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市民銀行卡使用頻繁,如何保證安全也成了重中之重。而銀聯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去年10%的被訪者曾遭遇過網上交易詐騙,比2013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銀行不會以增額等理由,讓您提供卡號、效期、驗證碼!遇此情況,請勿泄露信息,避免造成資金損失。”昨日,市民王女士的手機上收到了銀行短信。
隨著持卡人移動支付消費習慣正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手機完成支付,而隨之而來防騙意識的培養更加必要。據中國銀聯2014年一項針對全國近5萬持卡人的調查顯示,10%的被訪者曾遭遇過網上交易詐騙,比2013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其中釣魚網站、木馬病毒及虛假退款仍是主要的欺詐手段。從欺詐損失看以小額為主,遭遇過網絡交易詐騙的受訪者中約六成被騙金額低于500元,但有8%的人損失超過5000元。
多位銀行人士昨日表示,今年以來又出現了幾種新的詐騙方式。第一種是,冒充某銀行的手機服務平臺,要求機主下載APP,實際上下載的APP就是木馬病毒;第二種是加區號的銀行客服電話。
對此,中國銀聯專家建議,支付過程中涉及賬戶資金安全的重要信息如短信動態驗證碼等務必妥善保管,同時不要輕信“低價”網站以及郵件、短信、聊天工具發來的鏈接,并注意保護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安全。他同時提醒,在進入支付頁面后,交易應受到加密措施的保護,表現為網頁地址的前綴變為“https://”,并且IE瀏覽器右下角狀態欄上顯示“鎖定”圖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