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烏克蘭局勢再次迎來轉機。2月11日,關於烏克蘭問題的四國會談(烏克蘭、俄羅斯、德國與法國)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雖然目前尚不清楚會談的最終結果,但從各方面跡象看,這次會談有望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轉折點。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此前曾明確表示,四國領導人相信能在11日的會議上達成「迅速且無條件」停火協議。
德法穿梭外交促成四國會談
這次會談能夠舉行,主要得歸功於德法首腦的穿梭外交。2月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帶著一份新起草的和平協議,頂風冒雪飛赴基輔和莫斯科,先後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長時間會談。在莫斯科,兩位首腦更是與普京長談5個多小時。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雖然默克爾一直都與普京保持著頻繁接觸,奧朗德不久前也曾與普京進行過「機場外交」,但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首腦一同拜訪另一國首腦,這在外交史上還是非常少見的,可謂給足了普京面子。在兩位領導人的努力下,四國首腦通過電話會議敲定了明斯克會談。
細心人一定會發現,這次會談沒有另一個大佬——山姆大叔的身影。這主要是因為美俄之間成見太深,見面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徒增緊張氣氛。事實上,近來奧巴馬與普京之間一直在隔空叫板,相互厲聲指責。就在2月10日,奧巴馬還通過電話警告普京說,「俄羅斯如果一意孤行,將會付出更大代價。」
當然,山姆大叔雖未到場,並不意味著它對烏克蘭問題沒有發言權和影響力。誰都知道,沒有美國的首肯,關於烏克蘭問題達成的任何協議都難以有效實施。正因為如此,在與普京會談之後,2月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又飛赴華盛頓向奧巴馬說明了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新方案。從各種跡象來看,奧巴馬還是認可這個方案的。
世界和平不能沒有「和事老」
歐盟調停烏克蘭衝突的思路其實很簡單,就是充當美俄之間的「和事老」。在美俄之間,歐盟雖然明顯傾向於美國,但不管是在制裁問題上,還是在為烏政府提供軍事支持方面,歐盟的立場都較美國溫和很多。以最新的事件為例,2月2日美國白宮發言人表示,美國可能將向烏克蘭援助「足具規模的致命武器」。消息既出,歐盟的反應顯得比俄羅斯還關切。在2月6日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明確表示:「這場危機不可能以武力解決,更多的武器無濟於事。這是痛苦的現實。」在默克爾與奧巴馬9日舉行會談後,美國雖未明確就此問題做新表態,但立場還是軟化了不少。
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較溫和,這固然有自身的利益使然——歐洲與烏克蘭接壤,烏東地區戰事如升級,歐盟無疑會遭魚池之殃。不過,這種「和事老」角色也與歐洲人的溫和、保守、中庸的性格有關。一直以來,歐洲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表現都比較穩健、保守,不像美俄那樣急躁冒進。
事實上,歐盟不僅經常在美俄之間充當「和事老」,在中美之間也常扮演這個角色。舉個例子,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轟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中美關係一夜之間跌入冰點。四天後,德國總理施羅德訪華,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代表北約和美國向中國陪不是。中美關係很快恢復正常,歐洲的「和事老」角色起了不小的作用。就今後而言,歐盟仍應強化這一角色,這對世界和平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