為多元化和開放。如嘉豐瑞德所在地的上海,炒股的比例在居民中極高,其他金融產品的配置比例也更多。當然也不一定說炒股是好,但至少也是一種具體的投資“動作”。而不僅是放置在銀行“吃利息”,那樣,利息終究是趕不上物價的漲幅的,資產遲早會相對“縮水”。

  從上述的數據可以看到,居民在“認為”的投資方式,跟具體的行動之間還是存在較大的區別,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其中理財的理念問題、害怕投資失敗,投資習慣可能是占據得比較多的因素。

  有沒有一些投資也較為穩定,收益也較高的方式?的確是有的。比如,最簡單的即是余額寶,每年可享受4%左右的年化收益,至少比銀行活期要高出幾倍。這實際對居民來說就是最簡單的投資之一了。

  當然也有一些更高收益的投資方式,比如股票、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等。其中股票風險比較大,可謹慎選擇;此外,ETF基金風險稍小,但投資門檻對資金量有一定要求;剩下的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則可能是對工薪階層、中產家庭來說是比較適合的,像宜盛財富宜盛寶只需要10萬元即可配置,12個月投資期限的收益率是10%起,一年投資10萬,拿11萬收益,至少從賬面來看還是相當劃算的。

  綜合來看,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對于任何投資理財來說,假如不去行動,實際是等于讓財富“坐以待斃”。另外這還有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即不去投資,等于損失了做投資拿到的那部分錢的收益。從這方面來看,國內居民實際儲蓄率過高的理財投資方式仍需更多的加以改變才行。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