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感受惠州墨園村鬧元宵

2015-03-02
来源:香港商報

  全村有秩序地進行春遊

  【香港商報網訊】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墨園村位於東江北岸,是惠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其中最古老的文物建於明代。該村是廣東省古村落,不久前又入選首批由住建部和文化部評選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古村不但歷史悠久、古蹟眾多,而且至今還保留著具有200多年歷史的鬧元宵傳統習俗。香港商報記者 盧偉

  「大夫第」宏偉精美

  據介紹,墨園村名字的由來很有意思,傳說在明末清初,墨園的先輩在此地跑馬滴墨,圈定了現今墨園村的範圍,故名「墨園」。

  據墨園村的族譜記載,他們是明末清初從福建遷移到惠州的,村里最早的建築就是明朝末年的水井,由村里的陳氏族人挖掘修建。水井占地二十多平方,深十餘米,井臺和井面都是用花崗巖砌成。井面由花崗巖的條石平分為八塊,從上往下看,就是一個完整的八卦圖形,而井壁又呈葫蘆狀,故叫「八卦葫蘆井」。歷經300多年風霜的水井至今仍在使用,且保持一貫的清冽甘甜,井口處許多正在抽水白色的水管證明其水質的優良絕非浪得虛名。

  古井旁的圍門樓(協天宮)是墨園村標誌性的建築,村民每有大型活動,必在門樓前的廣場進行。

  從現有的證據表明,圍門樓於清朝乾隆年間重建,至於始建時間,目前仍是一個謎,大約不早於明朝晚期。惠州附近的鄉村廟宇比較奇怪,往往同時供奉幾個神仙。圍門樓,也就是協天宮,里面就同時供奉著關公和醫靈大帝,里面常年香火不斷。

  村中最大規模的古建築是「大夫第」,其占地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其規模和保存的完好程度在惠州都是罕見的。「大夫第」是墨園村唯一的武進士(惠州最后的武進士)陳興在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建造,鼎盛時期有幾百號人在此居住,儼然小城市一般。「大夫第」的建築沿用中國古建築的對稱特點,一進大門,第一印象是宏偉,從巨大的柱子到中庭,開闊、敦厚就是我當時腦海中第一時間閃現的詞語。第二印象是精美,無論是牆上和屋檐的灰雕,還是木雕,都是精美絕倫,不可多得的精品。恆興書室、茂記大屋和英記大屋都是村中出名的古建築。

  鬧元宵歷史悠久

  墨園村元宵民俗文化始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元宵佳節期間,全村男女老少、外出的鄉賢都齊聚一堂,互慶互賀。

  墨園村在每年的元宵節,必有最隆重的游神活動--上元清醮。當天一早,村民們就把回避、山西、肅靜等地開路牌以及神仙坐的轎子在圍門樓前的廣場準備好,廣場中的香爐在儀式開始前已給許多善男信女插滿了一炷炷香,粗細不一,最粗的幾炷香比男人的手臂還粗。

  事前,由村中的長老挑選吉時。吉時一到,在村中一長者主持下,村里的男子在圍門樓前的廣場面向門樓中關公和醫靈大帝一次又一次跪拜,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叩拜完畢之后,村中一位年過五旬、腰纏紅布的長者懷抱公雞,一口咬破公雞的脖子,另一長者早已用碗把雞血接住。腰纏紅布的長者拿出印章,蘸了雞血,不停地往神臺上堆滿的黃色神符上蓋。隨后,幾位長者在廟里把神仙請出,齊心協力用紅布將神仙固定於轎子之上。接著兩位五旬左右,身強力壯的長者抬著神仙不停地奔跑、舞動。大約每隔5分鐘,換上另一對長者繼續奔跑、舞動,就如舞獅舞龍一般,上下翻飛,煞為好看。

  古井取水人人爭搶

  「搶神水」是墨園村鬧元宵活動中最隆重的節目之一。上元清醮儀式之后,就開始搶「神水」,神水就是「八卦葫蘆井」的水,寓意把平安、福氣帶回家中。

  當主事人一聲號響后,村中數個健碩的男子早已手挽手將古井圍成一個圓,讓長者抬著轎子上的神仙先圍著古井轉幾圈,再一路奔跑到東江邊祈求神仙護祐墨園村中的子民和水源。趁著這個機會,早已手提水桶等候在旁邊的婦女們,紛紛搶著上前打水,爭搶寶貝似的。率先搶到水的笑得合不攏嘴,急忙把水送回家里,一路上兩手緊抓著水桶,生怕不小心灑出一丁半點。越先搶到水的,福氣越多。

  據村里老人介紹,這口井相傳是他們的先祖在明朝末年從福建遷居來此打的。古井歷經數百年,世世代代滋養著墨園村民,至今依舊清流汩汩。后來,村民飲水有了別的水源,古井取水逐漸演變成一種元宵節儀式。除以此緬懷先祖外,井水還被人們賦予了平安好運的美好內涵,所以人人爭搶,討個好彩頭。

  與此同時,舞臺上的白字戲正在精彩上演,直至夜幕降臨,老人們還在津津有味、搖頭晃腦地欣賞。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